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19:14:5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贪恋你给我的痛

出自宋代蘇轼的《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鸢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卧黃昏。譯文及注釋

譯文村裏姑娘們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門首看路過謝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擠着棘籬門往外探望。你推我擠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村民們老幼相扶相攜到打麥子的土地祠祭祀,剩餘的祭品引來烏鸢在村頭盤旋不去。黃昏時在路上遇到一個醉倒的老人。

注釋旋:立即;使君:詞人自稱。棘籬:以荊棘圍成的籬笆。茜:茜草,此處指代紅色;羅裙:絲綢裙子。收麥社:麥子收過之後舉行的祭神謝恩的活動。烏鸢:烏鴉、老鷹;賽神:用儀仗鼓樂迎神出妙、周遊街巷等活動,稱之爲賽神。

賞析

  這首詩寫一群天真活潑的農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門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農民豐收後祭祀神靈的歡樂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寫農村中的姑娘速上紅妝、争相觀看使君的場景,十分生動有趣。“旋抹紅妝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紅妝趕去觀看路過的使君。一個旋字寫出了鄉村姑娘的特色,她們不會像富家深閨中的女子那樣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雙鬓隔香紅,玉钗頭上風,抹上紅妝顯示出愛美之心,但也隻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寫出了她們看望使君的

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籬門”,姑娘們三三五五地擠在棘籬門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搶看遠道而來的使君,她們活潑、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羅裙”,在這種推擠之中,甚至踩破了她們紅色的羅裙,讀者可以想象簇擁中的她們因羅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雜亂尖叫聲、打鬧聲,場面感十足,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仿佛看見她們歡喜又含羞的笑臉,聽到她們嬌柔的歡鬧。

  下片轉而主要描寫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攜收麥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攜到土地祠祭祀神靈,真誠感謝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攜可見盛況空前。“烏鸢翔舞賽神村”,人們以豐富的酒食酬謝神靈,而引來了無數饞嘴的烏鸢,它們在村頭飛翔盤旋,久久不肯離去,詞人不直接描寫酒食的豐盛,卻以烏鸢翔舞的場景進行側面烘托,筆法婉曲而又恰到好處地予以表現。“道逢醉叟卧黃昏”,詞人和百姓共同宴飲、狂歡之後,在歸途中看見一個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經意之筆卻實爲匠心,以這一特寫的鏡頭反映出普村同慶、普村同歡的情景,韻味無窮。

創作背景

  這組詞作于元豐元年(1078年),是時蘇轼43歲,任徐州太守。當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爲地方官的蘇轼曾率衆到城東二十裏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

雨。這組詞就是當年初夏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译文注释

译文村里姑娘们匆匆打扮一下就在门首看路过谢雨的使君,三三五五地挤着棘篱门往外探望。你推我挤的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到打麦子的土地祠祭祀,剩余的祭品引来乌鸢在村头盘旋不去。黄昏时在路上遇到一个醉倒的老人。

注释旋:立即;使君:词人自称。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茜:茜草,此处指代红色;罗裙:丝绸裙子。收麦社:麦子收过之后举行的祭神谢恩的活动。乌鸢:乌鸦、老鹰;赛神:用仪仗鼓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赛神。

赏析

  这首诗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

  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中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抹上红妆显示出爱美之心,但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

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相挨踏破茜罗裙”,在这种推挤之中,甚至踩破了她们红色的罗裙,读者可以想象簇拥中的她们因罗裙踏破、或一睹使君的杂乱尖叫声、打闹声,场面感十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见她们欢喜又含羞的笑脸,听到她们娇柔的欢闹。

  下片转而主要描写祭祀的情景。“老幼扶携收麦社”,老老少少相互扶携到土地祠祭祀神灵,真诚感谢上天大将甘霖,老幼扶携可见盛况空前。“乌鸢翔舞赛神村”,人们以丰富的酒食酬谢神灵,而引来了无数馋嘴的乌鸢,它们在村头飞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词人不直接描写酒食的丰盛,却以乌鸢翔舞的场景进行侧面烘托,笔法婉曲而又恰到好处地予以表现。“道逢醉叟卧黄昏”,词人和百姓共同宴饮、狂欢之后,在归途中看见一个老人醉卧于道旁,仿佛是不经意之笔却实为匠心,以这一特写的镜头反映出普村同庆、普村同欢的情景,韵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组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是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

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7940.html

上一篇:百岁痴顽推不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