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5 10:31:11
出自唐代王建的《新嫁娘詞三首》
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财。
錦幛兩邊橫,遮掩侍娘行。遣郎鋪簟席,相并拜親情。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鑒賞這組詩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廚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兼詩學分會會長、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餘恕誠教授對此詩的賞析。
“新媳婦難當”——在舊社會人們普遍有這種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婦在令人作難的處境中找到了辦法,應付了難局,使得事情的發展帶有戲劇性,甚至富有詩趣,像王建的這首詩所寫的,即屬于此類。這也是唐代社會封建禮教控制相對放松,婦女們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夠得以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映。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後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爲“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淨爽利。
但是,婆婆喜愛什麽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粗心的媳婦也許憑自己的口味,自以爲做了一手好菜,實際上公婆吃起來卻爲之皺眉呢。因此,細心、聰
聰慧的媳婦,考慮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讓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滿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是多麽聰明、細心,甚至帶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讓小姑先嘗嘗羹湯。爲什麽要讓小姑先嘗,而不像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那樣問她的丈夫呢?朱詩雲“畫眉深淺入時無”,之所以要問丈夫,因爲深夜洞房裏隻有丈夫可問。而廚房則是小姑經常出入之所,羹湯做好之後,要想得到能夠代表婆婆的人親口嘗一嘗,則非小姑不可。所以,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嘗”,不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體的環境、場所,一一緊緊相扣。語雖淺白。卻頗爲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先遣小姑嘗”,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沈德潛評論說:“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詞》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固然可以使人聯想到這些,但是要直接就寫這些入詩,則不免帶有庸俗氣。而在這首詩中,因爲它和新嫁娘的靈機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聯系在一起,才顯得富有詩意和耐人尋味。
像這樣的詩,在如何從生活中發現和把握有詩意的題材方面,似乎能夠給讀者一些啓示。
讀這首
詩,人們對新嫁娘的聰明和心計無疑是欣賞的,詩味也正在這裏。新嫁娘所循的,實際上是這樣一個推理過程:一、前提:長期共同生活,會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撫養大的,食性當與婆婆一緻;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這樣一類推理過程,并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和詩相結合。像有人在箋注此詩時所講的:“我們初入社會,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練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作者簡介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出自唐代王建的《新嫁娘词三首》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鉴赏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
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
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作者简介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