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6:55:5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吾性傲以野

出自隋代的《挽舟者歌》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内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的哥哥去東征高句麗,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我今日爲皇帝龍舟拉纖,被困在這千裏長的隋堤。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裏?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歎,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屍體。引領這個孤魂返回故鄉,背負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釋征遼東:遼東:郡、國名。戰國燕置郡,轄境相當于今遼甯大淩河以東。西晉改爲國。十六國後燕末地入高句麗。隋大業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東征高句麗。青山:在今遼甯義縣東北。挽龍舟:在岸上牽引帝王所乘的船。隋堤:炀帝開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謂之隋堤。方:正當。路糧:途中所需糧米。些:少量。安:如何、怎麽。枕:橫躺。一作“惋”。悲損:因悲傷而瘦損。老:長輩,老父、老母。義男兒:仗義的男子漢。無主屍:設想自己死後,屍體無人料

料理。負:背,擔負。

賞析

  開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語言、自己親曆的事實,控訴了隋炀帝發動戰争和三下江都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我兒征遼東,餓死青山下。”隋炀帝在大業八、九、十三年曾三次東征高麗,僅大業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發兵一百一十三萬餘人,戰死者不下三十萬。接着,就以“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來說明這種災難簡直是接二連三。“龍舟”,隋炀帝南下江都時特制的一種大船,據《通鑒·隋紀》載,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共四層,上有正殿、内殿、朝堂及許多其他房屋。兒子被征去打仗餓死途中的餘痛未消,自己又被征來拉纖,這已經夠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體叙述自己所處的困境:當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糧簡直沒有一點點(“些小”),這一去路程有三千裏,路遙無糧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饑”一句,似輕實重,看似在解釋“路糧無些小”的原因,實則已将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況概括反映了出來。看來,不僅是歌者陷入了“路糧無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數纖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爲無糧而喪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後的情景:我

的屍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憑風吹日曬;遊蕩異鄉的孤魂,将在煙霧荒草間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傷而哭壞身體;父母雙親将因盼我歸去而望穿雙眼。這是何等凄慘的畫面。這雖是歌者設想死後的情景,但卻是十分真實的。無論遠征軍士也罷,無論遠行民夫也好,該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該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兒子餓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絕的情景,他都是親曆了的。因此,對自己死後的情景也就描繪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訴說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屍陳異鄉,因此,他隻希望能有個義氣男兒,将他這無人認領的屍體焚燒,把他的骸骨運回鄉裏,把他的亡靈引渡回家。這歌者競不作活着歸來之想,而把能将骨骸運回作爲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這是他對“義男兒”的希望,同時也是對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統治者的控訴。若無隋炀帝的重賦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将屍骨運回便算幸運,這是一個何等黑暗殘暴的社會。

  這是一首直接表達人民悲痛和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控訴了隋炀帝給人民造成的災難,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語言質樸凝重,情感真切動人。

創作背景

  隋炀帝即位後,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及各處離宮四十餘所;他還

增築長城,開鑿運河,并發動了對吐渾和高麗的大規模戰争,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首民謠,就是隋大業十三年(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時,挽舟民夫們感于處境所作。

出自隋代的《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译文注释

译文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释征辽东:辽东:郡、国名。战国燕置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西晋改为国。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隋大业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青山:在今辽宁义县东北。挽龙舟:在岸上牵引帝王所乘的船。隋堤: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谓之隋堤。方:正当。路粮:途中所需粮米。些:少量。安:如何、怎么。枕:横躺。一作“惋”。悲损:因悲伤而瘦损。老:长辈,老父、老母。义男儿:仗义的男子汉。无主尸:设想自己死后,尸体无人料

料理。负:背,担负。

赏析

  开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自己亲历的事实,控诉了隋炀帝发动战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隋炀帝在大业八、九、十三年曾三次东征高丽,仅大业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发兵一百一十三万余人,战死者不下三十万。接着,就以“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来说明这种灾难简直是接二连三。“龙舟”,隋炀帝南下江都时特制的一种大船,据《通鉴·隋纪》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共四层,上有正殿、内殿、朝堂及许多其他房屋。儿子被征去打仗饿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来拉纤,这已经够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体叙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当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粮简直没有一点点(“些小”),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遥无粮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饥”一句,似轻实重,看似在解释“路粮无些小”的原因,实则已将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况概括反映了出来。看来,不仅是歌者陷入了“路粮无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数纤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为无粮而丧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

的尸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日晒;游荡异乡的孤魂,将在烟雾荒草间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伤而哭坏身体;父母双亲将因盼我归去而望穿双眼。这是何等凄惨的画面。这虽是歌者设想死后的情景,但却是十分真实的。无论远征军士也罢,无论远行民夫也好,该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儿子饿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绝的情景,他都是亲历了的。因此,对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绘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诉说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尸陈异乡,因此,他只希望能有个义气男儿,将他这无人认领的尸体焚烧,把他的骸骨运回乡里,把他的亡灵引渡回家。这歌者竞不作活着归来之想,而把能将骨骸运回作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这是他对“义男儿”的希望,同时也是对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统治者的控诉。若无隋炀帝的重赋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将尸骨运回便算幸运,这是一个何等黑暗残暴的社会

  这是一首直接表达人民悲痛和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了隋炀帝给人民造成的灾难,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质朴凝重,情感真切动人。

创作背景

  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及各处离宫四十余所;他还

增筑长城,开凿运河,并发动了对吐浑和高丽的大规模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首民谣,就是隋大业十三年(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时,挽舟民夫们感于处境所作。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5441.html

上一篇: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