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0 20:10:01
出自唐代杜荀鶴的《溪興》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瓯篷底獨斟時。醉來睡着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鑒賞“山雨溪風卷釣絲”,句中隐含一個因果關系:因爲有“山雨溪風”,所以“卷釣絲”了。稍有垂釣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風,反而更能刺激釣魚人的興趣,更容易釣到魚,給垂釣活動蒙上一層朦胧的詩意,古詩“斜風細雨不須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雨疾風狂才足以讓釣者收竿停釣。詩人大概是想放長線,釣大魚吧,無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釣絲”的無奈。
從詩句上也看不出來,也許是詩人有意忽略季節特點,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釣溪上,季節并不是他強調的重點。詩人的着眼點在于:用垂釣這一表示隐逸的傳統話題昭示自己的生活狀态――隐居。詩人晚年奔走無門,不得不回到家鄉九華山過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許生活艱難,垂釣還有維持生計的意思,魚可作爲吃食的一點補充。又因雨大風急,連這點小小的心願都不能實現,詩人心裏該有幾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獨酌時”與上句互爲因果:“卷釣絲”是“因”,“獨酌時”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應該劃船回家了,但詩人卻沒有,而是躲進船裏,面對風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飲起來,或許詩人是想等雨稍
稍稍小一點兒再繼續垂釣;也可能是因爲“山雨溪風”,正好有了過酒瘾的借口,詩人才有機會喝一杯。然而,透過畫面的情景和氣氛,這種閑适自樂的背後,卻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無可奈何的情緒。[1] 《唐才子傳》也說:“荀鶴嗜酒,善彈琴,風情雅度,千載猶可仰望也。”李白“金樽美酒鬥十千”顯出豪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凸現悲壯,而“瓦瓯蓬底獨酌時”則隻會讓人覺得凄苦。深山僻水,風風雨雨,氣氛是凄清的,那垂釣者形單影隻,百無聊賴,以酒爲伴,這酒恐怕就是蘇東坡所稱的“掃愁帚”吧。
“醉來睡着無人喚”,讓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飄流,看來潇灑曠達,實在也太孤寂,有點看透世情、遊戲人生的意味。“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來睡着無人喚”構成因果。因爲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覺被船兒載到了前溪。此時詩人醒了,還有一點懵懂,仔細一看,才發現自己到前溪了。這裏似乎透露出詩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難得有歡樂的時候,即便像睡一個好覺這樣微不足道的樂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詩述之。
這首詩是描寫溪上人閑适的心情和隐逸之樂。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釣,飲酒,醉眠,戲風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他以此爲樂,獨樂
其樂。這似乎就是詩中所要表現的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興味。但從節奏上看這首詩節奏舒緩,說明詩人的意識流程是緩慢的,甚至是板滞的,這種意識流程,恐怕隻有在心情郁悶之時才最爲明顯。
創作背景詩人杜荀鶴是“惟歌生民病”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動亂的晚唐,激情飛揚、疾惡如仇的詩人老來奔走無門,回到家鄉九華山,過着清苦的隐逸生活。創作這首詩時,詩人身處暗世,壯志難酬,他曾在他的《自叙》詩中寫道:“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吾唐一逸人”。
作者簡介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複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诰。恃勢侮易缙紳,衆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爲《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迹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鉴赏“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
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1] 《唐才子传》也说:“荀鹤嗜酒,善弹琴,风情雅度,千载犹可仰望也。”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显出豪气,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凸现悲壮,而“瓦瓯蓬底独酌时”则只会让人觉得凄苦。深山僻水,风风雨雨,气氛是凄清的,那垂钓者形单影只,百无聊赖,以酒为伴,这酒恐怕就是苏东坡所称的“扫愁帚”吧。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
这首诗是描写溪上人闲适的心情和隐逸之乐。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钓,饮酒,醉眠,戏风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他以此为乐,独乐
其乐。这似乎就是诗中所要表现的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兴味。但从节奏上看这首诗节奏舒缓,说明诗人的意识流程是缓慢的,甚至是板滞的,这种意识流程,恐怕只有在心情郁闷之时才最为明显。
创作背景诗人杜荀鹤是“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动乱的晚唐,激情飞扬、疾恶如仇的诗人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创作这首诗时,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他曾在他的《自叙》诗中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作者简介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