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5 14:58:33
出自先秦的《鸨羽》
肅肅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肅肅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肅肅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譯文及注釋譯文大鸨撲棱棱地振動着翅膀,成群栖息在叢生的柞樹上。王侯家的徭役無止又無休,我不能回家耕種五谷雜糧。我可憐的父母靠什麽養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我何時才能返回我的家鄉?大鸨撲棱棱地扇動着翅膀,成群落在叢生的酸棗樹上。王侯家的徭役無休亦無止,我不能回家耕種五谷雜糧。可憐的父母有什麽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什麽時候我才能不再奔忙?大鸨撲棱棱地飛動着翅膀,成群栖息在叢生的桑樹上。王侯家的徭役從來沒有頭,我不能回家耕種稻谷高粱。可憐的父母吃什麽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爺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時恢複正常?
注釋鸨(bǎo):鳥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區,性不善栖木。肅肅:鳥翅扇動的響聲。苞栩:叢密的柞樹。苞,草木叢生;栩,栎樹,一名柞樹。靡:無,沒有。盬(gǔ):休止。蓺(yì):種植。稷:高粱。黍:黍子,黃米。怙(hù):依靠,憑恃。曷(hé):何。所:住所。棘
棘:酸棗樹,落葉灌木。極:終了,盡頭。行:行列。一說鸨腿;一說翅根,引申爲鳥翅。嘗:吃。常:正常。
鑒賞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詩歌。全詩三章首句均以大鸨這種鳥本不會在樹上栖息,卻反常地栖息在樹上來比喻成群的農民反常的生活——長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務農養家糊口,其苦情可見一斑。因爲鸨鳥是屬于雁類的飛禽,其爪間有蹼而無後趾,生性隻能浮水,奔走于沼澤草地,不能抓握枝條在樹上栖息。而今鸨鳥居然飛集在樹上,猶如讓農民抛棄務農的本業常年從事徭役而無法過正常的生活。這是一種隐喻的手法,正是詩人獨具匠心之處。王室的差事沒完沒了,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大量的田地荒蕪失種。老弱婦孺餓死溝壑,這正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争、戰亂頻仍的現實反映,所以詩人以極其怨憤的口吻對統治者提出強烈的抗議與控訴,甚至呼天搶地,表現出人民心中正燃燒着熊熊的怒火,随時随地都會像熾烈的岩漿沖破地殼的裂縫噴湧而出,掀翻統治階級的寶座。
全詩三章語言大同小異,這是民間歌謠的共同點。至于三章分别舉出栩、棘、桑三種樹木,則純粹是信手拈來,便于押韻,别無其他深意。
創作背景關于這首詩的主題背景,古今各家認識比較一緻,都以
爲是晉國政治黑暗,沒完沒了的徭役使農民終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無法安居樂業,贍養父母妻子,因而發出呼天怨地的聲音,強烈抗議統治者的深重壓迫。
出自先秦的《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译文及注释译文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我可怜的父母靠什么养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我何时才能返回我的家乡?大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成群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休亦无止,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可怜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奔忙?大鸨扑棱棱地飞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桑树上。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可怜的父母吃什么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时恢复正常?
注释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栎树,一名柞树。靡:无,没有。盬(gǔ):休止。蓺(yì):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怙(hù):依靠,凭恃。曷(hé):何。所:住所。棘
棘:酸枣树,落叶灌木。极:终了,尽头。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根,引申为鸟翅。尝:吃。常:正常。
鉴赏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诗歌。全诗三章首句均以大鸨这种鸟本不会在树上栖息,却反常地栖息在树上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主题背景,古今各家认识比较一致,都以
为是晋国政治黑暗,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妻子,因而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