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5 23:19:03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清平樂·風光緊急》
風光緊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倩誰寄語春宵。城頭畫鼓輕敲。缱绻臨歧囑付,來年早到梅梢。注釋意謂取得迅速。用筆亦跳脫。賈島《三月晦日寄劉平事》:“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别我苦吟身,勸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又是春。”不獨這句用賈島詩句,即全篇之意亦與之略同。上片押入聲韻,聲情高亢。結尾倒插一句寫景。如把“綠野”這句放在開頭,就顯得平衍了。倩:叫人代爲。音“請”去聲。城樓定時擊鼓,爲城門坊門啓閉之節。每日擊二次,五更三籌擊後,聽人行,晝漏盡擊後,禁人行。每次擊數百下,曰鼕鼕鼓。如白居易《城上》:“城上鼕鼕鼓,朝衙複晚衙。”孫洙《菩薩蠻》:“樓頭上有三冬鼓。何須抵死催人去。”是唐宋時均然。三月三十夜,才是春光的最後一霎,所以要“寄語春宵”、“臨歧囑付”,卻說得委婉,亦賈島詩中後二句意。
賞析唐賈島《三月晦贈劉評事》詩雲:“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命意新奇,女詞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詞,構思更奇。
詞的起句便奇突。風光通常隻能用秀麗、迷人寫來形容,與“緊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發。緊補
補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則躍然紙上。這兩句屬于倒置,比賈詩從月日說起,尤覺用筆跳脫。
一般寫春暮,止到三月,點出“三十(日)”,更見暮春之“暮”。日子寫得如此具體,讀來卻不板滞,蓋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而用一“俄”字渲染緊急氣氛,比賈句用“正當”二字,更有生氣。在三月三十日這個臨界的日子裏,春天就要消逝了。“拟欲留連計無及”,一方面把春天設想爲遠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連”者究竟是誰?似是作者自謂,觀下句則又似是“綠野”了。暮春時節,紅瘦綠肥,樹木含煙,花草滴露,都似爲無計留春而感傷呢。寫景的同時,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兩句與下兩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意趣,而先寫緊催,後寫苦留,尤覺詞情疊宕。
上片已構成一個“送别”的局面。催的催得“緊急”,留的“留連無計”,隻好抓緊時機作臨别贈言罷。
故過片即雲“倩誰寄語春宵”。上片寫惜春卻未露一個“春”字,此處以“春宵”出之,乃是因爲這才是春光的最後一霎,點睛點得恰是地方。春宵漸行漸遠,需要一個稱職的使者追及傳語的。“倩誰”?——“城關畫鼓輕敲”,此句似寫春宵這境,同時也就是一個使者在自告奮勇。讀來饒
有意味,隐含比興手法。唐宋時城樓定時擊鼓,爲城坊門啓閉之節,日擊二次:五更三籌擊後,聽人行。晝漏盡擊後,禁人行。叫做“咚咚鼓”。鼓聲爲時光之友伴,請它傳語甚妙。“敲”上着一“輕”字,便帶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軟語的态度。“臨歧”二字把“送别”的構思表現得更加明顯。最末一句即“臨歧囑咐”的“缱绻”的情話:“來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說來年請早,言輕意重,耐人尋味。“早到梅梢”尤爲妙筆生花之語。蓋百花迎春,以淩寒獨放的梅花爲最早,謂“早到梅梢”,似嫌梅花開的還不夠早,盼歸急切,更見惜春感情的強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爲早梅之開放,又創出極美的詩歌意象,使全詞意境大大生色。整個下片和賈島詩相比,實在是别開生面,更有異彩。
賈島詩隻是詩人自己寄語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此詞卻通篇不見有人,全用比興手法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送别場面:時間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綠野”,催發者爲“風光”,寄語之信使爲“畫鼓”,……俨然是大自然導演的一出戲劇。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裏行間,讀之尤覺妙趣橫生。
作者簡介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栖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爲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
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爲“浙中海甯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爲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緻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爲劫後餘篇。
意谓取得迅速。用笔亦跳脱。贾岛《三月晦日寄刘平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劝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又是春。”不独这句用贾岛诗句,即全篇之意亦与之略同。上片押入声韵,声情高亢。结尾倒插一句写景。如把“绿野”这句放在开头,就显得平衍了。倩:叫人代为。音“请”去声。城楼定时击鼓,为城门坊门启闭之节。每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每次击数百下,曰鼕鼕鼓。如白居易《城上》:“城上鼕鼕鼓,朝衙复晚衙。”孙洙《菩萨蛮》:“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是唐宋时均然。三月三十夜,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所以要“寄语春宵”、“临歧嘱付”,却说得委婉,亦贾岛诗中后二句意。
赏析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
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写景的同时,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两句与下两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意趣,而先写紧催,后写苦留,尤觉词情叠宕。
上片已构成一个“送别”的局面。催的催得“紧急”,留的“留连无计”,只好抓紧时机作临别赠言罢。
故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上片写惜春却未露一个“春”字,此处以“春宵”出之,乃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春宵渐行渐远,需要一个称职的使者追及传语的。“倩谁”?——“城关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这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读来饶
有意味,隐含比兴手法。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为城坊门启闭之节,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叫做“咚咚鼓”。鼓声为时光之友伴,请它传语甚妙。“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临歧”二字把“送别”的构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的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尤为妙笔生花之语。盖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整个下片和贾岛诗相比,实在是别开生面,更有异彩。
贾岛诗只是诗人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此词却通篇不见有人,全用比兴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尤觉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
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