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26 03:36:3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寂寞寂寞就好了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别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對花渾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恨牡丹笑我倚東風,頭如雪。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算怎禁風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别。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不要去折荼蘼花,權且留住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的時節,和你一起采摘。當時對着花的情景像在夢中。而今天醒着看風月,隻恨牡丹花笑我頭發已經白如雪。榆莢樹林,菖蒲的葉子。随着時間的變換,繁華又凋零。怎麽能經得住風雨,怎麽能禁得住杜鵑的啼鳴。花和柳樹都已經老了,蜜蜂和蝴蝶還忙忙碌碌。也不是因爲春天逝去了而有閑愁,而是因爲離别。

注釋1、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2、鄭厚卿:始末不詳。查淳熙七年後至稼軒卒前,衡州守之鄭姓者僅有鄭如崈一人,爲繼劉清之之後任者。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3、荼蘼(tú mí):又名酴醾,夏日開花,花冠爲重瓣,帶黃白色,香氣不足,但甚美麗

麗,唐宋詩詞多用之。4、青梅:青的梅子。5、少日:當時。6、榆莢:榆樹葉前所生之莢,色白成串,有如小錢,通稱榆錢。7、菖蒲(chāng pú):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相傳菖蒲不易開花,開則以爲吉祥。8、鹈鴂(tí jué):這裏指杜鵑。據說這種鳥鳴時,正是百花凋零時節。9、是栖栖者:《論語·憲問》:“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爲是栖栖者與?無乃爲佞乎?”孔子曰:‘非敢爲佞也,疾固也。’”是:如此,這般。栖栖:忙碌貌。

賞析

  這是一首别開生面的餞行詞。鄭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設宴餞别,席間先作了一首《水調歌頭》,然而意猶未盡,于是又作了這首《滿江紅》,所以題目中有“再賦”二字。

  上片開頭以勸阻的口氣寫道: “莫折荼蘼!”好像有誰要折。而且一折就會立刻産生嚴重的後果似的,起筆驚人。荼蘼是在春末開的花,故珍惜春天的人。往往發出“開到荼蘼花事了”的慨歎,作者一開口便勸人“莫折荼蘼”,其目的正是要“留住”最後“一分春色”。企圖以“莫折荼蘼”留住“春色”,自然是癡心妄想。然而心愈癡情愈真,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這一句未明寫送人,實則點出送人的季節已是暮春,接着又以“還記得”領起,追溯“青梅如豆,共伊同摘”的往事。 “青梅

如豆”乃是“春半”之時的景物。再寫“看花”,以“少日”的“醉夢”,對比“而今”的“醒眼”。“而今”以“醒眼”看花,花卻“笑我頭如雪”,讓人可“恨”。

  下片寫物換星移,“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花”與“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但不用說“我”也更加老了,那又該“恨”誰,“算怎禁風雨,怎禁鹈鸠!”在同摘青梅的往事之後,是榆錢紛落、菖蒲吐葉,時節不斷變換,繁華都歇,隻剩下幾朵“荼蘼”的今時!即使“莫折”,但風雨陣陣,鹈鸠聲聲,那“一分春色”也是留不住的。 “鹈鸠”在初夏鳴。鹈鸠一叫,說明春天已經歸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這種鳥在詩詞中就常被用來表現歲月蹉跎、年華虛度、衆芳衰歇、青春遲暮的悲哀。作者在這裏于“時節換。繁華歇”之後繼之以“算怎禁風雨,怎禁鹈鸠!”表現了對那僅存的“一分春色”的無限擔憂。在章法上,與開頭遙相呼應。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兩句,是工對,命意新警。“花”敗“柳”老,“蜂”與“蝶”還忙忙碌碌,不肯安閑,有什麽用處呢?春秋末期,孔丘爲興複周室奔走忙碌,有個叫微生畝的很不理解,問道: “丘何爲是栖栖者與?”作者在這裏把描述孔子的詞兒用到

“蜂”“蝶”上,是寓有深意的。

  上述描寫都沒有涉及餞别,到了結尾時,作者突然筆鋒一轉,寫了“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别”即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一系列的懸念和疑問。

  全詞句句驚心動魄,其奧秘在于句句意兼比興。例如“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寫得是如此鄭重,如此情深意切,令人想到除它本身的意義外,必另有所指。其他如“醒眼看風月”、 “怎禁風雨,怎禁鹈鸩”以及“是栖栖者蜂和蝶”等等,也都是這樣的。随着“時節換,繁華歇”,人的頭發也已似雪一樣的白。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似海深愁,分明是由“春去”引起的,卻偏偏說與“春去”無關;都隻是“因離别”,卻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閑”字,顯得無關緊要。這就不能不發人深省。聯系作者生平,他生于亂世,力主抗金,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遭到百般打擊。這首詞把“春去”與“離别”绾合起來,觸景生情,比興并用,國家的現狀與前途,個人的希望與失望,俱見于言外。 “閑愁”雲雲,實際是說此“愁”無人理解,盡管“愁”也是徒然。憤激之情,出以平淡,卻内涵深廣,遠遠超出了送别的範圍。

創作背景

  據考證,該詞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該年鄭厚卿要到衡州去做知州,辛棄疾設宴餞别,先作了一首《水調歌

頭》,而意猶未盡,又作了這首《滿江紅》,所以題目中用“再賦”二字。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译文注释

译文不要去折荼蘼花,权且留住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的时节,和你一起采摘。当时对着花的情景像在梦中。而今天醒着看风月,只恨牡丹花笑我头发已经白如雪。榆荚树林,菖蒲的叶子。随着时间的变换,繁华又凋零。怎么能经得住风雨,怎么能禁得住杜鹃的啼鸣。花和柳树都已经老了,蜜蜂和蝴蝶还忙忙碌碌。也不是因为春天逝去了而有闲愁,而是因为离别。

注释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2、郑厚卿:始末不详。查淳熙七年后至稼轩卒前,衡州守之郑姓者仅有郑如崈一人,为继刘清之之后任者。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3、荼蘼(tú mí):又名酴醾,夏日开花,花冠为重瓣,带黄白色,香气不足,但甚美丽

丽,唐宋诗词多用之。4、青梅:青的梅子。5、少日:当时。6、榆荚:榆树叶前所生之荚,色白成串,有如小钱,通称榆钱。7、菖蒲(chāng pú):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相传菖蒲不易开花,开则以为吉祥。8、鹈鴂(tí jué):这里指杜鹃。据说这种鸟鸣时,正是百花凋零时节。9、是栖栖者:《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是:如此,这般。栖栖:忙碌貌。

赏析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饯行词。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设宴饯别,席间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然而意犹未尽,于是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有“再赋”二字。

  上片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 “莫折荼蘼!”好像有谁要折。而且一折就会立刻产生严重的后果似的,起笔惊人。荼蘼是在春末开的花,故珍惜春天的人。往往发出“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慨叹,作者一开口便劝人“莫折荼蘼”,其目的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企图以“莫折荼蘼”留住“春色”,自然是痴心妄想。然而心愈痴情愈真,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这一句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已是暮春,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共伊同摘”的往事。 “青梅

如豆”乃是“春半”之时的景物。再写“看花”,以“少日”的“醉梦”,对比“而今”的“醒眼”。“而今”以“醒眼”看花,花却“笑我头如雪”,让人可“恨”。

  下片写物换星移,“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花”与“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但不用说“我”也更加老了,那又该“恨”谁,“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鸠!”在同摘青梅的往事之后,是榆钱纷落、菖蒲吐叶,时节不断变换,繁华都歇,只剩下几朵“荼蘼”的今时!即使“莫折”,但风雨阵阵,鹈鸠声声,那“一分春色”也是留不住的。 “鹈鸠”在初夏鸣。鹈鸠一叫,说明春天已经归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这种鸟在诗词中就常被用来表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众芳衰歇、青春迟暮的悲哀。作者在这里于“时节换。繁华歇”之后继之以“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鸠!”表现了对那仅存的“一分春色”的无限担忧。在章法上,与开头遥相呼应。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两句,是工对,命意新警。“花”败“柳”老,“蜂”与“蝶”还忙忙碌碌,不肯安闲,有什么用处呢?春秋末期,孔丘为兴复周室奔走忙碌,有个叫微生亩的很不理解,问道: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作者在这里把描述孔子的词儿用到

“蜂”“蝶”上,是寓有深意的。

  上述描写都没有涉及饯别,到了结尾时,作者突然笔锋一转,写了“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即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系列的悬念和疑问。

  全词句句惊心动魄,其奥秘在于句句意兼比兴。例如“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写得是如此郑重,如此情深意切,令人想到除它本身的意义外,必另有所指。其他如“醒眼看风月”、 “怎禁风雨,怎禁鹈鸩”以及“是栖栖者蜂和蝶”等等,也都是这样的。随着“时节换,繁华歇”,人的头发也已似雪一样的白。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似海深愁,分明是由“春去”引起的,却偏偏说与“春去”无关;都只是“因离别”,却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闲”字,显得无关紧要。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联系作者生平,他生于乱世,力主抗金,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遭到百般打击。这首词把“春去”与“离别”绾合起来,触景生情,比兴并用,国家现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 “闲愁”云云,实际是说此“愁”无人理解,尽管“愁”也是徒然。愤激之情,出以平淡,却内涵深广,远远超出了送别的范围。

创作背景

  据考证,该词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该年郑厚卿要到衡州去做知州,辛弃疾设宴饯别,先作了一首《水调歌

头》,而意犹未尽,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用“再赋”二字。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1752.html

上一篇: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吉日维戊,既伯既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