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3 00:29:18
出自唐代李白的《長相思三首》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随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花馀床。床中繡被卷不寝,至今三載聞餘香。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
譯文及注釋譯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長安。秋夜裏紡織娘在井欄啼鳴,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孤燈昏暗暗思情無限濃烈,卷起窗簾望明月仰天長歎。親愛的人相隔在九天雲端。上面有長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萬丈波瀾。天長地遠日夜跋涉多艱苦,夢魂也難飛越這重重關山。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斷心肝。
日色将盡花兒如含着煙霧,月光如水心中愁悶難安眠。剛停止彈撥鳳凰柱的趙瑟,又拿起蜀琴撥動那鴛鴦弦。隻可惜曲雖有意無人相傳,但願它随着春風飛向燕然。思念你隔着遠天不能相見。過去那雙顧盼生輝的眼睛,今天已成淚水奔淌的清泉。假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麽痛苦,請回來明鏡裏看憔悴容顔。
美人在時,有鮮花滿堂;美人去後,隻剩下這寂寞的空床。床上卷起不睡的錦繡襲被,至今三年猶存昙香。香氣是經久不潤了,而人竟也有去無回。這黃葉飄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濕了門外的青苔。
注釋長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常以“長相思”三字開頭和結尾。絡緯:昆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金井闌:精美的井欄。簟:供坐卧用的竹席。渌:清澈。關山難:關山難渡。欲素:一作“如素”。素:潔白的絹。趙瑟:一作弦樂器,相傳古代趙國人善奏瑟。蜀琴:一作弦樂器,古人詩中以蜀琴喻佳琴。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内。此處泛指塞北。橫波:指眼波流盼生輝的樣子。卷不寝:一作“更不卷”。聞餘:一作“猶聞”。落:一作“盡”。濕:一作“點”。
賞析其一
這首詩大緻可分兩段。第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雲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栖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内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将晚,孤栖者的
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于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麽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歎。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爲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雲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歎”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雲端”句,寫一場夢遊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蕩的渌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裏,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
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瀾”頗有犯複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爲減色,怎麽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複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歎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爲李白特别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于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爲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于這個追求是沒有結果的,于是詩以沉重的一歎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着之感,詩情雖則悲恸,但絕
無萎靡之态。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爲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個七言句叙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于“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饬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于抒情。詩中反複抒寫的似乎隻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緻;但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裏是一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
其二
此詩首句“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開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氣氛,暮色低沉煙霧缭繞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種深深的壓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詩的悲涼調子。夕陽斜暮,漸漸西沉,幾簇花叢在低沉的暮色裏顯得朦朦胧胧,如被煙霧纏繞。這種如煙似夢的感知顯然部分來源于思婦的眼睛,來源于思婦被相思愁緒緊緊包裹的内心。牽腸挂肚的相思使思婦所觀所感的一切都帶
上了濃重的憂郁色彩,不獨花朵,也非煙霧使然。黑夜拉開帷幕,思婦卻沒有進入夢鄉,對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輾轉反側無法成眠。更可惱的,是那一輪明月,依舊發出如絹如素光潔皎然的光輝,透過孤獨的窗棂,攪得多情人心緒難甯。在這句詩中,代表着團圓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詩人塑造成一個冷漠的、不解離人情懷的形象。北宋晏殊《蝶戀花》有“明月不谙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也是這個意思。面對月色如水良辰美景,思婦卻隻能讓他虛設,想起從前種種,一顆心久久不得平靜。雖然思念隻是徒勞,卻也心甘情願,無心睡眠。“日”與“月”在交替,白晝與黑夜在輪回,思婦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騰不息,相思之苦,也隻有思婦最爲明了。詩人用“愁”字把這種感情明白地表達出來。
接下來詩人描寫了無法安睡的思婦,隻好在月下彈一曲哀傷凄美的琴瑟,在回憶和期待中與心上人夫唱婦随。是有“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兩句,琴瑟合鳴,鴛鴦鳳凰都是用來喻指夫妻美滿之意,詩人在這裏互文見義,旨在表達思婦望夫心切而又無法排解的愁緒。琴瑟都作爲傳情達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傳說與司馬相如卓文君的愛情故事有所關聯。但如今琴瑟獨鳴,鳳凰曲難成,原本以爲可
以白頭到老長相厮守的一對鴛鴦,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婦的傷情可想而知。就連這思君念君爲君彈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無法令心上人聽到,關山重重,天遙地遠,縱有動聽的音符,又彈于誰聽呢?
緊承這個疑問,作者繼續寫出,“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随春風寄燕然”。曲中真意,绮麗動人,但此情此曲,卻無人爲我傳遞,思婦惆怅抱憾也于事無補。隻有忽發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風飛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裏,帶去我的相思。燕然山遠在塞北邊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範仲淹有詩雲“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可做此詩的一個補充。隻要邊疆未靖,那麽重逢之念便是惘然。隻是思婦的一點聊勝于無的假想罷了。但不管怎樣,詩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驚歎,思婦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爲之唏噓。
“憶君迢迢隔青天”獨立成句,又承上啓下,以青天的誇張比喻兩人相隔萬裏,從而引出下文思婦回到現實,顧影自憐獨自凄涼的描寫。
這四句詩可以看作是同一個情形的表達,思婦攬鏡自照,發現自己容顔憔悴,不禁悲從中來無法斷絕。“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是唐時名句,形象而巧妙、誇張而令人信服地寫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婦的哀傷之狀。曾經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雙眼,而今卻成了流
淚不止的兩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誇張讓思婦的形象更具靈動的色彩,藝術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銷得人憔悴”一樣,令人爲之動容。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一句則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婦的口吻直抒對丈夫的思念,與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婦不關心自己的容顔憔悴,也不擔心自己雙眼如淚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夠早日出現,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膚入骨的思念也無所謂,隻要他早日歸來,斷腸人也就心滿意足了。所謂“不信”雲雲,無須深究,隻是夫妻倆的竊竊私語,取鏡相照,更是帶有了閨房親密的意味,顯然,在詩人奇特的構思中,在思婦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進入了想象。
其三
這首詩一題爲《贈遠》,一題爲《閨情》,而《全唐詩》卷二十五把它與前兩首收在一起,題爲《雜曲歌辭·長相思三首》。
這首詩開頭“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馀空床”兩句詩,是寫美人“在時”和“去後”心靈的巨大落差。美人在時,鳥語花香,滿堂生輝;美人去後,花兒凋落,隻留下一張空空的床。這裏并不是說滿堂真的有花兒盛開,而是因爲有了美人的存在,心靈的花兒缤紛爛漫,姹紫嫣紅。有美一人在我堂,滿室生輝留餘香。因爲屋子裏有美人的身影,有美
人的言笑,有美人的步态,一切便鮮活起來,靈動起來,也便有了流動的氣韻和色彩。隻因美人在側,花是豔的,天是藍的,風是柔的,雨是潤的。而今,物是人非,隻有一張空閑着的床,再也不想去觸碰。
詩人不言他物,隻選擇一張空床,來突出美人離去後的孤獨寂寞,是很具匠心的。看到床,他想到了什麽呢?他大概想到曾經的床笫之歡,想到了美人的冰肌玉骨,想到了美人的溫柔纏綿,想到了美人的嬌羞軟語吧。美人在懷時,他度過了多少個銷魂的夜晚。良宵苦短,日高庸起,那相愛相守的一幕幕,而今,都化作了夢。美人在時,越是幸福快樂,她離去後就越是孤苦和思念。
美人離開後,床上的繡被也被卷了起來,三年後還能聞到美人的餘香。香氣缭繞不絕,而美人還沒有回來。多少相思,多少難眠之夜,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其實不是那香氣真的還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極的嗅覺錯亂。被擱置了三年的空床,被卷起了三年的繡被,不可能會還留有香氣。
花和床本是無情物,但一旦與自己喜歡的人有關,便塗抹上了感情色彩。所以,杜甫才會有“感時花濺淚”。《詩經·邶風·靜女》中,那個年輕的男子等着心儀的女子,沒有等着,抓耳撓腮之際,擺弄着女子送他的荑草,欣喜地吟唱到:“自牧歸
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贻。”在他的眼裏,荑草美得出奇,但這并不是荑草真的很美,而是美人送給他的,飽含着愛意。
創作背景這三首《長相思》的創作時間一般認爲是在李白被“賜金還山”之後,大約是他被排擠離開長安後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长相思三首》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译文及注释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假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注释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簟:供坐卧用的竹席。渌:清澈。关山难:关山难渡。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卷不寝:一作“更不卷”。闻余:一作“犹闻”。落:一作“尽”。湿:一作“点”。
赏析其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
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
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
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其二
此诗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色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
上了浓重的忧郁色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在这句诗中,代表着团圆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诗人塑造成一个冷漠的、不解离人情怀的形象。北宋晏殊《蝶恋花》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也是这个意思。面对月色如水良辰美景,思妇却只能让他虚设,想起从前种种,一颗心久久不得平静。虽然思念只是徒劳,却也心甘情愿,无心睡眠。“日”与“月”在交替,白昼与黑夜在轮回,思妇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腾不息,相思之苦,也只有思妇最为明了。诗人用“愁”字把这种感情明白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关联。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
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
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范仲淹有诗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做此诗的一个补充。只要边疆未靖,那么重逢之念便是惘然。只是思妇的一点聊胜于无的假想罢了。但不管怎样,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这四句诗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情形的表达,思妇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容颜憔悴,不禁悲从中来无法断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是唐时名句,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曾经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双眼,而今却成了流
泪不止的两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具灵动的色彩,艺术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一样,令人为之动容。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妇不关心自己的容颜憔悴,也不担心自己双眼如泪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其三
这首诗一题为《赠远》,一题为《闺情》,而《全唐诗》卷二十五把它与前两首收在一起,题为《杂曲歌辞·长相思三首》。
这首诗开头“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馀空床”两句诗,是写美人“在时”和“去后”心灵的巨大落差。美人在时,鸟语花香,满堂生辉;美人去后,花儿凋落,只留下一张空空的床。这里并不是说满堂真的有花儿盛开,而是因为有了美人的存在,心灵的花儿缤纷烂漫,姹紫嫣红。有美一人在我堂,满室生辉留余香。因为屋子里有美人的身影,有美
人的言笑,有美人的步态,一切便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也便有了流动的气韵和色彩。只因美人在侧,花是艳的,天是蓝的,风是柔的,雨是润的。而今,物是人非,只有一张空闲着的床,再也不想去触碰。
诗人不言他物,只选择一张空床,来突出美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是很具匠心的。看到床,他想到了什么呢?他大概想到曾经的床笫之欢,想到了美人的冰肌玉骨,想到了美人的温柔缠绵,想到了美人的娇羞软语吧。美人在怀时,他度过了多少个销魂的夜晚。良宵苦短,日高庸起,那相爱相守的一幕幕,而今,都化作了梦。美人在时,越是幸福快乐,她离去后就越是孤苦和思念。
美人离开后,床上的绣被也被卷了起来,三年后还能闻到美人的余香。香气缭绕不绝,而美人还没有回来。多少相思,多少难眠之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不是那香气真的还在,那是相思者思念至极的嗅觉错乱。被搁置了三年的空床,被卷起了三年的绣被,不可能会还留有香气。
花和床本是无情物,但一旦与自己喜欢的人有关,便涂抹上了感情色彩。所以,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诗经·邶风·静女》中,那个年轻的男子等着心仪的女子,没有等着,抓耳挠腮之际,摆弄着女子送他的荑草,欣喜地吟唱到:“自牧归
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在他的眼里,荑草美得出奇,但这并不是荑草真的很美,而是美人送给他的,饱含着爱意。
创作背景这三首《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