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5 09:43:33
出自唐代杜牧的《商山麻澗》
雲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對樽酒,茜袖女兒簪野花。征車自念塵土計,惆怅溪邊書細沙。譯文及注釋譯文雲氣山岚升起四野彌漫,柔柳垂蔭下有十餘人家。錦雉野鹿飛躍芳草地,村巷雞畜沐浴春日斜。長眉老翁悠閑自斟酒,紅袖女娃清秀戴野花。感自己舟車行旅總奔忙,懷惆怅歎向溪邊亂塗鴉。
注釋商山:在今陝西商縣東南。麻澗,在商山之中,山澗環繞,宜于種麻,故名麻澗。岚(lán)彩:山林中像雲彩一樣的霧氣。雉(zhì):野雞。牛巷:牛兒進巷了。雞埘(shí):雞兒進窩了。埘,在牆上挖洞而成的雞窩。秀眉:老年人常有幾根眉毫特别長,稱爲秀眉,舊以爲是長壽的象征。蒨(qiàn)袖:大紅色的衣袖。蒨通“茜”,即茜草,根可作紅色染料,這裏指紅色。簪(zān):插戴。征車:旅途中乘坐的車。計:生計。書細沙:在細沙上書寫。
鑒賞這首詩是詩人由宣州經江州回長安途中路過商山麻澗時所作。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東南,其地險峻,林壑深邃。麻澗,在熊耳峰下,山澗環抱,周圍适宜種麻,因名麻澗。詩人以清隽的筆調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這一帶優美的自然景色。淳樸、恬靜的農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滿
滿了濃厚的詩情畫意。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一輛風塵仆仆的“征車”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轉,車子進入麻澗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使得詩人一下子忘記了旅途的疲困,精神爲之一振。
舉目遙望,周圍群峰聳立,山上白雲缭繞,山下霧霭霏微,在陽光的輝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風飄拂,山澗逶迤,遠處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個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這是一個無比美好的休息之處。那袅袅的炊煙,那輕柔的柳絲,那悠悠的雞犬聲,引得詩人興奮不已,催車前行。車輪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間的幽靜,驚起了栖息在野草叢中的野雞,紛紛撲棱着翅膀,從車前掠過;膽小的獐鹿豎起雙耳,驚恐地逃到遠處的草叢裏。車子進入村莊時,太陽已經西斜,放牧的牛羊紛紛回欄,覓食的雞鴨也開始三三兩兩地回窠了。
黃昏,是農家最悠閑的時光。勞動了一天的人們開始回到石頭壘成的小院裏休息、并準備晚餐了。那長眉白發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樹下,身邊放了一壺酒;那身着紅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剛剛采撷的野花細心地插在發髻上。置身這恍如仙境的麻澗,面對這怡然自樂的村人,詩人心曠神怡。想到自己千裏奔逐,風塵仆仆
,想到明天又得離開這裏,踏上征途,欣羨之餘,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個人坐在溪澗邊,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細沙上畫來畫去。此時餘輝霭霭,暮色漸漸籠罩了這小小的山村。
這首詩運用蒙太奇的藝術手法,通過巧妙的剪輯,遠近結合,移步換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澗一帶的自然風光和山村農家的和美生活寫得熙熙融融,生機盎然。最後,詩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攝入畫面,曲折地表達了因仕途曲折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創作背景唐開成四年(839)杜牧授左補阙、史館修撰,将赴京供職,先于春初自宣州任所送弟杜顗至浔陽(今江西九江),二月溯長江、漢水,經南陽、武關、商山而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路經商山時所作。
作者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别于杜甫。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别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译文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锦雉野鹿飞跃芳草地,村巷鸡畜沐浴春日斜。长眉老翁悠闲自斟酒,红袖女娃清秀戴野花。感自己舟车行旅总奔忙,怀惆怅叹向溪边乱涂鸦。
注释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麻涧,在商山之中,山涧环绕,宜于种麻,故名麻涧。岚(lán)彩:山林中像云彩一样的雾气。雉(zhì):野鸡。牛巷:牛儿进巷了。鸡埘(shí):鸡儿进窝了。埘,在墙上挖洞而成的鸡窝。秀眉:老年人常有几根眉毫特别长,称为秀眉,旧以为是长寿的象征。蒨(qiàn)袖:大红色的衣袖。蒨通“茜”,即茜草,根可作红色染料,这里指红色。簪(zān):插戴。征车:旅途中乘坐的车。计:生计。书细沙:在细沙上书写。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
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
,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创作背景唐开成四年(839)杜牧授左补阙、史馆修撰,将赴京供职,先于春初自宣州任所送弟杜顗至浔阳(今江西九江),二月溯长江、汉水,经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路经商山时所作。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