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12:07:1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醉心眠

出自宋代陸遊的《病起書懷》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阖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銮。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譯文及注釋

譯文病體虛弱消瘦,以緻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裏之外的成都江邊。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一理想,隻有死後才能蓋棺定論。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禦駕親征收複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注釋病起:病愈。病骨:指多病瘦損的身軀。支離:憔悴;衰疲。孤臣: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江幹:江邊;江岸。忘憂:忘卻憂慮。阖(hé )棺:指死亡,詩中意指:蓋棺定論。廟社:宗廟和社稷,以喻國家。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彙集之地,故稱。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車上的鈴铛。挂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挂在轭首或車架上稱“銮”。詩中代指“君主禦駕親征,收複祖國河山”的美好景象。出師一表:指三國時期諸葛亮所作《出師表》。挑燈:撥動燈火,點燈。亦指在燈下。

賞析

  《病起書懷》載于《劍南詩稿》,此詩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

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百姓與國家的血肉關系。“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内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曆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曆盡滄桑,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歎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着希望。

  首聯“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叙事、點題,是詩人詩文自身的寫照“紗帽寬”,一語雙關,既言其病後瘦損,故感帽沿寬松。也暗含被貶官之意,寫出了現實,縱使有滿腔報國之志,也隻能身處江湖之遠,客居江邊,無力回天,心中的痛苦與煩惱可見一斑。

  颔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阖棺”。爲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憂國”同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熱愛祖國。這兩句使我們看到詩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顆忠心愛國的赤子之心。正因爲詩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蕩,所以他對暫時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堅信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會對一個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局限于抒寫自己的情懷,而是以國家的大事爲己任。

  頸聯“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

銮”。宕開一筆,抒寫了對國家政局的憂慮同時呼籲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華父老之望。在這裏詩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願天地神靈扶持國家,使過大民衆脫離戰火,安樂昌盛。

  尾聯“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采用典故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可收複河山對于詩人來說毫無辦法。隻能獨自一人挑燈細看諸葛亮的傳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師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創作背景

  《病起書懷》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陸遊時年五十二歲。被免官後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後仍爲國擔憂,爲了表現要效法諸葛亮北伐,統一中國的決心,挑燈夜讀《出師表》,揮筆潑墨,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爲秦桧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極爲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译文注释

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病起:病愈。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忘忧:忘却忧虑。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情怀,表现了中华子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

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创作背景

  《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4261.html

上一篇: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