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22:35:2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一温柔就哽咽

出自先秦的《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臯,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爲錯。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及注釋

譯文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遊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有濃蔭,下面灌木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幽幽沼澤仙鶴唳,鳴聲響亮上雲天。淺淺渚灘遊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在那園中真快樂,檀樹高高枝葉密,下面楮樹矮又細。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注釋九臯:臯,沼澤地。九:虛數,言沼澤之多。淵:深水,潭。渚:水中小洲,此處當指水灘。爰(yuán):于是。檀(tán):古書中稱檀的木很多,時無定指。常指豆科的黃檀,紫檀。萚(tuò):酸棗一類的灌木。一說“萚”乃枯落的枝葉。“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頭可以錯琢器物。錯:砺石,可以打磨玉器。榖(gǔ):樹木名,即楮樹,其樹皮可作造紙原料。攻玉:謂将玉石琢磨成器。朱熹《詩集傳》:“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爲器,得以成焉。”

鑒賞

  此詩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後兩章共用了四個比喻,語言也相

相似,隻是押韻不同。關于詩的主題,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毛詩序》認爲是“誨(周)宣王也”,鄭箋補充說:“誨,教也,教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舉例證明魯詩、齊詩、韓詩都與毛詩觀點一緻。到了宋代朱熹《詩集傳》則說:“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辭也。”認爲這是一篇意在勸人爲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詩經譯注》祖毛、鄭舊說而加以發展,說:“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招緻人才爲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爲‘招隐詩’。”這種說法較易爲今人所理解。

  先談朱熹的說法。他分析第一章說:“蓋鶴鳴于九臯,而聲聞于野,言誠之不可揜(掩)也;魚潛在淵,而或在于渚,言理之無定在也;園有樹檀,而其下維萚,言愛當知其惡也;他山之石,而可以爲錯,言憎當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理,其庶幾乎?”他将詩中四個比喻,概括爲四種思想:即誠、理、愛、憎。并認爲從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爲“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說法看起來很辯證,都是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而且兼顧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然而他卻是用程朱理學來說詩,這一點從他對第二章的解釋中看得更加清楚。

  《詩集傳》釋第

二章結句引程子曰:“玉之溫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爲器,得以成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後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而義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說詩與朱子說詩,如出一轍,皆爲引申之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頭,可以用來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爲喻。然而是否爲詩的本義呢,似乎很難說。

  再談今人程俊英關于此詩的解釋。程先生在《詩經譯注》中說:“詩中以鶴比隐居的賢人。”“詩人以魚在淵在渚,比賢人隐居或出仕。”“園,花園。隐喻國家。”“樹檀,檀樹,比賢人。”“萚,枯落的枝葉,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國的賢人。”“毛傳:‘榖,惡木也。’喻小人。”她從“招隐詩”這一主題出發,将詩中所有比喻都一一與人事挂鈎,雖不無牽強附會,倒也自成一說。

  其實,就詩論詩,不妨認爲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在廣袤的荒野裏,詩人聽到鶴鳴之聲,震動四野,高入雲霄;然後看到遊魚一會兒潛入深淵,一會兒又躍上灘頭。再向前看,隻見一座園林,長着高大的檀樹,檀樹之下,堆着一層枯枝敗葉。園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詩人因

而想到這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詩中從聽覺寫到視覺,寫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條意脈貫串全篇,結構十分完整,從而形成一幅遠古詩人漫遊荒野的圖畫。這幅圖畫中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滿了詩意,讀之不免令人産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讀詩,讀者便會受到詩的藝術感染,産生無窮興趣。若刻意求深,強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測之感。

創作背景

  對于此詩的背景,曆代學者有不同的說法。宋代朱熹《詩集傳》則認爲這是一篇意在勸人爲善的作品。方玉潤認爲此詩是“諷宣王求賢山林也”。今人程俊英認爲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招緻人才爲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爲‘招隐詩’。

出自先秦的《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注释

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渊:深水,潭。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爰(yuán):于是。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鉴赏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

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

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

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创作背景

  对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也”。今人程俊英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3959.html

上一篇: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