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思何事断人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暗思何事断人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11:41:5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云淡风轻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餘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裏,瞥遇回廊。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懷戀舊情人而幽獨傷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語入,先渲染環境,而後推出薄衫低髻,抱膝思量,一個孤獨苦悶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鋪寫,側重心理描繪,最後點出所思之由,但朦胧含蓄,給人留下了聯想的餘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寫暮春落紅、雨後斜陽的景象。“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開篇這句實則是與周邦彥的“雨過殘紅濕未飛。珠簾一行透斜晖”暗合,納蘭随手拈來,将古人的詞用在了自己的詞裏,渾然天成,令人不覺有何再妥。周邦彥寫的是雨後殘紅在斜晖下投射于珠簾,而到了納蘭的詞裏則變得更加簡潔洗練,更富美感。“紅影”指鮮花的影子。鮮花的影子,透過小幽窗看去,别有風情,被打濕的花朵在暗影下,搖曳出多姿的風采,比起周邦彥的“殘紅濕未飛”,更顯得有韻味一些。而多出的感歎“瘦盡春光”,其實有着李清照的“綠肥紅瘦”的哀怨無奈。承接上句,“雨餘花外卻斜陽”。“餘”既是後,雨後的花朵在斜陽下,而夢中的她卻是穿着單薄的衣衫,挽着低垂的發髻,挺立

立在暮日下,低頭思量。雨後、鮮花、美人、夕陽這些事物構成了納蘭筆下的一幅美麗的畫。上片最後寫那位女子“還惹思量”。詞中所寫的女子爲何人,無法考證,但從詞面來看,是一位溫婉可人的女子,讓人忍不住想去憐惜。

  上片寫完雨後景色,下片便轉而寫情,直抒心曲:“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觞。”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處,隻能自己獨自飲酒,這真是無限凄涼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裏,瞥見回廊。”寫出了少女内心深處夢牽魂萦的心事。特别是寫夢中的她“瞥見回廊”一句,實際上是納蘭内心對回廊相思之地的無限眷戀。明代王次回《瞥見》詩:“别來清減轉多姿,花影長廊瞥見時。雙鬓淡煙雙袖淚,偎人剛道莫相思。”這首詩與納蘭的回廊情思有着某種深刻的關聯。

  全詞是寫暮春雨後,夕陽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難釋,對花持觞。最後道出她的心事,原來是夢裏在回廊又遇情郎。這是表面之意,實際上是納蘭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懷思,寫自己對她的深切思念。這就是“心已神馳到彼,詩從對面飛來”的寫法。韋莊有《浣溪沙》詞雲:“想君思我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詩中雲:“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對方,卻總寫對方在思念自己。這樣的

寫法情更深,意更濃。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年間。關于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詞人思念舊情人,爲了表達内心對回廊相思之地的無限眷戀,故作下此詞;另一種說法是詞人在懷念亡妻盧氏,因而作下此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赏析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怀恋旧情人而幽独伤感者的形象。上片由景语入,先渲染环境,而后推出薄衫低髻,抱膝思量,一个孤独苦闷人的形象。下片承前再铺写,侧重心理描绘,最后点出所思之由,但朦胧含蓄,给人留下了联想的余地和深婉的美感。

  上片写暮春落红、雨后斜阳的景象。“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开篇这句实则是与周邦彦的“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暗合,纳兰随手拈来,将古人的词用在了自己的词里,浑然天成,令人不觉有何再妥。周邦彦写的雨后残红在斜晖下投射于珠帘,而到了纳兰的词里则变得更加简洁洗练,更富美感。“红影”指鲜花的影子。鲜花的影子,透过小幽窗看去,别有风情,被打湿的花朵在暗影下,摇曳出多姿的风采,比起周邦彦的“残红湿未飞”,更显得有韵味一些。而多出的感叹“瘦尽春光”,其实有着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哀怨无奈。承接上句,“雨余花外却斜阳”。“余”既是后,雨后的花朵在斜阳下,而梦中的她却是穿着单薄的衣衫,挽着低垂的发髻,挺立

立在暮日下,低头思量。雨后、鲜花、美人、夕阳这些事物构成了纳兰笔下的一幅美丽的画。上片最后写那位女子“还惹思量”。词中所写的女子为何人,无法考证,但从词面来看,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让人忍不住想去怜惜。

  上片写完雨后景色,下片便转而写情,直抒心曲:“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思念的人不知身在何处,只能自己独自饮酒,这真是无限凄凉的事情啊。“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见回廊。”写出了少女内心深处梦牵魂萦的心事。特别是写梦中的她“瞥见回廊”一句,实际上是纳兰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明代王次回《瞥见》诗:“别来清减转多姿,花影长廊瞥见时。双鬓淡烟双袖泪,偎人刚道莫相思。”这首诗与纳兰的回廊情思有着某种深刻关联

  全词是写暮春雨后,夕阳依依,一位春衫少女愁情难释,对花持觞。最后道出她的心事,原来是梦里在回廊又遇情郎。这是表面之意,实际上是纳兰容若以想象中的少女暮春怀思,写自己对她的深切思念。这就是“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韦庄有《浣溪沙》词云:“想君思我锦衾寒”,杜甫五律《月夜》诗中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对方,却总写对方在思念自己。这样的

写法情更深,意更浓。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词人思念旧情人,为了表达内心对回廊相思之地的无限眷恋,故作下此词;另一种说法是词人在怀念亡妻卢氏,因而作下此词。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暗思何事断人肠。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3256.html

上一篇: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