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0:04:1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平凡之路

出自先秦的《楚狂接輿歌》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鑒賞

  這首《楚狂接輿歌》,始見于《論語·微子》。後來司馬遷寫《史記》,将其錄入《孔子世家》中,“谏”下增一“兮”字,“追”下增一“也”字。另外,在《莊子·人間世》中,也有一首同名的歌,系敷衍《論語》中的這一首而成,增至二十八句。“楚狂”,是楚國佯狂的一位隐士;“接輿”,原義爲迎着孔子坐的車,并非“楚狂”的名字。《莊子》中将“接輿”定爲楚狂的名字,其實是一種誤解。先秦典籍中提到“楚狂”的著作甚多,《莊子》中除《人間世》外,又見于《逍遙遊》、《應帝王》。又《楊子》、屈原《九章·涉江》等也都涉及。至晉代,皇甫谧作《高士傳》,始稱其姓陸名通,不見其載籍依據,當系杜撰。

  全歌六句,計分三個層次。開頭兩句爲第一層次。是對孔子的諷刺。鳳鳥是傳說中的祥瑞之鳥,隻在政治清明時才會出現。孔子曾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論語·子罕》)此以“鳳鳥”指孔子。“德之衰”,是說美好的品德愈來愈少,品德修養愈來愈差,鳳鳥不像鳳鳥,孔子不像孔子了。鳳鳥本該在政治清明時出現,而現 在世道昏亂時竟然也出現了,以此諷

諷刺孔子到處奔走、求爲世用的不合時宜的所作所爲。疑問副詞“何”字的運用,更增強了對孔子的作爲表示懷疑與否定的分量。中間兩句爲第二層次,是對孔子的規勸。“往者”句說,已經過去的事情已無法勸阻;“來者”句說,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防範、避免,是要孔子知錯改過、避亂隐居的意思。兩句合起來,重點落在後一句上,與成語“亡羊補牢,猶爲未晚”的意思正好相當。最後兩句爲第三層次,是對孔子的警告。“已而”是勸孔子别再一意孤行,相當于今人所說的“算了吧”、“罷休吧”。什麽原因呢?“今之從政者殆而”,這雖是泛說當今從政的人處境險惡,又是專門唱給孔子聽的,主要用意還在于警喻、提醒孔子。

  從歌詞大意中不難體察到歌者的出世思想。因爲有了這首《接輿歌》,“楚狂”、“接輿”成了後世佯狂避世的一個典型。後世文人常自比“楚狂”、“接輿”,以表示自己的隐居不仕或放誕不羁,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高歌一曲垂鞭去,盡日無人識楚狂”(吳融《靈寶縣西測井》),“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王維《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世随漁父醉,身效接輿狂”(韋莊《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等等。《論語》中說

,孔子聽了這首歌,下車去,準備和楚狂交談,楚狂趕快避開,孔子沒有談成。從不同的處世态度來說,兩人即使交談了,也是不可能談到一起去的。孔子周遊列國,備嘗艱難險阻,道不得行,“累累若喪家之狗”(《史記·孔子世家》)而并不退縮、後悔,正是有鑒于天下無道,希望力挽狂瀾。正如他所表白的:“天下有道,丘不易也。”(楊伯峻《論語譯注》的譯文爲:“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同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楚狂接輿歌》主要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楚狂的出世狂者的形象,同時,也讓讀者想見站在他對面的一位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與命運抗争的積極入世的強者形象——孔子。這大概也是《論語》、《史記》中記載楚狂故事的一點用心吧。

出自先秦的《楚狂接舆歌》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鉴赏

  这首《楚狂接舆歌》,始见于《论语·微子》。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将其录入《孔子世家》中,“谏”下增一“兮”字,“追”下增一“也”字。另外,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一首同名的歌,系敷衍《论语》中的这一首而成,增至二十八句。“楚狂”,是楚国佯狂的一位隐士;“接舆”,原义为迎着孔子坐的车,并非“楚狂”的名字。《庄子》中将“接舆”定为楚狂的名字,其实是一种误解。先秦典籍中提到“楚狂”的著作甚多,《庄子》中除《人间世》外,又见于《逍遥游》、《应帝王》。又《杨子》、屈原《九章·涉江》等也都涉及。至晋代,皇甫谧作《高士传》,始称其姓陆名通,不见其载籍依据,当系杜撰。

  全歌六句,计分三个层次。开头两句为第一层次。是对孔子的讽刺。凤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只在政治清明时才会出现。孔子曾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此以“凤鸟”指孔子。“德之衰”,是说美好的品德愈来愈少,品德修养愈来愈差,凤鸟不像凤鸟,孔子不像孔子了。凤鸟本该在政治清明时出现,而现 在世道昏乱时竟然也出现了,以此讽

讽刺孔子到处奔走、求为世用的不合时宜的所作所为。疑问副词“何”字的运用,更增强了对孔子的作为表示怀疑与否定的分量。中间两句为第二层次,是对孔子的规劝。“往者”句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已无法劝阻;“来者”句说,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避免是要孔子知错改过、避乱隐居的意思。两句合起来,重点落在后一句上,与成语“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的意思正好相当。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次,是对孔子的警告。“已而”是劝孔子别再一意孤行,相当于今人所说的“算了吧”、“罢休吧”。什么原因呢?“今之从政者殆而”,这虽是泛说当今从政的人处境险恶,又是专门唱给孔子听的,主要用意还在于警喻、提醒孔子。

  从歌词大意中不难体察到歌者的出世思想。因为有了这首《接舆歌》,“楚狂”、“接舆”成了后世佯狂避世的一个典型。后世文人常自比“楚狂”、“接舆”,以表示自己的隐居不仕或放诞不羁,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吴融《灵宝县西测井》),“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等等。《论语》中说

,孔子听了这首歌,下车去,准备和楚狂交谈,楚狂赶快避开,孔子没有谈成。从不同的处世态度来说,两人即使交谈了,也是不可能谈到一起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备尝艰难险阻,道不得行,“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而并不退缩、后悔,正是有鉴于天下无道,希望力挽狂澜。正如他所表白的:“天下有道,丘不易也。”(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译文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楚狂接舆歌》主要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楚狂的出世狂者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想见站在他对面的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与命运抗争的积极入世的强者形象——孔子。这大概也是《论语》、《史记》中记载楚狂故事的一点用心吧。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2694.html

上一篇: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