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_古诗文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发布时间:2021-11-29 09:24:22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陌颜
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注解】:
1、墟裏:村落;
2、孤煙:炊煙。
2、接輿:這裏北裴迪。

【韻譯】:
寒山轉變得格外郁郁蒼蒼,
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門外,
迎風細聽着那暮蟬的吟唱。
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
村子裏的炊煙一縷縷飄?。
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
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讴狂。

【評析】:
??這是寫景之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
比自己。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抒發
了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開頭二句寫景,着意刻畫水色山光之可愛,雖深秋,山依然蒼翠,水依舊潺流。
三、四兩句,轉而寫情。倚杖柴門,臨風聽蟬,神馳邈遠,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間
寫景緻。渡頭落日,墟裏孤煙,地道山村風物。最後兩句再寫人情。接輿、五柳、潔
身自好,高風脫俗。風光無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詩起句工對,颔聯反而不對,實屬不入格。喻守真疑爲首聯與颔聯颠倒錯亂,如
若對調,則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義上比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
山”;“臨風”句是聽,接聽“秋水”。此說有獨到之處。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勳

【簡析】:
這首詩寫出了閑居生活的從容潇灑,以及對世事的忘情。


《新唐書·王維傳》:“别墅在辋川,地奇勝……與裴迪遊其中,賦詩相酬爲樂。”這首詩即與裴迪相酬爲樂之作。
  這是一首詩、畫、音樂完美結合的五律。首聯和頸聯寫景,描繪辋川附近山水田園的深秋暮色;颔聯和尾聯寫人,刻畫詩人和裴迪兩個隐士的形象。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抒寫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首聯寫山中秋景。時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間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響;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變得更加蒼翠。不待颔聯說出“暮”字,已給人以時近黃昏的印象。“轉”和“日”用得巧妙。轉蒼翠,表示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着一“轉”字,便憑借顔色的漸變而寫出它的動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時都在喧響;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卻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響,動靜結合的畫面。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頸聯寫原野暮色。夕陽欲落,炊煙初升,這是田野黃昏的典型景象。渡頭在水,墟裏在陸;落日屬自然,炊煙屬人事:景物的選取是很見匠心的。“墟裏上孤煙”,顯系從陶潛“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裏煙”(《歸田園居之一》)點化而來。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現遠處村落上方炊煙萦繞、不忍離去的情味,王句卻是用白描手法表現黃昏第一縷炊煙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這一聯是王維修辭的名句,曆來被人稱道。“渡頭餘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與水面相切的一瞬間,富有包孕地顯示了落日的動态和趨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爲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墟裏上孤煙”,寫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僅寫出炊煙悠然上升的動态,而且顯示已經升到相當的高度。
  首、頸兩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一幅和諧靜谧的山水田園風景畫。但這風景并非單純的孤立的客觀存在,而是畫在人眼裏,人在畫圖中,一景一物都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而帶上了感情色彩。那麽,詩人的形象是怎樣的呢?請看颔聯: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這就是詩人的形象。柴門,表現隐居生活和田園風味;倚杖,表現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閑。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裏孤煙,那安逸的神态,潇灑的閑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歸去來辭》)的陶淵明不是有幾分相似嗎?事實上,王維對那位“古今隐逸詩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這首詩中,不僅仿效了陶的詩句,而且在尾聯引用了陶的典故: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傳》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懷得失、詩酒自娛的隐者,“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實則,這位先生正是陶潛的自我寫照;而王維自稱五柳,就是以陶潛自況的。接輿,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詩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乃是對這位年輕朋友的贊許。陶潛與接輿──王維與裴迪,個性雖大不一樣,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卻是相近相親的。所以,“複值接輿醉”的複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見裴迪,而是表示詩人情感的加倍和進層:既賞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閑居之樂,至于此極啊!末聯生動地刻畫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詩人對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歡迎,詩題中的贈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聯和尾聯,對兩個人物形象的刻畫,也不是孤立進行,而是和景物描寫密切結合的。柴門、暮蟬、晚風、五柳,有形無形,有聲無聲,都是寫景。五柳,雖是典故,但對王維說來,模仿陶淵明筆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門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嗎?
(趙慶培)【作品評述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以上就是《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注解】:
1、墟里:村落;
2、孤烟:炊烟。
2、接舆:这里北裴迪。

【韵译】: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
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
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
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评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
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
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
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
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
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
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写出了闲居生活的从容潇洒,以及对世事的忘情。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赵庆培)【作品评述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以上就是《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谢叔子阳丈惠诗

老子诗盟久废闲,喜君步骤少陵坛。句敲金玉声名远,韵险车斜心胆寒。倾出囊中和月露,皎如盘底走珠丸。苦莍难没诗家事,会看尘冠早一弹。作者简介张明中,号敬斋,生平不详...[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观刈麦》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全文阅读]

《长恨歌》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全文阅读]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7205.html

上一篇:《栾家濑》

下一篇:《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