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8 14:32:00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晚泊嶽陽》
卧聞嶽陽城裏鍾,系舟嶽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阕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譯文及注釋譯文我躺在船上聽到嶽陽城裏的鍾聲,航船就系在嶽陽城邊的樹上。江面空闊,明月漸漸升起,天水相連,夜氣漾漾,江路茫茫。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潔,又傳來舟子晚歸時的歌聲。一串長長的歌聲還在耳邊回響,可舟子蕩起船槳,如飛似的駛過我停泊的地方。
注釋嶽陽:湖南洞庭湖邊嶽陽城。蒼茫:曠遠迷茫的樣子。失江路:意謂江水蒼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清輝:皎潔的月光。阕(què):樂曲終止。短楫:小船槳。
賞析首聯“卧聞嶽陽城裏鍾,系舟嶽陽城下樹”,點染停舟的地點及周圍的氛圍。先用倒裝句寫出,因“系舟嶽陽城下樹”,才有“卧聞嶽陽城裏鍾”的意境。詩人先以“嶽陽城下樹”做爲定點,然後,才移動他的視點,從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寫聽覺的遠聞、近聞,視覺的遠觀、近觀,從左右遠近俯仰的轉向,描摹嶽陽城外的月光水色,傾聽城内的晚鍾和水上的晚唱,這一切都顯得灑脫,曠達,毫無貶途中的黯然神傷之情。詩人先從鍾聲寫起,鍾聲喚起了詩人的遐想,他是在貶谪途中于城
城外聞城内的“鍾聲”,這“鍾聲”令詩人無法閑卧孤舟,那麽詩筆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聯“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也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時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闊正顯出了孤舟(即詩人)的渺小孤獨無助。但月亮卻是有情有義的,能及時而來,與詩人默然相對,爲詩人排解貶谪夷陵的失意情懷。“空江明月”正是爲寫“失江路”做好了鋪墊。詩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面對皎皎明月,面對“雲水蒼茫”的大江,詩人情不自禁要發出“路在何方”的疑問和歎惋。
繼而颔聯描繪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詩人的注意力重返現實時,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現一片“江月弄清輝"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張若虛的詩句,“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月似乎看出了詩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輝,照明詩人高潔澄清的本心,提示詩人要堅守超拔脫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傳來舟子的漁歌,聲音嘹亮悠遠,這歌聲與城裏鍾聲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鍾與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彌漫無際。
結聯的“一阕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句,勾畫
了詩人被觸動的心緒,當他蓦然聽到歸舟晚唱時,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獲得一絲心靈的慰藉,陶醉于清輝江月及水上歌聲之中。但是,由于輕舟短楫,疾去如飛,這一阕歌聲還沒聽完,已經遠逝了,嶽陽城外的一切又歸于甯靜。詩人運用交錯的聲色描繪,以江面的歌聲聽不盡和輕舟疾行如飛的動态意象,給讀者留下綿綿不盡的情思。詩人也以交錯呼應之美,在實景的摹寫中靈動地寄寓他曠達、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詩寫旅中思歸,深藏不露;隻是句句寫景,然景中自有縷縷情思。以“城裏鍾”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後,留下足以使人馳騁想象的空間,同時以有意之“聽”照應無意之“聞”,表現了感情的變化。全詩語句平易流暢,情意深婉曲折。
創作背景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因疏救範仲淹被貶爲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歐陽修攜家人沿水路前往貶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嶽陽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難眠,寫下了這首七言短古《晚泊嶽陽》。
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谥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
轼、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将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轼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洁,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一串长长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可舟子荡起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
注释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清辉:皎洁的月光。阕(què):乐曲终止。短楫:小船桨。
赏析首联“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点染停舟的地点及周围的氛围。先用倒装句写出,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的意境。诗人先以“岳阳城下树”做为定点,然后,才移动他的视点,从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写听觉的远闻、近闻,视觉的远观、近观,从左右远近俯仰的转向,描摹岳阳城外的月光水色,倾听城内的晚钟和水上的晚唱,这一切都显得洒脱,旷达,毫无贬途中的黯然神伤之情。诗人先从钟声写起,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遐想,他是在贬谪途中于城
城外闻城内的“钟声”,这“钟声”令诗人无法闲卧孤舟,那么诗笔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联“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继而颔联描绘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这歌声与城里钟声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钟与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弥漫无际。
结联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
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创作背景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携家人沿水路前往贬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岳阳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难眠,写下了这首七言短古《晚泊岳阳》。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