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7 21:17:34
出自先秦的《商頌·那》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於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将。
譯文及注釋譯文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敲起鼓來響咚咚,令我祖宗多歡愉。商湯之孫正祭祀,賜我成功祈先祖。打起立鼓蓬蓬響,吹奏管樂聲嗚嗚。曲調和諧音清平,磬聲節樂有起伏。商湯之孫真顯赫,音樂和美又莊肅。鍾鼓洪亮一齊鳴,場面盛大看萬舞。我有助祭好賓客,無不歡欣在一處。在那遙遠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早晚溫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見誠笃。敬請先祖納祭品,商湯子孫天佑助。
注釋猗(ē)與那(nuó)與:猶“婀欤娜欤”,形容樂隊美盛之貌。與,同“欤”,歎詞。置:植,豎立。鞉(táo)鼓:一種立鼓。簡簡:象聲詞,鼓聲。衎(kàn):歡樂。烈祖:有功烈的祖先。湯孫:商湯之孫。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綏:贈予,賜予。思:語助詞。成:成功。淵淵:象聲詞,鼓聲。嘒(huì)嘒:象聲詞,吹管的樂聲。管:一種竹制吹奏樂器。磬:一種玉制打擊樂器。於(wū):歎詞。赫:顯赫。穆穆:和美莊肅
肅。庸:同“镛”,大鍾。有斁(yì):即“斁斁”,樂聲盛大貌。萬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場面盛大之貌。亦不夷怿(yì):意爲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樂嗎。 夷怿:怡悅。作:指行止。執事:行事。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誠笃貌。顧:光顧。烝(zhēng嘗:冬祭爲烝,秋祭爲嘗。将:佑助。
鑒賞與《頌》詩中的大多數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現的是祭祀祖先時的音樂舞蹈活動,以樂舞的盛大來表示對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護佑助。鄭觐文《中國音樂史》雲:“《那》祀成湯,按此爲祭祀用樂之始。”先秦詩史,基本上是音樂文學史,而今天從音樂文學史的研究角度看,可以說《那》具有比其他《詩經》作品更重要的意義,因爲此詩不但本身就是配合樂舞的歌辭,而且其文字内容恰恰又是描寫這些樂舞情景的。詩中所叙述的作爲祭祀儀式的樂舞,按照先奏鼓樂,再奏管樂,再擊磬節樂,再鍾鼓齊鳴,高唱頌歌跳起萬舞這樣的順序進行;最後,主祭者獻祭而禮成。按《禮記·郊特牲》雲:“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阕,然後出迎牲。聲音之號,所以诰告于天地之間也。”此詩的描寫,與《禮記》的記載是相吻合的。
詩首句便用兩嗟歎之詞,下文又有相當多的描繪樂
聲的疊字詞“簡簡”、“淵淵”、“嘒嘒”、“穆穆”,加上作用類似疊字詞的其他幾個形容詞“有斁”、“有奕”、“有恪”,使其在語言音節上也很有樂感,這當是此篇成功的關鍵。雖然它不像後世的詩歌在起承轉合的内部結構上那麽講究安排照應,但是其一氣渾成的體勢,仍使它具有相當的審美價值。孫鑛說:“商尚質,然構文卻工甚,如此篇何等工妙!其工處正如大辂。”(陳子展《詩經直解》引)他所謂的“工妙”,讀者應當從詩的整體上去理解,這樣才能正确把握其藝術性;所謂“大辂”,應是一輛完整的車子,而不是零碎的一轅一軸。
六經皆史,從以詩證史的視角說,此詩是研究音樂舞蹈史的好資料。詩中出現的樂器有四種:鞉鼓、管、磐、镛,分屬中國古代樂器八音分類法的革、竹、石、金四大類,出現的舞蹈有一種:萬舞。《詩經》各篇對鼓聲的摹仿是極其生動的,可以使讀者從中初步領略原始音樂的力度、節奏和音色。如《小雅·伐木》的“坎坎伐鼓”,《小雅·鼓鍾》的“鼓鍾将将”、“鼓鍾喈喈”,《大雅·靈台》的“鼍鼓逢逢”,《周頌·執競》的“鍾鼓喤喤”,《周頌·有駜》的“鼓咽咽”,此篇的“奏鼓簡簡”、“鞉鼓淵淵”,這些摹聲的雙音疊字詞,前一字發重音,後一字讀輕
聲,通過強——弱次序體現了鼓聲的力度,又通過樂音時值的組織體現了長短的節奏。從傳世實物和考古發掘看,鼓有銅面和獸皮面兩大種類,“逢逢”、“簡簡”、“淵淵”應是對獸皮鼓聲的摹仿,“将将”、“喈喈”、“喤喤”則應是對金屬鼓聲或鍾鼓合聲的摹仿,它們形象地再現了或深沉或明亮的不同音色。從這一點上說,《詩經》中描繪樂聲的疊字詞是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類描寫的濫觞。《那》一詩中所用之鼓爲鞉鼓,據文獻記載,鞉鼓有兩種類型,一種大型的豎立設置,名爲楹或立鼓;一種小型的類似今日之撥浪鼓,較晚起。《那》中之鞉鼓當爲立鼓,按《釋名·釋樂器》雲:“鞉,導也,所以導樂作也。”可知其作用是在祭祀歌舞開始時興樂起舞。而祭祀時跳的萬舞,又見于《邶風·簡兮》、《魯頌·閟宮》。從《簡兮)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萬舞包括武舞(男舞)和文舞(女舞)兩部分,男舞者孔武有力,手執馭馬的繩索,女舞者容光煥發,手執排箫和雉鳥羽翎。筆者以爲萬舞是一種具有生殖崇拜内涵的舞蹈。按“萬(萬)”與“虿”字相通,《說文解字》釋“虿”爲毒蟲,又稱“蚳”,是一種有毒的蛙,則“萬舞”一名當關
聯于蛙的崇拜。而據現代學者研究,蛙在上古信仰中是孕育和繁殖力的象征。此詩所描寫的萬舞是在鼓聲中進行的,中國西南地區出土的古代銅鼓上鑄的正是青蛙的形象,這些塑像常呈雌雄交媾狀或母蛙負子狀以表現生殖崇拜内涵,并且《簡兮》所描述的“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的萬舞形象也常見于銅鼓腰部的界格上,這些都是萬舞的原始信仰意義的明證。
創作背景《那》是《商頌》的第一篇,同《商頌》中的其他幾篇一樣,都是殷商後代祭祀先祖的頌歌。關于其成詩年代,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爲成于商代,另一說則認爲成于東周宋時。
出自先秦的《商颂·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译文及注释译文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注释猗(ē)与那(nuó)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置:植,竖立。鞉(táo)鼓:一种立鼓。简简:象声词,鼓声。衎(kàn):欢乐。烈祖:有功烈的祖先。汤孙:商汤之孙。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绥:赠予,赐予。思:语助词。成:成功。渊渊:象声词,鼓声。嘒(huì)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於(wū):叹词。赫:显赫。穆穆:和美庄肃
肃。庸:同“镛”,大钟。有斁(yì):即“斁斁”,乐声盛大貌。万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亦不夷怿(yì):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 夷怿:怡悦。作:指行止。执事:行事。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诚笃貌。顾:光顾。烝(zhēng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将:佑助。
鉴赏与《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那》祀成汤,按此为祭祀用乐之始。”先秦诗史,基本上是音乐文学史,而今天从音乐文学史的研究角度看,可以说《那》具有比其他《诗经》作品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此诗不但本身就是配合乐舞的歌辞,而且其文字内容恰恰又是描写这些乐舞情景的。诗中所叙述的作为祭祀仪式的乐舞,按照先奏鼓乐,再奏管乐,再击磬节乐,再钟鼓齐鸣,高唱颂歌跳起万舞这样的顺序进行;最后,主祭者献祭而礼成。按《礼记·郊特牲》云:“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诰告于天地之间也。”此诗的描写,与《礼记》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诗首句便用两嗟叹之词,下文又有相当多的描绘乐
声的叠字词“简简”、“渊渊”、“嘒嘒”、“穆穆”,加上作用类似叠字词的其他几个形容词“有斁”、“有奕”、“有恪”,使其在语言音节上也很有乐感,这当是此篇成功的关键。虽然它不像后世的诗歌在起承转合的内部结构上那么讲究安排照应,但是其一气浑成的体势,仍使它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孙鑛说:“商尚质,然构文却工甚,如此篇何等工妙!其工处正如大辂。”(陈子展《诗经直解》引)他所谓的“工妙”,读者应当从诗的整体上去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其艺术性;所谓“大辂”,应是一辆完整的车子,而不是零碎的一辕一轴。
六经皆史,从以诗证史的视角说,此诗是研究音乐舞蹈史的好资料。诗中出现的乐器有四种:鞉鼓、管、磐、镛,分属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的革、竹、石、金四大类,出现的舞蹈有一种:万舞。《诗经》各篇对鼓声的摹仿是极其生动的,可以使读者从中初步领略原始音乐的力度、节奏和音色。如《小雅·伐木》的“坎坎伐鼓”,《小雅·鼓钟》的“鼓钟将将”、“鼓钟喈喈”,《大雅·灵台》的“鼍鼓逢逢”,《周颂·执竞》的“钟鼓喤喤”,《周颂·有駜》的“鼓咽咽”,此篇的“奏鼓简简”、“鞉鼓渊渊”,这些摹声的双音叠字词,前一字发重音,后一字读轻
声,通过强——弱次序体现了鼓声的力度,又通过乐音时值的组织体现了长短的节奏。从传世实物和考古发掘看,鼓有铜面和兽皮面两大种类,“逢逢”、“简简”、“渊渊”应是对兽皮鼓声的摹仿,“将将”、“喈喈”、“喤喤”则应是对金属鼓声或钟鼓合声的摹仿,它们形象地再现了或深沉或明亮的不同音色。从这一点上说,《诗经》中描绘乐声的叠字词是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类描写的滥觞。《那》一诗中所用之鼓为鞉鼓,据文献记载,鞉鼓有两种类型,一种大型的竖立设置,名为楹或立鼓;一种小型的类似今日之拨浪鼓,较晚起。《那》中之鞉鼓当为立鼓,按《释名·释乐器》云:“鞉,导也,所以导乐作也。”可知其作用是在祭祀歌舞开始时兴乐起舞。而祭祀时跳的万舞,又见于《邶风·简兮》、《鲁颂·閟宫》。从《简兮)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万舞包括武舞(男舞)和文舞(女舞)两部分,男舞者孔武有力,手执驭马的绳索,女舞者容光焕发,手执排箫和雉鸟羽翎。笔者以为万舞是一种具有生殖崇拜内涵的舞蹈。按“万(万)”与“虿”字相通,《说文解字》释“虿”为毒虫,又称“蚳”,是一种有毒的蛙,则“万舞”一名当关
联于蛙的崇拜。而据现代学者研究,蛙在上古信仰中是孕育和繁殖力的象征。此诗所描写的万舞是在鼓声中进行的,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鼓上铸的正是青蛙的形象,这些塑像常呈雌雄交媾状或母蛙负子状以表现生殖崇拜内涵,并且《简兮》所描述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的万舞形象也常见于铜鼓腰部的界格上,这些都是万舞的原始信仰意义的明证。
创作背景《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同《商颂》中的其他几篇一样,都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关于其成诗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成于商代,另一说则认为成于东周宋时。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庸鼓有斁,万舞有奕。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