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徐步转斜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杖藜徐步转斜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7 15:11:5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滚开我有病

出自宋代蘇轼的《鹧鸪天·林斷山明竹隐牆》

林斷山明竹隐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處郁郁蔥蔥的樹林盡頭,有聳立的高山。近處竹林圍繞的屋舍邊,有長滿衰草的小池塘,蟬鳴缭亂。空中不時有白色的小鳥飛過,塘中紅色的荷花散發幽香。  在鄉村的野外,古城牆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轉瞬已是夕陽。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場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

注釋鹧鸪天:詞牌名。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出來。翻空:飛翔在空中。紅蕖(qú):荷花。古城:當指黃州古城。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種草本植物,這裏指藜木拐杖。殷勤:勞駕,有勞。浮生:意爲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賞析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态。開頭兩句,作者以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所處的特殊環境:遠處有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象綠色的屏障,圍護在一所牆院周圍。這

這所牆院正是詞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邊大約由于天旱缺水,滿地長着枯萎的衰草。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令人煩躁不安。在這兩句詞中,竟然描寫出林、山、竹、牆、蟬、草、池塘七種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詩詞裏也是不多見的。這裏呈現的景象,跟詞人熙甯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時所描寫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時作者寫下的詞句是:“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種奔騰奮發、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斷山明竹隐牆,亂蟬衰草小池塘”,則完全是一種雜亂、衰萎的景象,顯得蒼白無力,缺乏生機。詞人爲何會描寫出此等景象呢?原來,詞人在徐州任知州時,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當時寫的詞作,充滿着積極奮發的精神。後來,他受到打擊,被貶到黃州,充任團練副使,處境十分艱難,才能無從施展,被迫過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悶,精神不振。這就無怪乎他的詞章變得這樣凄清蒼涼了。

  三、四兩句,含義更深邃。從詞句上看,這兩句描寫得比較優美:在廣闊的天空,不時看到白鳥上下翻飛、自由翺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頗有些詩情畫意。

“紅蕖”,是荷花的别名。“細細香”,是說荷花散發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這樣的境界的确是修身養性的樂土。然而,對于詞人來說,他并非安于現狀,有心流連這裏的景緻。他雖然描繪出白鳥翻空,紅荷照水的畫面,但這和他傾心欣賞杭州西湖那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透過這樣一幅畫面,讀者能夠隐隐約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賴、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繪,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将落山的時候,詞人拄着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的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态龍鍾,還是病後的神态?是表現自得其樂的隐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後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裏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裏,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貶谪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爲我降下“三更雨”。

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隐藏着詞人的無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莊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蘇轼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又得浮生一日涼”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現詞人得過且過、日複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

  總觀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時蘇轼谪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已經三年,政治打擊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時感悲涼,産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關于這首詞的具體寫作時間,從詞中寫翠竹叢生、鳴蟬四起、紅蕖照水、雨後天涼等來分析,可知它是寫于元豐六年夏末秋初之際。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

,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译文注释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翻空:飞翔在空中。红蕖(qú):荷花。古城:当指黄州古城。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殷勤:劳驾,有劳。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别的原因,这样的境界的确是修身养性的乐土。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他虽然描绘出白鸟翻空,红荷照水的画面,但这和他倾心欣赏杭州西湖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透过这样一幅画面,读者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词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绘,作了生动的说明。

  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表现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犹言“多承”。细细品评,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

所以,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词中最显露的一句。“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杖藜徐步转斜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77259.html

上一篇:似为我归来妩媚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