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10:35:25
出自宋代王沂孫的《水龍吟·落葉》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隻應今夜,滿庭誰掃。譯文及注釋譯文早上的霜露剛剛附着在青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一片凄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湧,幾次暮秋了。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落滿樹葉,千峰盡是萬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着官溝而上,暗流空繞。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樹葉雜亂地落于窗前,落葉掉落在台階上發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處。隻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
注釋水龍吟:詞牌名,姜夔詞注“無射商”,俗名越調。雙調一百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一句五仄韻。曉霜:早上的霜露。著:附着。望中:視野之中。故國:指南宋故地。蕭蕭漸積:化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之句。蕭蕭:草木搖落之聲。紛紛猶墜:意謂落葉片片飄墜。化用
用範仲淹《禦街行·秋日懷舊》“紛紛墜葉飄香砌”之句。門荒徑悄:意謂落葉掩埋了門庭路徑,一片荒涼寂靜。渭水風生:化用賈島、周邦彥詩詞寫落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周邦彥《齊天樂·綠蕪凋盡台城路》:“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婉轉。”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描寫落葉。秋杪(miǎo):暮秋,秋末。杪,樹梢。引申爲時月的末尾。重(chóng)崖半沒(mò):寫山中落葉堆積,萬木凋零的情狀。盡出:全是。題紅:指紅葉題詩事。範摅《雲溪友議》:“中書舍人盧渥,應舉之歲,偶臨禦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诏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渥後亦一任範陽,獨獲所退宮人。宮人睹紅葉而呈歎久之,曰:‘當時偶随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箧。’驗其書迹無不訝焉。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杳杳(yǎo):幽遠貌。宮溝:皇宮之逆溝。螀(jiāng):蟬的一種。飛鴻:指鴻雁。亂影翻窗:樹葉亂落于窗前。碎聲:此指落葉之聲。砌:台階。吾廬:我的家。甚:何。隻應:隻是。滿庭誰掃:意謂無人掃落葉。白居易《長恨歌》
有“落葉滿階紅不掃”之句。
賞析暮秋天氣,嚴霜始降,草木黃落。在諸多文人筆下,落葉與時移物換、榮枯搖落同存長在,故而睹落葉而悲秋,因悲秋而傷情。通過描寫這種境界,表現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實難排的抑郁之情和凄涼境地。
上片寫深秋“望中故國”落葉飄零的凄涼景象。“曉霜初著青林”以景帶情,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作者在不經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晨曉寒霜,把昔日青蔥繁茂的林木籠罩。詞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涼之情。“望中故國凄涼早”,無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國凄涼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蕭索景象,寫朝代之替換,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會景象在内,這是第一層。而凄涼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這是第二層。此詞似詠落葉,實則借以抒發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爲将“凄涼”落到實處,上片連用幾個與落葉有關的典故,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蕭蕭漸積”這裏借指落葉,實暗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紛紛猶墜”與範仲淹《禦街行·秋日懷舊》中“紛紛墜葉飄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風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憶江上吳處士》)詩意。“洞庭波起”則
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詩意。這幾個典故是獨立的,因緊扣落葉,便有了内在聯系,毫無遊離之感,而且補足了上句“故國凄涼早”。接下來,筆鋒一轉,用“想”作領字,領“重崖”以下四句。“半沒”是因落葉堆積。“無人到”則是落葉阻擋了行程。這四句從詞意上又進一層,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上片着力于寫景,下片轉而抒情。“前度題紅杳杳”,借用紅葉題詩的故事,暗示故宮的冷落。《雲溪友議》載: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于應試之歲,偶而在禦溝中拾到一片紅葉,上題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盧渥得一遣放的宮女,正是題詩之人。這一典故運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說明象從前那樣宮女題紅之事已不再見,借故宮的冷落暗寓朝代更叠。前兩句爲虛寫,“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則是實寫。寒蟬凄切哀鳴,飛鴻欲過身影,正襯出詞人難耐之痛楚。詞人此時心緒煩亂哀感湧流,但詞人卻以“此時懷抱”四字一筆帶過,言有盡而意無窮。“亂影”返回寫眼前之秋景秋情。回步屋内,獨坐客舍,秋夜寂靜,又見無數黃葉亂落窗前,聽見落葉之聲敲打台階。無盡無休,詞人已無計可以避開秋聲。和上片“紛紛”二字相呼應,以“碎
”字形容落葉之聲,意新句秀。“愁人”不單指詞人自己,也包括了與他一樣經曆苦難的人們。《四溟詩話》說:“結句如撞鍾,清音有餘。”結句到位,确能産生餘音袅袅的藝術效果。此詞結尾“望吾廬甚處?隻應今夜,滿庭誰掃?”提出問題,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詞人是讓讀者自己通過想象加以補充。“滿庭誰掃”字淺意深,悲愁中摻雜着惆怅,哀怨中挾帶着孤獨,複雜的情感,也難以卒言。
此篇詠落葉之詞,以落葉爲契機,“以故國凄涼早”爲意脈,馳騁神思,虛境實寫,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寫落葉,卻句句是故國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詞人運用娴熟的筆法,使主觀和客觀融洽,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其故國之思表達得自然而深刻。
創作背景祥興二年(1279年),陸秀夫與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國。又據詹安泰考證,“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廬何處”句則說明此詞爲杭州陷落後,宋軍于崖山死守時作,也就是說此詞應作于祥興元年至二年之間。
作者簡介王沂孫,字聖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後曾任慶元路學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樂府》。
出自宋代王沂孙的《水龙吟·落叶》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译文及注释译文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姜夔词注“无射商”,俗名越调。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晓霜:早上的霜露。著:附着。望中:视野之中。故国:指南宋故地。萧萧渐积: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萧萧:草木摇落之声。纷纷犹坠:意谓落叶片片飘坠。化用
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之句。门荒径悄:意谓落叶掩埋了门庭路径,一片荒凉寂静。渭水风生:化用贾岛、周邦彦诗词写落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描写落叶。秋杪(miǎo):暮秋,秋末。杪,树梢。引申为时月的末尾。重(chóng)崖半没(mò):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尽出:全是。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范摅《云溪友议》:“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呈叹久之,曰:‘当时偶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杳杳(yǎo):幽远貌。宫沟:皇宫之逆沟。螀(jiāng):蝉的一种。飞鸿:指鸿雁。乱影翻窗:树叶乱落于窗前。碎声:此指落叶之声。砌:台阶。吾庐:我的家。甚:何。只应:只是。满庭谁扫:意谓无人扫落叶。白居易《长恨歌》
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
赏析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
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转而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前两句为虚写,“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正衬出词人难耐之痛楚。词人此时心绪烦乱哀感涌流,但词人却以“此时怀抱”四字一笔带过,言有尽而意无穷。“乱影”返回写眼前之秋景秋情。回步屋内,独坐客舍,秋夜寂静,又见无数黄叶乱落窗前,听见落叶之声敲打台阶。无尽无休,词人已无计可以避开秋声。和上片“纷纷”二字相呼应,以“碎
”字形容落叶之声,意新句秀。“愁人”不单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了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到位,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词人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满庭谁扫”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
此篇咏落叶之词,以落叶为契机,“以故国凄凉早”为意脉,驰骋神思,虚境实写,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写落叶,却句句是故国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词人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创作背景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与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国。又据詹安泰考证,“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庐何处”句则说明此词为杭州陷落后,宋军于崖山死守时作,也就是说此词应作于祥兴元年至二年之间。
作者简介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