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7 23:59:19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金縷曲·姜西溟言别賦此贈之》
誰複留君住。歎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不道隻、暫時相聚。衮衮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黃葉下,秋如許。曰歸因甚添愁緒。料強似、冷煙寒月,栖遲梵宇。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鬓飄蕭未遇。有解憶、長安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身世恨,共誰語?譯文及注釋譯文誰能夠把你挽留?可歎人生在幾番傷感離别之後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燭夜談,聽你講家鄉的事情。沒想到這次相聚卻如此短暫,長江滾滾,落葉紛紛,大雁哀鳴着向遠方飛去。黃葉飄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涼。聽你說要離去,我平添了許多愁緒一但你想回鄉還是回去吧,總好過勉強寄居在京城凄涼的寺院裏。你兩鬓斑白來京城求取功名卻不能及第,兒女在家鄉思念着你,我一直爲你的落魄傷心不已。看來無論古今,才華與命運總是彼此相背離,這對不公命運的滿腔怨恨,又能夠對誰說呢?
注釋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後片各六仄韻。姜西溟(míng):即姜宸英(1628一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園,浙江慈溪人,善辭章,尤工書畫,與納蘭有交遊。遲暮:年老。“衮
衮衮(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衮衮,即“滾滾”。栖遲梵(fàn)字:栖遲,滞留,遊息;梵宇,寺廟。“兩鬓”句:兩鬓飄蕭,頭發斑白;未遇,沒有被人賞識。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進士,年已七十。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爛的農服。典出《戰國策·秦策》: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
賞析上片借道别叙說人間的聚散離合,表明惜别之情。開篇道明送别之意,已經說好就将歸去,以爲迎來送往,是一件令人感傷的事。人的一生竟然就那麽短促,幾番離合,便到了遲暮之年。一生中最讓人津津樂道是,西窗下翦燭夜話,在一起追憶巴山夜雨時的情景。而這種相聚,卻隻是暫時的。滾滾長江,蕭蕭落木。轉眼間,大雁哀鳴,遙天飛去,又是一個送别的季節。黃葉下,秋天已是這麽深沉、這麽厚重。
下片就對方的遭遇,表達觀感,寫慰藉之意。對秋景的描寫,并用“白雁哀鳴去”隐射行人,更加深加濃了惜别戀友的深情。過片一句轉入對西溟身世的怅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寫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誠摯地勸慰他家中“有解憶”之兒女,可享天倫,這總比淹留冷煙寒月的寺廟要好,而且“信古來、
才命真相負”,更以達觀的人生态度相慰。結句則是再表惜别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層層轉進,真純深摯的情意确是感人。
大體上看,上片、下片,泛寫與專指,在材料分配上,顯得很分明,但其組合也相當嚴謹。這就是一個“歸”字的貫穿。這一個“歸”字,在換頭位置,承上啓下。既是上片所說離合的一個因素,又是下片所說愁緒的中介。由于“歸”,故有聚散;由于“歸”,故有煩惱。其一般和個别的關系,也就集中體現在與相言别的人物身上。所謂以文爲詞,當中意脈仍十分清晰。
創作背景詞大約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年,西溟丁母憂,南歸奔喪。納蘭賦此詞以慰勉之,時年二十五歲。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
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译文及注释译文谁能够把你挽留?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姜西溟(míng):即姜宸英(1628一1699年),字西溟,又字湛园,浙江慈溪人,善辞章,尤工书画,与纳兰有交游。迟暮:年老。“衮
衮衮(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衮衮,即“滚滚”。栖迟梵(fàn)字:栖迟,滞留,游息;梵宇,寺庙。“两鬓”句:两鬓飘萧,头发斑白;未遇,没有被人赏识。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烂的农服。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赏析上片借道别叙说人间的聚散离合,表明惜别之情。开篇道明送别之意,已经说好就将归去,以为迎来送往,是一件令人感伤的事。人的一生竟然就那么短促,几番离合,便到了迟暮之年。一生中最让人津津乐道是,西窗下翦烛夜话,在一起追忆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而这种相聚,却只是暂时的。滚滚长江,萧萧落木。转眼间,大雁哀鸣,遥天飞去,又是一个送别的季节。黄叶下,秋天已是这么深沉、这么厚重。
下片就对方的遭遇,表达观感,写慰藉之意。对秋景的描写,并用“白雁哀鸣去”隐射行人,更加深加浓了惜别恋友的深情。过片一句转入对西溟身世的怅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写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诚挚地劝慰他家中“有解忆”之儿女,可享天伦,这总比淹留冷烟寒月的寺庙要好,而且“信古来、
才命真相负”,更以达观的人生态度相慰。结句则是再表惜别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
大体上看,上片、下片,泛写与专指,在材料分配上,显得很分明,但其组合也相当严谨。这就是一个“归”字的贯穿。这一个“归”字,在换头位置,承上启下。既是上片所说离合的一个因素,又是下片所说愁绪的中介。由于“归”,故有聚散;由于“归”,故有烦恼。其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集中体现在与相言别的人物身上。所谓以文为词,当中意脉仍十分清晰。
创作背景词大约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年,西溟丁母忧,南归奔丧。纳兰赋此词以慰勉之,时年二十五岁。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
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