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昼夜事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死生,昼夜事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7-14 14:02:0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此生不必再相遇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指南錄後序》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缙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衆謂予一行爲可以纾禍。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歸而求救國之策。于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北亦未敢遽輕吾國。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餘慶獻谄于後,予羁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诟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爲逆,但欲求死,不複顧利害。北雖貌敬,實則憤怒,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未幾,賈餘慶等以祈請使詣北。北驅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當引決,然而隐忍以行。昔人雲:“将以有爲也”。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阃,約以連兵大舉。中興機會,庶幾在此。留二日,維揚帥下逐客之令。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迹,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後渡揚子江,入蘇州洋,展轉四明、天台,以至于

于永嘉。

  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诋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與貴酋處二十日,争曲直,屢當死;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刭死;經北艦十餘裏,爲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真州逐之城門外,幾彷徨死;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賈家莊幾爲巡徼所陵迫死;夜趨高郵,迷失道,幾陷死;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亂屍中,舟與哨相後先,幾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無辜死;道海安、如臯,凡三百裏,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幾以不納死;以小舟涉鲸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抄錄。使北營,留北關外,爲一卷;發北關外,曆吳門、毗陵,渡瓜洲,複還京口,爲一卷;脫京口,趨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爲一卷;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爲一卷。将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爲?所求

乎爲臣,主辱,臣死有餘僇;所求乎爲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餘責。将請罪于君,君不許;請罪于母,母不許;請罪于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爲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于師,以爲前驅,雪九廟之恥,複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亦義也。嗟夫!若予者,将無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誠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見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複何憾哉!複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樞密使,統率全國各路兵馬。當時元兵已經逼近都城北門外,交戰、防守、轉移都來不及做了。滿朝大小官員會集在左丞相吳堅家裏,都不知道該怎麽辦。适逢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元軍邀約宋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大家認爲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禍患。國事到了這種地步,我不能顧惜自己了;估計元方也許可以用言詞打動。當初,使者奉命往來,并沒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虛實,回來謀求救國的計策。于是,辭去右丞相職位,第二天,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

  剛到元營時,據理抗争,言詞激昂慷慨,元軍上下都很驚慌震動,他們也未敢立即輕視我國。可不幸的是,呂師孟早就同我結怨,賈餘慶又緊跟着媚敵獻計,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國,國事就不可收拾了。我揣度不能脫身,就徑直上前痛罵元軍統帥不守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的叛國行徑,隻要求死,不再考慮個人的利害。元軍雖然表面尊敬,其實卻很憤怒,兩個重要頭目名義上是到賓館來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圍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國了。不久,賈餘慶等以祈請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軍驅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單。我按理應當自殺,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說:“将要有所作爲啊!”

  到了京口,得到機會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虛實情況告訴淮東、淮西兩位制置使,相約他們聯兵讨元。複興宋朝的機會,大概就在此一舉了。留住了兩天,駐守維揚的統帥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隻能改變姓名,隐蔽蹤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爲躲避元軍的騎兵出沒在淮河一帶。困窘饑餓,無依無靠,元軍懸賞追捕得又很緊急,天高地遠,號呼不應。後來得到一條船,避開元軍占據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後渡過揚子江口,進入蘇州洋,輾轉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後到達永嘉。

  唉!我到達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罵元軍統帥該當死;辱罵叛國賊該當死;與元軍頭目相處二十天,争論是非曲直,多次該當死;離開京口,帶着匕首以防意外,幾次想要自殺死;經過元軍兵艦停泊的地方十多裏,被巡邏船隻搜尋,幾乎投江喂魚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門外,幾乎彷徨而死;到揚州,路過瓜洲揚子橋,假使遇上元軍哨兵,也不會不死;揚州城下,進退兩難,幾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圍中,元軍數千騎兵從門前經過,幾乎落到敵人手中而死;在賈家莊幾乎被巡察兵淩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郵,迷失道路,幾乎陷入沼澤而死;天亮時,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邏的騎兵有好幾十,幾乎無處逃避而死;到了高郵,制置使官署的通緝令下達,幾乎被捕而死;經過城子河,在亂屍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敵方哨船一前一後行進,幾乎不期而遇被殺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擔心無罪而死;經過海安、如臯,總計三百裏,元兵與盜賊往來其間,沒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幾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條小船渡過驚濤駭浪,實在是沒有辦法,對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過是晝夜之間的事罷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這樣境界險惡,危難層叠交錯湧現,實在不是世間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

過去以後,再去追思當時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難中,有時用詩記述個人的遭遇,現在還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廢棄,在逃亡路上親手抄錄。現在将出使元營,被扣留在北門外的,作爲一卷;從北門外出發,經過吳門、毗陵,渡過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爲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的,作爲一卷;從海路到永嘉、來三山的,作爲一卷。我将把這詩稿收藏在家中,使後來的人讀了它,爲我的志向而悲歎。

  唉!我能死裏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幹什麽呢?要求做一個忠臣,國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還是有罪的;要求做一個孝子,用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去冒險,即使死了也有罪責。将向國君請罪,國君不答應;向母親請罪,母親不答應;我隻好向祖先的墳墓請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國難,死後還要變成惡鬼去殺賊,這就是義;依靠上天的神靈、祖宗的福澤,修整武備,跟随國君出征,做爲先鋒,洗雪朝廷的恥辱,恢複開國皇帝的事業,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誓不與賊共存”,“恭敬謹慎地竭盡全力,直到死了方休”,這也是義。唉!像我這樣的人,将是無處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把屍骨抛在荒野裏,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也不能掩

飾自己對國君、對父母的過錯,國君和父母又将會怎麽講我呢?實在料不到我終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見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國的土地上,我還有什麽遺憾呢!還有什麽遺憾呢!

  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號爲景炎,廬陵文天祥爲自己的詩集作序,詩集名《指南錄》。

注釋選自《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指南錄》,文天祥詩集。宋恭帝德佑二年,元軍進逼南宋首都臨安,文天祥赴元營談判,被扣押,後乘隙逃脫。他把出使被扣和逃歸途中所寫的詩結集,取詩中《渡揚子江》“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爲“指南錄”。作者寫這篇序之前,已經爲詩集寫了《自序》,故本篇稱爲“後序”。這篇《後序》追叙了作者抗辭犯敵,輾轉逃往,九死一生的曆險經曆,凸顯了作者曆經磨難而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德祐二年:即公元年德祐:宋恭帝的年號。樞密使:宋朝所置掌管軍事的最高長官,位與宰相等。北兵:即元兵。修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些。”本指楚國郢都城門,這裏代指南宋都城臨安的城門。左丞相:當時吳堅任左丞相。使轍:指使臣車輛。當國者:指宰相。纾(shū):解除。觇(chān):偵察,窺視。以資政殿學士行: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資政殿學士:宋朝給予

離任宰相的榮譽官銜。呂師孟:時爲兵部尚書,叛将呂文煥之侄。構惡:結怨。賈餘慶:官同簽書樞密院事。知臨安府,後代文天祥爲右丞相,時與文天祥同出使元營。獻谄:《指南錄·紀事》:“予既絷維,賈餘慶以逢迎繼之”,“獻谄”之事當即指此。诟:責罵。失信:指元軍扣押使臣。數(shǔ):列舉罪責,加以譴責。館伴:接待外國使臣的人員。祈請使:奉表請降的使節。分:本分。引決:自殺。隐忍:屈志忍耐,忍辱而活。“昔人”二句:作者在這裏引用韓愈《張中丞傳後叙》之語,意謂自己暫時隐忍,保全性命,以圖有所作爲。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當時爲元軍占領。真州:今江蘇省儀征縣,當時仍爲宋軍把守。東西二阃:指宋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貴。阃(kǔn):城郭門限,這裏代指在外統兵将帥。維揚帥:指淮東制置使李庭芝。維揚:揚州,當時爲淮東制置使所駐之地。下逐客之令:文天祥到真州後,與真州安撫使苗再成計議,約李庭芝共破元軍。李庭芝因聽信讒言,懷疑文天祥通敵,令苗再成将其殺死,苗再成不忍,放文天祥脫逃。追購:懸賞追緝。渚州:指長江中的沙州;時已被金兵占領。北海:指淮海。蘇州洋:今上海市附近的海域。四明:今浙江省甯波市。天台:今浙江省天台縣。永嘉

:今浙江省溫州市。诋:辱罵。大酋:指元軍統帥伯顔。北艦:指元軍艦隊。物色:按形貌搜尋。瓜洲:在揚州南長江中。揚子橋:在揚州南。竟使:倘使。殆:幾乎,差不多。例:等于。桂公塘:地名,在揚州城外。賈家莊:地名,在揚州城北。巡徼:這裏指在地方上巡邏之人。高郵:今江蘇省高郵縣。質明:黎明。制府:指淮東制置使官府。檄:原指曉喻或聲讨的文書,這裏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書。捕系:捉拿囚禁。城子河:在高郵縣境内。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高沙:即高郵。海安。如臯:縣名,今均屬江蘇省。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鲸波:指海中洶湧的大浪。涉鲸波:指出海。北關外:指臨安城北高亭山,文天祥出使元營于此。吳門:今江蘇省蘇州市。毘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三山: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因城中有閩山。越王山。九仙山,故名“三山”。“予之”二句:這兩句是說,我能活下來是幸運的,但僥幸生存是爲了做什麽呢?僇(lù):侮辱。“所求”二句:《禮記·祭義》:“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父母遺體:父母授予自己的身體。殆:危險。九廟:皇帝祭祀祖先共有九廟,這裏以九廟指代國家。高祖:指宋太祖趙匡胤。微以:無以。自文:自我表白。返吾衣冠:回到我的衣冠之鄉,

即回到南宋。日月:這裏指指皇帝和皇後。“使旦夕得正丘首”句:《禮記·檀公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傳說狐狸死時,頭必朝向出生時的山丘。作者用這個典故來表明不忘故國的情懷。夏五:即夏五月。改元景炎:由于宋恭帝爲元兵擄去,德祐二年五月,文天祥等人在福州立趙昰爲帝,是爲端宗,改元景炎。

自然段意

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營所遭遇的種種磨難。  其中1~3段重在記叙,第4段以抒情爲主。  第1自然段中,先講自己是在“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的嚴重形勢下出使北營的。再講自己當時的心情是:“不得愛身”,即已抱定了爲國捐軀的決心。其意圖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歸而求救國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營大緻經曆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至北營……北亦未敢遽輕吾國。”第二階段是“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餘慶獻谄于後……予不得歸矣。”第三階段是“未幾……北驅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最後講本來是“分當引決”的,但仍“隐忍以行”是爲了“将以有爲也”。  第3自然段寫北行路中得脫的行程。又可分爲三層。  第一層,“至京口……中興機會

,庶幾在此”,寫得脫後的喜悅。  第二層,“留二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寫受誤會後的困境。  第三層,“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寫得舟後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4自然段,以抒情爲主,表明愛國、憂國的心志。又可分爲三層。  第一層,“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難,總起下文。  第二層,“诋大酋當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個排比句。情感真摯,氣勢磅礴,再現了文天祥此次北行曆經的磨難。  第三層,“嗚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進,進一步抒發了出生入死而國事難爲的傷痛。第二部分(5—6段),說明寫作情況和結集目的,題名。  這部分告訴我們文天祥是“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廢”而得以保存。文天祥将詩結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創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軍兵臨臨安城下。文天祥挺身而出,出使元營談判。成功說服敵方撤軍。元軍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鎮江逃脫。他把患難之中所寫的詩編成《指南錄》,寫有自序,每首詩前,多有小序,故該文稱後序。

作者簡介

文天祥

(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争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

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

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译文注释

译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怎么办。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词打动。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迭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

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

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注释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宋恭帝德佑二年,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脱。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诗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这篇《后序》追叙了作者抗辞犯敌,辗转逃往,九死一生的历险经历,凸显了作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德祐二年:即公元年德祐:宋恭帝的年号。枢密使:宋朝所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位与宰相等。北兵:即元兵。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左丞相:当时吴坚任左丞相。使辙:指使臣车辆。当国者:指宰相。纾(shū):解除。觇(chān):侦察,窥视。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资政殿学士:宋朝给予

离任宰相的荣誉官衔。吕师孟:时为兵部尚书,叛将吕文焕之侄。构恶:结怨。贾余庆:官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后代文天祥为右丞相,时与文天祥同出使元营。献谄:《指南录·纪事》:“予既絷维,贾余庆以逢迎继之”,“献谄”之事当即指此。诟:责骂。失信:指元军扣押使臣。数(shǔ):列举罪责,加以谴责。馆伴: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祈请使:奉表请降的使节。分:本分。引决:自杀。隐忍:屈志忍耐,忍辱而活。“昔人”二句:作者在这里引用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之语,意谓自己暂时隐忍,保全性命,以图有所作为。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当时为元军占领。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当时仍为宋军把守。东西二阃:指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贵。阃(kǔn):城郭门限,这里代指在外统兵将帅。维扬帅: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维扬:扬州,当时为淮东制置使所驻之地。下逐客之令:文天祥到真州后,与真州安抚使苗再成计议,约李庭芝共破元军。李庭芝因听信谗言,怀疑文天祥通敌,令苗再成将其杀死,苗再成不忍,放文天祥脱逃。追购:悬赏追缉。渚州:指长江中的沙州;时已被金兵占领。北海:指淮海。苏州洋:今上海市附近的海域。四明:今浙江宁波市。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嘉

:今浙江省温州市。诋:辱骂。大酋:指元军统帅伯颜。北舰:指元军舰队。物色:按形貌搜寻。瓜洲:在扬州南长江中。扬子桥:在扬州南。竟使:倘使。殆:几乎,差不多。例:等于。桂公塘:地名,在扬州城外。贾家庄:地名,在扬州城北。巡徼:这里指在地方上巡逻之人。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质明:黎明。制府:指淮东制置使官府。檄:原指晓喻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捕系:捉拿囚禁。城子河:在高邮县境内。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高沙:即高邮。海安。如皋:县名,今均属江苏省。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鲸波:指海中汹涌的大浪。涉鲸波:指出海。北关外:指临安城北高亭山,文天祥出使元营于此。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毘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山: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因城中有闽山。越王山。九仙山,故名“三山”。“予之”二句:这两句是说,我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但侥幸生存是为了做什么呢?僇(lù):侮辱。“所求”二句:《礼记·祭义》:“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父母遗体:父母授予自己的身体。殆:危险。九庙:皇帝祭祀祖先共有九庙,这里以九庙指代国家。高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微以:无以。自文:自我表白。返吾衣冠:回到我的衣冠之乡,

即回到南宋。日月:这里指指皇帝和皇后。“使旦夕得正丘首”句:《礼记·檀公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出生时的山丘。作者用这个典故来表明不忘故国的情怀。夏五:即夏五月。改元景炎:由于宋恭帝为元兵掳去,德祐二年五月,文天祥等人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元景炎。

自然段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其中1~3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最后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  第3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

,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写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4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第二部分(5—6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题名。  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废”而得以保存。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文天祥挺身而出,出使元营谈判。成功说服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作者简介

文天祥

(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死生,昼夜事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647.html

上一篇: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伏首而自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