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7 23:23:5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青石长阶

出自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

  江甯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産梅。或曰:“梅以曲爲美,直則無姿;以欹爲美,正則無景;以疏爲美,密則無态。”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爲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爲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删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爲期,必複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诟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甯、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賞析二

  龔自珍生活在滿清帝國腐朽沒落、行将崩潰的時代。他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也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因此切望革除弊政,複興國家。對内,他主張改革農田占有、海疆通商、科舉考試、币制等方面的陋規;對外,他主張堅決抵禦帝國主義的侵略,甚至打算親自去前線籌劃抗英鬥争。對我國西北地區的安全,他也

也十分重視,提出過鞏固西北邊防的有遠見的重要建議。他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出現一種新的社會力量的“風雷”,以掃蕩“萬馬齊喑”的局面。當然,龔自珍的改革主張,還是想維護滿清政府的封建秩序,而不是對封建統治提出根本性的革除。況且,他的改良設想,也因保守派的反對和他自己所處的無權地位而難于實施。但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批判舊制度的勇氣,還是應該肯定的。他的改良主義思想,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是有進步意義的,對以後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維新運動有着重要的影響。

  龔自珍的創作成就以詩爲最高,語言瑰麗、奇巧、多彩,内容大都表現他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他的散文,内容廣泛,形式多樣,縱論古今,側重于批判現實,倡言改革。由于當時思想統治的嚴酷和他所受的時代、階級的局限,某些作品帶有晦澀艱深的缺點。《病梅館記》就是一篇針砭時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感情。全文分爲兩部分,前一部分寫“病梅”,後一部分寫“療梅”。文章開頭,在簡要叙述了梅的産地以後,筆鋒一轉,引出一段關于評梅的美醜标準的議論,用“固也”一語輕輕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筆詳寫病梅的原

由。原來在“文人畫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爲美”,“以欹爲美”,“以疏爲美”,但又“未可明昭大號”,也不便號召種梅的人“以夭梅病梅爲業以求錢”,于是暗通關節,讓第三者來轉告花農,讓花農們“斫其正,養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投“文人畫士孤癖之隐”。正因爲這樣,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對所購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決心要“療之:縱之順之”。他下定決心要“療梅”了。他準備花五年時間使這些病梅“複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厲”,專辟一個病梅館來調理療養病梅。作者還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閑田”,願盡畢生的精力來療治江浙一帶大量的病梅。

  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說梅,沒有一句題外的話,而實際上卻是以寫梅爲名,以喻人爲實,字字句句譏切時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偏愛病态的梅,緻使梅花受到嚴重摧殘爲例,影射滿清王朝施行嚴酷的思想禁锢,摧殘人才的罪惡行徑。那“文人畫士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統治者這種見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鋤正,暗示出這些封建統治者是怎樣殘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爲、有骨氣的人才的。他們所企求的是一些頑鈍無恥、冥頑不靈、唯唯諾諾

的奴才,以維持那黑暗腐朽、搖搖欲墜的反動統治,這就是他們認爲梅花以曲、欹、疏爲美的真實意思。關于這一些,龔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際著議第九》一文裏明确地作過正面說明,他指出到了“衰世”,“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爲心”。不管是士子還是一般老百姓,隻要你有才能,想作爲,就要受到迫害。他在另一篇文章,《古史鈎沉論一》中進一步指出,封建統治者爲了維護他們的黑暗統治,是決不讓有才能的人有所作爲的,他們“去人之廉以快號令,去人之恥以崇高其身,一人爲剛,萬夫爲柔”,竭力摧毀人們的廉恥,讓天下人服服帖帖地做他們的奴才。所以說,這篇《病梅館記》,作者隻不過是托物喻人,借梅議政,用藝術形象來隐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罷了。

  作者決心療梅、救梅,使梅花得以自然發展,這就表示了他對于被侮辱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種正視現實,渴望沖破黑暗時代的戰鬥情緒。然而,龔自珍是清醒地估計到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療治“江甯、杭州、蘇州之病梅”的宏願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文章以感歎作結,發出深沉的感慨。

創作背景

  清朝封建統治者爲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

股文作爲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此文寫于1839年,正是鴉片戰争前夕。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内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赏析

  龚自珍生活在满清帝国腐朽没落、行将崩溃时代。他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也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切望革除弊政,复兴国家。对内,他主张改革农田占有、海疆通商、科举考试、币制等方面的陋规;对外,他主张坚决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甚至打算亲自去前线筹划抗英斗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他也

也十分重视,提出过巩固西北边防的有远见的重要建议。他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风雷”,以扫荡“万马齐喑”的局面。当然,龚自珍的改革主张,还是想维护满清政府的封建秩序,而不是对封建统治提出根本性的革除。况且,他的改良设想,也因保守派的反对和他自己所处的无权地位而难于实施。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批判旧制度的勇气,还是应该肯定的。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龚自珍的创作成就以诗为最高,语言瑰丽、奇巧、多彩,内容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他的散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纵论古今,侧重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由于当时思想统治的严酷和他所受的时代、阶级的局限,某些作品带有晦涩艰深的缺点。《病梅馆记》就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全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病梅”,后一部分写“疗梅”。文章开头,在简要叙述了梅的产地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笔详写病梅的原

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又“未可明昭大号”,也不便号召种梅的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于是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花农,让花农们“斫其正,养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因为这样,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对所购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决心要“疗之:纵之顺之”。他下定决心要“疗梅”了。他准备花五年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作者还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那“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统治者这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锄正,暗示出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怎样残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为、有骨气的人才的。他们所企求的是一些顽钝无耻、冥顽不灵、唯唯诺诺

的奴才,以维持那黑暗腐朽、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这就是他们认为梅花以曲、欹、疏为美的真实意思。关于这一些,龚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里明确地作过正面说明,他指出到了“衰世”,“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不管是士子还是一般老百姓,只要你有才能,想作为,就要受到迫害。他在另一篇文章,《古史钩沉论一》中进一步指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是决不让有才能的人有所作为的,他们“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崇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竭力摧毁人们的廉耻,让天下人服服帖帖地做他们的奴才。所以说,这篇《病梅馆记》,作者只不过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罢了。

  作者决心疗梅、救梅,使梅花得以自然发展,这就表示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然而,龚自珍是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疗治“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宏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文章以感叹作结,发出深沉的感慨。

创作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

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此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60868.html

上一篇: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