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7 23:23:4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蓝天下有微笑

出自唐代韓愈的《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隐者之所盤旋。”友人李願居之。

  願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争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爲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緻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适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後;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爲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将進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于爲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

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爲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複。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迹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賞析二

  這篇序文寫于801年(唐德宗貞元十七年),當時韓愈34歲,離開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謀職。自從792年(貞元八年)中進士以來,在将近十年的時間裏,韓愈一直爲仕進汲汲奔走,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境艱難,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願歸盤谷隐居之機,寫下這篇贈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

  作者借李願之口,描繪出三種人:一是“坐于廟朝,進退百官”的達官貴人,二是“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隐士,三是趨炎附勢、投機鑽營的小人。通過對比,對志得意滿、窮奢極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權貴之徒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對友人的隐居之志大加贊賞。文章最後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濃郁的抒情筆調,詠歎、贊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羨之意。

  韓愈的贈序非常有名,這篇尤爲曆代稱道。蘇轼《跋退之送李願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

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餘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辄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比《師說》早一年,風格卻大不相同;讀者閱讀時可結合這兩篇文章各自的寫作背景,在内容和寫法上做一些比較。

賞析三

  韓愈的志向在于引道濟世,但他也不諱言求功名、取富貴的志願。他在《上宰相書》中就講得很明白:“彼之處隐就閑者亦入耳,其耳目鼻口之所欲,其心之所樂,其體之所安,豈有異于人乎哉?”隻是他不願意蠅營狗苟,爲虎作伥以求得功名富貴。所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此篇《送李願歸盤谷序》表達的就是這種思想。他歌頌了隐者的高尚志趣,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實際上是抒發自身長期追求功名而不能得志的感慨。其中對得志的高官顯貴,略有諷刺之意。“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此種口氣中就流露出譏諷的情緒,但比較含蓄。從行文中可見,無論是韓愈還是李願,對這種生活都不是完全否定的。爲此,過分地強調此文中的批判色彩,是不符合實際的。文章真正否定的是“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的人。此處短短數語,淋漓盡緻地刻畫出這些喪失了人格操守的追求富貴者的

可恥、可笑又可憫、可悲的人生。内中也有自警的意思。

  關于語言特點。此文在曲折有緻、簡潔傳神方面表現得極爲明顯。描寫人物形象神态逼真,寥寥幾筆就把這三種人物的特點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充分顯示了韓愈在駕馭語言上的深厚功力與遊刃有餘的高超水平。此外,作者在骈散相間的行文過程中,更是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其骈句層層遞進,筆力雄遒,給人以過目難忘的效果;而其警句則含蓄委婉,韻味無窮。确有開篇柬股、畫龍點睛之功。

創作背景

  韓愈從貞元二年(786)18歲到京師求仕,直到貞元十八年(802)34歲,才被授以四門博士。這篇《送李願歸盤谷序》就是他在貞元十七年33歲時又到京師後寫的。當時,他求官未遂,心情郁悶,滿腹牢騷。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流露出了不遇之歎,不平之鳴。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爲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轼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

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出自唐代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

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赏析

  这篇序文写于801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当时韩愈34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自从792年(贞元八年)中进士以来,在将近十年的间里,韩愈一直为仕进汲汲奔走,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因此,借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之机,写下这篇赠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作者借李愿之口,描绘出三种人:一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二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之徒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友人的隐居之志大加赞赏。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友人的隐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羡之意。

  韩愈的赠序非常有名,这篇尤为历代称道。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说:“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

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比《师说》早一年,风格却大不相同;读者阅读时可结合这两篇文章各自的写作背景,在内容和写法上做一些比较。

赏析三

  韩愈的志向在于引道济世,但他也不讳言求功名、取富贵的志愿。他在《上宰相书》中就讲得很明白:“彼之处隐就闲者亦入耳,其耳目鼻口之所欲,其心之所乐,其体之所安,岂有异于人乎哉?”只是他不愿意蝇营狗苟,为虎作伥以求得功名富贵。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篇《送李愿归盘谷序》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他歌颂了隐者的高尚志趣,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实际上是抒发自身长期追求功名而不能得志的感慨。其中对得志的高官显贵,略有讽刺之意。“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此种口气中就流露出讥讽的情绪,但比较含蓄。从行文中可见,无论是韩愈还是李愿,对这种生活都不是完全否定的。为此,过分地强调此文中的批判色彩,是不符合实际的。文章真正否定的是“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的人。此处短短数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这些丧失了人格操守的追求富贵者的

可耻、可笑又可悯、可悲的人生。内中也有自警的意思。

  关于语言特点。此文在曲折有致、简洁传神方面表现得极为明显。描写人物形象神态逼真,寥寥几笔就把这三种人物的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充分显示了韩愈在驾驭语言上的深厚功力与游刃有余的高超水平。此外,作者在骈散相间的行文过程中,更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骈句层层递进,笔力雄遒,给人以过目难忘的效果;而其警句则含蓄委婉,韵味无穷。确有开篇柬股、画龙点睛之功。

创作背景

  韩愈从贞元二年(786)18岁到京师求仕,直到贞元十八年(802)34岁,才被授以四门博士。这篇《送李愿归盘谷序》就是他在贞元十七年33岁时又到京师后写的。当时,他求官未遂,心情郁闷,满腹牢骚。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流露出了不遇之叹,不平之鸣。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

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60377.html

上一篇: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