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7 23:42:0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你给的是温暖

出自兩漢劉向的《觸龍說趙太後》

  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爲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谏。太後明謂左右:“有複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辇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裏,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爲媪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媪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也哉?”太後曰:“

“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爲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媪爲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說話藝術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會說不會說大不一樣。古人雲:“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誤國”。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而身挂六國相印,諸葛亮靠經天緯地之言而強于百萬之師,燭之武因勢利導而存鄭于危難,觸龍循循善誘而救趙于水火。言語得失,小則牽系做人難易,大則連及國家興亡,非常重要。下面就以《觸龍說趙太後》爲例,談談說話的藝術。

  1、 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攻趙國,危急關頭,趙國不得不求救于齊,而齊國卻提出救援

條件――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溺愛孩子、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後不肯答應這個條件,于是大臣竭力勸阻,惹的太後暴怒,“有複言令長安君爲質者,老婦必唾其面”。面對此情此景,深谙說話藝術的左師觸龍并沒有像别的朝臣那樣一味地犯顔直谏,批逆龍鱗,而是察言觀色,相機行事。他知道,趙太後剛剛執政,缺乏政治經驗,目光短淺,加之女性特有的溺愛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談及人質的問題都會讓太後難以接受,使得結果适得其反。所以觸龍避其鋒芒,對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的事隻字不提,而是轉移話題。先問太後飲食住行,接着請托兒子舒祺,繼之論及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後大談王位繼承問題。不知不覺之中,太後怒氣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樣才是疼愛孩子的道理,高興地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2、 關心問候,緩和氣氛。

  面對怒氣沖沖、盛氣淩人的趙太後,首要的問題是讓她能夠心平氣和,平心靜氣,給人以勸說的契機,從而引起她談話的興趣,一步步進入正題。觸龍拜見太後并不難,但見到太後談什麽卻很關鍵。話不投機,三言兩語也許就會被拒之于千裏之外。因此,觸龍反複揣摩太後的心理,選擇了老年人都共同關心的飲食起居話題,先從自己腳有毛病(也許是假的)、不能

快走談起,以己推人,關心起太後的身體情況,自然而然,合乎情理。别人發自内心的真誠的問候,老年人同病相憐的真實的感受,讓趙太後冰冷的内心有了一絲的感動,她無法拒絕觸龍提出的問題,于是“色少解”,和觸龍交談了起來。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談話有了良好的開端。

  3、 大話家常,拉近距離。

  觸龍和太後接上了話,此時還不能步入正題,因爲談話才剛剛開始,太後也隻是“色少解”,此時如果談及人質問題,太後馬上會翻臉不認人,必定會唾觸龍滿面。但誰都知道,觸龍晉見太後不可能隻是爲了問寒問暖,談話還要繼續,怎樣才能讓談話既顯得合情合理,又自然會引到人質問題上呢?觸龍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請安排孩子。自己雖然腳有毛病,太後雖然怒氣沖沖,但爲了孩子将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進宮求見太後,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觸龍和太後談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無形之中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使得談話得以繼續,事情向着觸龍預先設計好的方向發展。

  4、 投其所好,請君入甕。

  應當說,觸龍問候起居、關心孩子,都切中了趙太後的心理,但最能打動趙太後的恐怕不是這些,而是觸龍的一句話,“老臣竊以爲媪之愛燕後賢于長安君”。孩子是娘的

心頭肉,做父母的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趙太後溺愛孩子,衆人皆知,觸龍從請托孩子談起,欲擒故縱,故意誘導趙太後談及“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從而自然引到趙太後疼愛孩子問題上,這一對話深深地打動了趙太後。它道出了趙太後疼愛孩子的事實。此時,作爲母親的趙太後的心中也許會湧現出哺養長安君、持燕後踵哭泣、祭祀必祈禱的一幕幕往事。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爲觸龍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聽由他擺布了。

  5、 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說話技巧再高,它高不過“理”字。《十善業道經》說,“言必契理,言可承領,言則信用,言無可譏”,意思是說,言論一定要合理,要讓别人能接納領受,要有信用,要令人無懈可擊。說話的前提要講一個“理”字,觸龍的話之最終所以能夠讓趙太後欣然信服,願意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關鍵在于他能夠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以理服人。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就要爲孩子考慮的長遠一些,就要讓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僅僅依靠權勢、父母。站在客觀事實的角度,觸龍步步誘導,旁敲側擊,明之以實,曉之以理,全部對話無一字涉及人質,但又句句不離人質。迂回曲折之中盡顯語言奧妙,循循善誘之餘凸現事情必然。

  說話是一門藝術,爲人處事

離不開說話,要想把話說好,不妨多跟古人學學。

創作背景

  文章選自《戰國策·趙策四》。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繼位,年幼,由趙太後攝政。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爲人質,趙威後不肯。觸龍說服了趙威後,讓她的愛子出質齊國,解除了趙國的危機。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書的“叙錄”,較有名的有《谏營昌陵疏》和《戰國策叙錄》,叙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出自两汉刘向的《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

“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说话艺术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强于百万之师,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触龙循循善诱而救赵于水火。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非常重要。下面就以《触龙说赵太后》为例,谈谈说话的艺术。

  1、 察言观色,避其锋芒。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不得不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救援

条件――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缺乏政治远见的赵太后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劝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面对此情此景,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批逆龙鳞,而是察言观色,相机行事。他知道,赵太后刚刚执政,缺乏政治经验,目光短浅,加之女性特有的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使得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触龙避其锋芒,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转移话题。先问太后饮食住行,接着请托儿子舒祺,继之论及疼爱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谈王位继承问题。不知不觉之中,太后怒气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样才是疼爱孩子的道理,高兴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2、 关心问候,缓和气氛。

  面对怒气冲冲、盛气凌人的赵太后,首要的问题是让她能够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给人以劝说的契机,从而引起她谈话的兴趣,一步步进入正题。触龙拜见太后并不难,但见到太后谈什么却很关键。话不投机,三言两语也许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触龙反复揣摩太后的心理,选择了老年人都共同关心的饮食起居话题,先从自己脚有毛病(也许是假的)、不能

快走谈起,以己推人,关心起太后的身体情况,自然而然,合乎情理。别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问候,老年人同病相怜的真实的感受,让赵太后冰冷的内心有了一丝的感动,她无法拒绝触龙提出的问题,于是“色少解”,和触龙交谈了起来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谈话有了良好的开端。

  3、 大话家常,拉近距离

  触龙和太后接上了话,此时还不能步入正题,因为谈话才刚刚开始,太后也只是“色少解”,此时如果谈及人质问题,太后马上会翻脸不认人,必定会唾触龙满面。但谁都知道,触龙晋见太后不可能只是为了问寒问暖,谈话还要继续,怎样才能让谈话既显得合情合理,又自然会引到人质问题上呢?触龙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请安排孩子。自己虽然有毛病,太后虽然怒气冲冲,但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进宫求见太后,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触龙和太后谈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谈话得以继续,事情向着触龙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

  4、 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应当说,触龙问候起居、关心孩子,都切中了赵太后的心理,但最能打动赵太后的恐怕不是这些,而是触龙的一句话,“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孩子是娘的

心头肉,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赵太后溺爱孩子,众人皆知,触龙从请托孩子谈起,欲擒故纵,故意诱导赵太后谈及“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从而自然引到赵太后疼爱孩子问题上,这一对话深深地打动了赵太后。它道出了赵太后疼爱孩子的事实。此时,作为母亲的赵太后的心中也许会涌现出哺养长安君、持燕后踵哭泣、祭祀必祈祷的一幕幕往事。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为触龙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听由他摆布了。

  5、 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理”字。《十善业道经》说,“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意思是说,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说话的前提要讲一个“理”字,触龙的话之最终所以能够让赵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关键在于他能够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以理服人。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些,就要让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仅仅依靠权势、父母。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触龙步步诱导,旁敲侧击,明之以实,晓之以理,全部对话无一字涉及人质,但又句句不离人质。迂回曲折之中尽显语言奥妙,循循善诱之余凸现事情必然。

  说话是一门艺术,为人处事

离不开说话,要想把话说好,不妨多跟古人学学。

创作背景

  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赵威后不肯。触龙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6233.html

上一篇: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