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6-23 00:21:4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茉莉情花

出自兩漢鄒陽的《獄中上梁王書》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爲然,徒虛語耳。昔荊轲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爲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谕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爲世所疑。是使荊轲、衛先生複起,而燕、秦不寤也。願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爲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幹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荊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刭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爲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爲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司馬喜膑

膑腳于宋,卒相中山;範雎拉脅折齒于魏,卒爲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裏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者,豈素宦于朝,借譽于左右,然後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于衆口哉?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計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于讒谀,而二國以危。何則?衆口铄金,積毀銷骨也。秦用戎人由餘而伯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強威、宣。此二國豈系于俗,牽于世,系奇偏之浮辭哉?公聽并觀,垂明當世。故意合則胡越爲兄弟,由餘,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爲仇敵,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後宋、魯之聽,則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爲也。

  是以聖王覺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說田常之賢,封比幹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于天下。何則?欲善亡厭也。夫晉文親其雠,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于心,不可以虛辭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強天下,卒車裂之。越用大夫種之

謀,禽勁吳而伯中國,遂誅其身。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辭三公爲人灌園。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堕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于士,則桀之犬可使呔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然則荊轲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爲大王道哉!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衆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爲萬乘器者,以左右先爲之容也。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随珠和璧,祗怨結而不見德;有人先遊,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羸,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幹之意,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于當世之君,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爲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聖王制世禦俗,獨化于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奪乎衆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轲,而匕首竊發;周文王獵泾渭,載呂尚歸,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何則?以其能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辭,牽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與牛骥同皁,此鮑焦所以憤于世也。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

以私污義,底厲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裏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于威重之權,脅于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阙下者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臣子聽說忠心不會得不到報答,誠實不會遭到懷疑,臣子曾經以爲是這樣,卻隻不過是空話罷了。從前荊轲仰慕燕太子丹的義氣,以至感動上天出現了白虹橫貫太陽的景象,太子丹卻不放心他;衛先生爲秦國策劃趁長平之勝滅趙的計劃,上天呈現太白星進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卻懷疑他。精誠使天地出現了變異,忠信卻得不到兩位主子的理解,難道不可悲嗎?現在臣子盡忠竭誠,說出全部見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卻不明白,結果使我遭到獄吏的審訊,被世人懷疑。這是讓荊轲、衛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覺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從前卞和獻寶,楚王砍掉他的腳;李斯盡忠,秦二世處他以極刑。因此箕子裝瘋,接輿隐居,是怕遭受這類禍害啊。希望大王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置楚王、秦二世的偏聽于腦後,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輿笑話。臣子聽得比幹被開膛破心,伍子胥死後被裹在馬皮囊裏扔進錢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清楚了

。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憐惜。  俗話說:“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也有停車交談一見如故的。”爲什麽?關鍵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轲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殺來退齊軍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并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系,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爲後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爲行爲與志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因此蘇秦不被天下各國信任,卻爲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爲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爲魏攻取中山國。爲什麽?确實是因爲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着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後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爲什麽?兩個君主兩個臣子,互相敞開心扉、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  所以女子無論美不美,一進了宮都會遭到嫉妒;士無論賢不賢,一入朝廷都會遭到排擠。從前司馬喜在宋國受膑刑,後來到中山國做了相;範雎在魏國被打斷了肋骨敲折了牙齒,後來到秦國卻封爲應侯。這兩個人,都自信一定會成功的計謀,丢棄拉幫結派的私情,依仗單槍匹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會受到别

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黃河,徐衍背負石頭跳進大海,他們與世俗不相容,堅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結夥在朝廷裏改變君主的主意。所以百裏奚在路上讨飯,秦穆公把國政托付給他;甯戚在車下喂牛,齊桓公委任他治國。這兩個人,難道是向來在朝廷裏做官,靠了左右親信說好話,然後兩位君主才重用他們的嗎?心相感應,行動相符合,牢如膠漆,兄弟都不能離間他們,難道衆人的嘴就能迷惑他們嗎?所以偏聽會産生奸邪,獨斷獨行會造成禍患混亂。從前魯國聽信了季孫的壞話趕走了孔子,宋國采用了子冉的詭計囚禁了墨翟。憑孔子、墨翟的口才,還免不了受到讒言谀語的中傷,而魯、宋兩國則陷于危險的境地。爲什麽?衆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诽謗足以使金子熔化,積年累月的诽謗是以使骨骸銷蝕啊。秦國任用了戎人由餘而稱霸于中原,齊國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兩代強盛一時。這兩個國家難道受俗見的束縛,被世人所牽制,爲奇邪偏頗的不實之辭所左右嗎?聽各種意見,看各個方面,爲當時留下一個明智的榜樣。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視爲兄弟,由餘、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親骨肉也可以成爲仇敵,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現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齊國、秦國的

明智立場,置宋國、魯國的偏聽偏信于腦後,那麽五霸将難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因此聖明的君王能夠省悟,抛棄子之那種“忠心”,不喜歡田常那種“賢能”,像周武王那樣封賞比幹的後人,爲遭纣王殘害的孕婦修墓,所以功業才覆蓋天下。爲什麽?行善的願望從不以爲夠了。晉文公親近往日的仇人,終于稱霸于諸侯;齊桓公任用過去的敵對者,從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業。爲什麽?慈善仁愛情意懇切,确确實實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虛假的言辭來替代的。  至于秦國采用商鞅的變法,東邊削弱韓、魏,頓時強盛于天下,結果卻把商鞅五馬分屍了。越王采用大夫種的策略,征服了強勁的吳國而稱霸于中原,最後卻逼迫大夫種自殺了。因此孫叔敖三次從楚國離開相位也不後悔,於陵子仲推辭掉三公的聘任去爲人澆灌菜園。當今的君主真要能夠去掉驕傲之心,懷着令人願意報效的誠意,坦露心胸,現出真情,披肝瀝膽,厚施恩德,始終與人同甘苦,待人無所吝惜,那麽夏桀的狗也可叫它沖着堯狂吠,盜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許由,何況憑着君主的權勢,借着聖王的地位呢!這樣,那麽荊轲滅七族,要離燒死妻子兒女,難道還值得對大王細說嗎?  臣子聽說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擲給人,人們

沒有不按着劍柄斜看的。爲什麽?是因爲無緣無故來到面前啊。彎木頭、老樹樁,屈曲得怪模怪樣,倒能夠成爲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邊的人先給它粉飾一番呀。所以無依無靠來到面前,即使獻出随侯珠、和氏璧,也隻能遭忌結怨而不會受到好報;有人先說好話,那枯木朽枝也會立下功勳而令人難忘。當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貧窮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堯、舜的方略,擁有伊尹、管仲的辯才,懷着關龍逢、比幹的忠誠,可是從來沒有老樹樁子那種粉飾,雖然盡心竭力,想要向當世的君主打開一片忠貞之心,那麽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劍柄斜看的覆轍了。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連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  因此聖明的君主統治世俗,要有主見像獨自在轉盤上制造陶器一樣,而不被讨好奉承的話牽着鼻子走,不因衆說紛纭而改變主張。所以秦始皇聽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話,因而相信了荊轲,而暗藏的匕首終于出現了;周文王出獵于泾水渭水之間,得到呂尚同車而回,從而取得了天下。秦輕信左右而滅亡,周任用素不相識的人而成王。爲什麽?因爲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語言,使不受任何局限的議論發表,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當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圍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牽制,使思想不受陳規拘束的人

才與牛馬同槽,這就是鮑焦所以憤世嫉俗的原因。  臣子聽說穿戴着華美服飾進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節操,修身立名的人不爲私利去敗壞行止。所以裏闾以勝母爲名,曾子就不肯進入;都邑以朝歌爲名,墨子就回車而行。現在要使天下有遠大氣度的人才受到威重的權勢的囚禁,受到尊位顯貴的脅迫,轉過臉去自壞操行,來侍奉進讒阿谀的小人,而求得親近君主的機會,那麽,士人隻有隐伏老死在山洞草澤之中罷了,哪會有竭盡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

注釋(1)常:通“嘗”,曾經。(2)荊轲:戰國末期衛國人,後入燕國,好讀書擊劍,嗜酒善歌。燕丹:燕太子丹,燕國最後一個君王燕王喜之子。曾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厚交荊轲,使刺秦王,未成,荊轲身亡。(3)白虹貫日:古人常以天人感應的說法解釋罕見的天文、氣象現象。此指荊轲的精誠感動了上天。貫,穿過。(4)畏:引申爲擔心。荊轲爲等候一個友人而拖延了赴秦的行期,太子丹擔心他變卦。(5)衛先生:秦将白起手下的謀士。長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欲乘勢滅趙,派衛先生回秦向昭王要增兵增糧。秦相範雎從中阻撓,害死衛先生。(6)太白:金星。古時認爲是戰争的征兆。昴(mǎo):二十八宿之一,西

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據說它的星象和冀州(包括趙國在内)的人事有關。太白食昴,是說太白星侵入了昴星座,象征趙國将遭到軍事失利。(7)從:聽憑。(8)玉人:指楚人卞和。《韓非子·和氏》記卞和得璞(蘊玉之石)于楚山,獻楚厲王,厲王令玉匠察看,回說不是玉,就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左腳;厲王死,武王立。卞和又獻,武王也命玉匠察看,玉匠回說不是玉,又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右腳。武王死,文王立,卞和抱玉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淚盡泣血,文王聽說,召卞和令玉匠鑿璞,果得寶玉,加工成璧,稱爲和氏之璧。按據《史記·楚世家》,楚國自武王始稱王,武王以前并無厲王。當是《韓非子》誤記。(9)誅:這裏作懲罰解。(10)李斯:秦國宰相。(11)胡亥:秦二世名,秦始皇次子。縱情聲色,不理政事,信任奸臣趙高。趙高誣李斯父子謀反,陷李斯于冤獄,二世不察,腰斬李斯于鹹陽市,夷三族。(12)箕子:商纣王的叔父。陽狂:即佯狂。(13)接輿:春秋時代楚國隐士,人稱楚狂。(14)比幹:商纣王的叔父,因纣王荒淫,極力勸谏,被纣王剖心而死。(15)子胥:伍員,字子胥,春秋楚人。被楚平王迫害逃到吳國,吳王阖闾用伍子胥、孫武之計,大破楚軍,占領楚都,稱霸一時。阖闾死,夫差立,

打敗越國後不滅越,又以重兵北伐齊國。子胥力陳吳之患在越,夫差不聽,反信伯嚭讒言,迫使子胥自殺。鸱夷:馬皮制的袋。伍子胥臨死說:“我死後把我眼睛挖出來挂在吳國東城門上,觀看越寇進滅吳國。”夫差大怒,用鸱夷盛子胥屍投入錢塘江中。(16)白頭如新:指有的人相處到老而不相知。傾蓋如故:路遇賢士,停車而談,初交卻一見如故。蓋,車上的帳頂,車停下時車蓋就傾斜。(17)樊於期:原爲秦将,因得罪秦王,逃亡到燕國,受到太子丹禮遇。秦王以千金、萬戶邑懸賞捉拿樊於期。荊轲入秦行刺,建議獻樊於期的頭以取得秦王信任,樊於期知情後,慷慨自刎而死。(18)王奢:戰國時齊大臣,因得罪齊王,逃到魏國。後來齊伐魏,王奢跑到城牆上對齊将說:“講義氣的人不苟且偷生,我決不爲了自己使魏國受牽累。”自刎而死。(19)蘇秦:戰國時洛陽人,遊說六國聯合抵制秦國,爲縱約長,挂六國相印。後秦國利用六國間的矛盾,破壞合縱之約。蘇秦失信于諸國,隻有燕國仍信用他。(20)尾生:《漢書·古今人表》說他名高,魯國人。尾生與女子約于橋下,女未至,潮漲,尾生抱橋柱被淹死。古人以他爲守信的典範。蘇秦與燕王相約,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齊國去,設法從内部削弱齊國以增強燕國,後來

蘇秦爲此在齊國死于車裂。這裏用尾生來比喻他以生命守信于燕。(21)白圭:戰國初中山國之将,連失六城,中山國君要治他死罪,他逃到魏國,魏文侯厚待他,于是他助魏攻滅了中山國。(22)中山:春秋時建,戰國初建都于顧(今河北定縣),前429年(魏文侯十七年)滅。(23)駃騠(jué tí):良馬名。(24)司馬喜:《戰國策·中山策》記載他三次任中山國相,但未提及他在宋國受膑刑的事。膑:古代肉刑之一,剔除膝蓋骨。(25)範雎:曾任秦國宰相。拉脅折齒:腋下的肋骨和牙齒都被打折。範雎随魏中大夫須賈出使到齊國,齊襄公聽說範雎口才好,派人送禮金給他,須賈回國後報告魏相,中傷範雎洩密,使範雎遭到笞刑。(26)卒爲應侯:範雎入秦爲相,封應侯。(27)申徒狄:古代投水自盡的賢人。關于他的時代,《莊子·外物》、《漢書》注引服虔和《淮南子》高誘注、《太平禦覽》引《墨子》佚文、《韓詩外傳》等說法不一。雍:同灉,古代黃河的支流,久已堙。故道大約在今山東菏澤附近。之:到。(28)徐衍:史書無傳,據服虔說是周之末世人。(29)比周:結黨營私。(30)百裏奚:春秋時虞國人,虞國爲晉國所滅,成了俘虜,落魄到身價隻值五張黑羊皮。秦穆公聽說他的賢能,爲他贖身,用爲相。(31)缪公:即秦

穆公(?——前621),善用謀臣,稱霸一時。(32)甯戚:春秋時衛國人,到齊國經商,夜裏邊喂牛邊敲着牛角唱“生不遭堯與舜禅”,桓公聽了,知是賢者,舉用爲田官之長。(33)桓公(?——前643):齊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34)季孫:魯大夫季桓子,名斯。前496年(魯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國相,齊國選送能歌善舞的美女八十人送給魯定公,季桓子收下了女樂,緻使魯君怠于政事,三日不聽政,孔子爲此棄官離開魯國。(35)子冉:史書無傳。墨翟(約前468——前376):即墨子,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可能與“宋任子冉之計”而囚禁過他有關。(36)由餘:祖先本是晉國人,早年逃亡到西戎。戎王派他到秦國去觀察,秦穆公發現他有才幹,用計把他拉攏過來。後來依靠他伐西戎,滅國十二,開地千裏,從而稱霸一時。(37)越人子臧:史書無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作“越人蒙”。威、宣:指齊威王、齊宣王。齊威王(?——前320),任用鄒忌爲相,田忌爲将,孫膑爲軍師,國力漸強;齊宣王(?——前301),齊威王之子。(38)朱:丹朱,堯的兒子,相傳他頑兇不肖,因而堯禅位給舜。象:舜的同父異母弟,傲慢,常想殺舜而不可得。管、蔡:管叔,蔡叔,皆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後,子

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與纣王之子武庚一起叛亂,周公東征,誅武庚、管叔,放逐蔡叔。(39)五伯:即春秋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40)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41)子之:戰國時燕王哙之相。燕王哙學堯讓國,讓子之代行王事,三年而國大亂。齊國乘機伐燕,燕王哙死,子之被剁成肉醬。(42)田常:即陳恒,齊簡公時爲左相,殺簡公寵臣監止和子我,又殺簡公,立簡公弟平公,政權皆歸田常。(43)修孕婦之墓:纣王殘暴,曾剖孕婦子腹,觀看胎兒。武王克殷後,爲被殘殺的孕婦修墓。(44)親其雠:指晉文公重耳爲公子時,其父晉獻公聽信骊姬之言,派宦者履鞮(《左傳》作寺人披、勃鞮)殺重耳,重耳跳牆逃脫,履鞮斬下他的衣袖。重耳即位後,呂省、郤芮策劃謀殺他,履鞮告密,晉文公不念舊惡,接見了他,挫敗了呂、郤的陰謀。(45)齊桓用其仇:指桓公未立時,其異母兄公子糾由管仲爲傅,管仲準備射死桓公(公子小白),結果射中帶鈎而未死。桓公立後,聽從鮑叔牙薦賢,重用管仲爲大夫。(46)商鞅(約前390——前338):戰國時衛國人,入秦輔佐孝公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47)車裂:古代酷刑,俗稱五馬分屍。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

)大夫種:春秋時越國大夫文種。勾踐爲吳王夫差戰敗,文種、範蠡等向夫差求和成功,免于滅國。後越攻滅吳國,稱霸中原。(49)誅其身:勾踐平吳後,疑忌文種功高望重,賜劍令其自盡。(50)孫叔敖:春秋楚莊王時人。三去相:《莊子·田子方》說孫叔敖“三爲(楚)令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去:離職。(51)於陵子仲:即陳仲子,戰國齊人,因見兄長食祿萬锺以爲不義,避兄離母,隐居在於陵(今山東鄒平縣境)。楚王派使者持黃金百镒聘他爲官,他和妻子一起逃走爲人灌園。事散見《孟子·滕文公下》、《列女傳》、《戰國策·齊策四》、《荀子·非十二子》等。三公: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也泛指國王的輔佐。(52)素:通“愫”,真誠。(53)堕(huī):通“隳”,毀壞,引申爲剖開。(54)跖:春秋末魯國人,相傳他領導奴隸暴動,“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莊子·盜跖》),被誣稱爲盜跖。由:許由。相傳堯要讓天下給他,他不受,洗耳于颍水之濱,遁耕于箕山之上。(55)萬乘:周制天子可擁有兵車萬乘,後以喻稱帝王。(56)湛(chén):通“沉”。湛七族:滅七族。荊轲刺秦王不遂,五年後秦亡燕。滅荊轲七族事史書不傳。(57)要離:春秋時吳國刺客。他用苦肉計,要公

子光斬斷自己的右手,燒死自己妻子兒女,然後逃到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那裏,伺機行刺,爲公子光效死。(58)眄(miǎn):斜視。(59)輪囷:屈曲的樣子。(60)随珠:即明月之珠。春秋時随國之侯救活了一條受傷的大蛇,後來大蛇銜來一顆明珠報答他的恩惠。後世稱爲随珠。(61)伊:伊尹,商湯用爲賢相,是滅夏建商的功臣。管:管仲。助齊桓公富國強兵,成爲霸主。(62)龍逢:關龍逢,夏末賢臣,因忠谏夏桀,被囚殺。(63)陶鈞:制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就、創建。(64)中庶子:官名,掌管諸侯卿大夫庶子之教育管理。蒙嘉:秦王的寵臣。荊轲至秦,先以千金之禮厚賂蒙嘉,由蒙嘉說秦王同意接見荊轲。(65)周文王獵泾渭:周文王出獵泾水渭水之前占蔔,得卦說是“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罴;所獲霸王之輔。”後在渭水北邊遇到了呂尚。(66)呂尚:姜姓,字子牙,號太公望。(67)用:因爲。烏集:烏指赤烏,相傳周之興有赤烏之瑞。見《史記·封禅書》、《墨子·非攻下》。相傳姜姓是炎帝之後,而炎帝以火德王,“烏集”在此象征西伯(周文王)得姜尚。(68)攣拘之語:卷舌聱牙的話,喻姜尚說的羌族口音的話。(69)帷:床帳,喻指妃妾。廧:同“牆”,指宮牆,喻指近臣。(70)皁:同“槽”。(71)鮑焦:春秋時

齊國人,厭惡時世污濁,他自己采蔬而食。子貢譏諷他:你不受君王傣祿,爲什麽住在君王的土地上,吃它長出來的蔬菜呢?鮑焦就丢掉蔬菜而餓死。(72)底厲:同“砥厲”。(73)曾子:名參,孔子弟子,以純孝著名。《淮南子·說山》:“曾子立孝,不過勝母之闾。”(74)朝歌:殷代後期都城,在今河南淇縣。(75)墨子回車:墨子主張“非樂”,不願進入以“朝歌”爲名的城邑。見《淮南子·說山訓》。(76)谄谀之人:指羊勝、公孫詭一流人。(77)堀:同窟。薮:草澤。(78)阙下:宮阙之下,喻指君王。

作者簡介

鄒陽,散文家,齊人,是西漢時期很有名望的文學家。文帝時,爲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于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谏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爲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爲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并尊爲上客。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于獄中上書自明》。

出自两汉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

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

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呔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

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臣子听说忠心不会得不到报答,诚实不会遭到怀疑,臣子曾经以为是这样,却只不过是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以至感动上天出现了白虹横贯太阳的景象,太子丹却不放心他;卫先生为秦国策划趁长平之胜灭赵的计划,上天呈现太白星进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却怀疑他。精诚使天地出现了变异,忠信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难道不可悲吗?现在臣子尽忠竭诚,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却不明白,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觉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从前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忠,秦二世处他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隐居,是怕遭受这类祸害啊。希望大王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置楚王、秦二世的偏听于脑后,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舆笑话。臣子听得比干被开膛破心,伍子胥死后被裹在马皮囊里扔进钱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清楚

。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怜惜。  俗话说:“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

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黄河,徐衍背负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与世俗不相容,坚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结伙在朝廷里改变君主的主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甯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委任他治国。这两个人,难道是向来在朝廷里做官,靠了左右亲信说好话,然后两位君主才重用他们的吗?心相感应,行动相符合,牢如胶漆,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难道众人的嘴就能迷惑他们吗?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销蚀啊。秦国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称霸于中原,齐国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两代强盛一时。这两个国家难道受俗见的束缚,被世人所牵制,为奇邪偏颇的不实之辞所左右吗?听各种意见,看各个方面,为当时留下一个明智的榜样。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现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

明智立场,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那么五霸将难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像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所以功业才覆盖天下。为什么?行善的愿望从不以为够了。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终于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慈善仁爱情意恳切,确确实实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虚假的言辞来替代的。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东边削弱韩、魏,顿时强盛于天下,结果却把商鞅五马分尸了。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最后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因此孙叔敖三次从楚国离开相位也不后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够去掉骄傲之心,怀着令人愿意报效的诚意,坦露心胸,现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待人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由,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地位呢!这样,那么荆轲灭七族,要离烧死妻子儿女,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  臣子听说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

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弯木头、老树桩,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尧、舜的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的忠诚,可是从来没有老树桩子那种粉饰,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当世的君主打开一片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着剑柄斜看的覆辙了。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了啊。  因此圣明的君主统治世俗,要有主见像独自在转盘上制造陶器一样,而不被讨好奉承的话牵着鼻子走,不因众说纷纭而改变主张。所以秦始皇听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因而相信了荆轲,而暗藏的匕首终于出现了;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之间,得到吕尚同车而回,从而取得了天下。秦轻信左右而灭亡,周任用素不相识的人而成王。为什么?因为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语言,使不受任何局限的议论发表,自看到光明大的道理。当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围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思想不受陈规拘束的人

才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所以愤世嫉俗的原因。  臣子听说穿戴着华美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用私心去玷污节操,修身立名的人不为私利去败坏行止。所以里闾以胜母为名,曾子就不肯进入;都邑以朝歌为名,墨子就回车而行。现在要使天下有远大气度的人才受到威重的权势的囚禁,受到尊位显贵的胁迫,转过脸去自坏操行,来侍奉进谗阿谀的小人,而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么,士人只有隐伏老死在山洞草泽之中罢了,哪会有竭尽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

注释(1)常:通“尝”,曾经。(2)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后入燕国,好读书击剑,嗜酒善歌。燕丹:燕太子丹,燕国最后一个君王燕王喜之子。曾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厚交荆轲,使刺秦王,未成,荆轲身亡。(3)白虹贯日:古人常以天人感应的说法解释罕见的天文、气象现象。此指荆轲的精诚感动了上天。贯,穿过。(4)畏:引申为担心。荆轲为等候一个友人而拖延了赴秦的行期,太子丹担心他变卦。(5)卫先生:秦将白起手下的谋士。长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欲乘势灭赵,派卫先生回秦向昭王要增兵增粮。秦相范雎从中阻挠,害死卫先生。(6)太白:金星。古时认为是战争的征兆。昴(mǎo):二十八宿之一,西

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据说它的星象和冀州(包括赵国在内)的人事有关。太白食昴,是说太白星侵入了昴星座,象征赵国将遭到军事失利。(7)从:听凭。(8)玉人:指楚人卞和。《韩非子·和氏》记卞和得璞(蕴玉之石)于楚山,献楚厉王,厉王令玉匠察看,回说不是玉,就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左脚;厉王死,武王立。卞和又献,武王也命玉匠察看,玉匠回说不是玉,又以欺君的罪名斫去卞和右脚。武王死,文王立,卞和抱玉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泣血,文王听说,召卞和令玉匠凿璞,果得宝玉,加工成璧,称为和氏之璧。按据《史记·楚世家》,楚国自武王始称王,武王以前并无厉王。当是《韩非子》误记。(9)诛:这里作惩罚解。(10)李斯:秦国宰相。(11)胡亥:秦二世名,秦始皇次子。纵情声色,不理政事,信任奸臣赵高。赵高诬李斯父子谋反,陷李斯于冤狱,二世不察,腰斩李斯于咸阳市,夷三族。(12)箕子:商纣王的叔父。阳狂:即佯狂。(13)接舆: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人称楚狂。(14)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因纣王荒淫,极力劝谏,被纣王剖心而死。(15)子胥:伍员,字子胥,春秋楚人。被楚平王迫害逃到吴国,吴王阖闾用伍子胥、孙武之计,大破楚军,占领楚都,称霸一时。阖闾死,夫差立,

打败越国后不灭越,又以重兵北伐齐国。子胥力陈吴之患在越,夫差不听,反信伯嚭谗言,迫使子胥自杀。鸱夷:马皮制的袋。伍子胥临死说:“我死后把我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城门上,观看越寇进灭吴国。”夫差大怒,用鸱夷盛子胥尸投入钱塘江中。(16)白头如新:指有的人相处到老而不相知。倾盖如故:路遇贤士,停车而谈,初交却一见如故。盖,车上的帐顶,车停下时车盖就倾斜。(17)樊於期:原为秦将,因得罪秦王,逃亡到燕国,受到太子丹礼遇。秦王以千金、万户邑悬赏捉拿樊於期。荆轲入秦行刺,建议献樊於期的头以取得秦王信任,樊於期知情后,慷慨自刎而死。(18)王奢:战国时齐大臣,因得罪齐王,逃到魏国。后来齐伐魏,王奢跑到城墙上对齐将说:“讲义气的人不苟且偷生,我决不为了自己使魏国受牵累。”自刎而死。(19)苏秦:战国时洛阳人,游说六国联合抵制秦国,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后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破坏合纵之约。苏秦失信于诸国,只有燕国仍信用他。(20)尾生:《汉书·古今人表》说他名高,鲁国人。尾生与女子约于桥下,女未至,潮涨,尾生抱桥柱被淹死。古人以他为守信的典范。苏秦与燕王相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去,设法从内部削弱齐国以增强燕国,后来

苏秦为此在齐国死于车裂。这里用尾生来比喻他以生命守信于燕。(21)白圭:战国初中山国之将,连失六城,中山国君要治他死罪,他逃到魏国,魏文侯厚待他,于是他助魏攻灭了中山国。(22)中山:春秋时建,战国初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县),前429年(魏文侯十七年)灭。(23)駃騠(jué tí):良马名。(24)司马喜:《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他三次任中山国相,但未提及他在宋国受膑刑的事。膑:古代肉刑之一,剔除膝盖骨。(25)范雎:曾任秦国宰相。拉胁折齿:腋下的肋骨和牙齿都被打折。范雎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公听说范雎口才好,派人送礼金给他,须贾回国报告魏相,中伤范雎泄密,使范雎遭到笞刑。(26)卒为应侯:范雎入秦为相,封应侯。(27)申徒狄:古代投水自尽的贤人。关于他的时代,《庄子·外物》、《汉书》注引服虔和《淮南子》高诱注、《太平御览》引《墨子》佚文、《韩诗外传》等说法不一。雍:同灉,古代黄河的支流,久已堙。故道大约在今山东菏泽附近。之:到。(28)徐衍:史书无传,据服虔说是周之末世人。(29)比周:结党营私。(30)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虞国为晋国所灭,成了俘虏,落魄到身价只值五张黑羊皮。秦穆公听说他的贤能,为他赎身,用为相。(31)缪公:即秦

穆公(?——前621),善用谋臣,称霸一时。(32)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到齐国经商,夜里边喂牛边敲着牛角唱“生不遭尧与舜禅”,桓公听了,知是贤者,举用为田官之长。(33)桓公(?——前643):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34)季孙:鲁大夫季桓子,名斯。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国相,齐国选送能歌善舞的美女八十人送给鲁定公,季桓子收下了女乐,致使鲁君怠于政事,三日不听政,孔子为此弃官离开鲁国。(35)子冉:史书无传。墨翟(约前468——前376):即墨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可能与“宋任子冉之计”而囚禁过他有关。(36)由余:祖先本是晋国人,早年逃亡到西戎。戎王派他到秦国去观察,秦穆公发现他有才干,用计把他拉拢过来。后来依靠他伐西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从而称霸一时。(37)越人子臧:史书无传。《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越人蒙”。威、宣:指齐威王、齐宣王。齐威王(?——前320),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国力渐强;齐宣王(?——前301),齐威王之子。(38)朱:丹朱,尧的儿子,相传他顽凶不肖,因而尧禅位给舜。象:舜的同父异母弟,傲慢,常想杀舜而不可得。管、蔡:管叔,蔡叔,皆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子

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与纣王之子武庚一起叛乱,周公东征,诛武庚、管叔,放逐蔡叔。(39)五伯:即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40)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41)子之:战国时燕王哙之相。燕王哙学尧让国,让子之代行王事,三年而国大乱。齐国乘机伐燕,燕王哙死,子之被剁成肉酱。(42)田常:即陈恒,齐简公时为左相,杀简公宠臣监止和子我,又杀简公,立简公弟平公,政权皆归田常。(43)修孕妇之墓:纣王残暴,曾剖孕妇子腹,观看胎儿。武王克殷后,为被残杀的孕妇修墓。(44)亲其雠:指晋文公重耳为公子时,其父晋献公听信骊姬之言,派宦者履鞮(《左传》作寺人披、勃鞮)杀重耳,重耳跳墙逃脱,履鞮斩下他的衣袖。重耳即位后,吕省、郤芮策划谋杀他,履鞮告密,晋文公不念旧恶,接见了他,挫败了吕、郤的阴谋。(45)齐桓用其仇:指桓公未立时,其异母兄公子纠由管仲为傅,管仲准备射死桓公(公子小白),结果射中带钩而未死。桓公立后,听从鲍叔牙荐贤,重用管仲为大夫。(46)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47)车裂:古代酷刑,俗称五马分尸。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大夫种: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文种、范蠡等向夫差求和成功,免于灭国。后越攻灭吴国,称霸中原。(49)诛其身:勾践平吴后,疑忌文种功高望重,赐剑令其自尽。(50)孙叔敖:春秋楚庄王时人。三去相:《庄子·田子方》说孙叔敖“三为(楚)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去:离职。(51)於陵子仲:即陈仲子,战国齐人,因见兄长食禄万锺以为不义,避兄离母,隐居在於陵(今山东邹平县境)。楚王派使者持黄金百镒聘他为官,他和妻子一起逃走为人灌园。事散见《孟子·滕文公下》、《列女传》、《战国策·齐策四》、《荀子·非十二子》等。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泛指国王的辅佐。(52)素:通“愫”,真诚。(53)堕(huī):通“隳”,毁坏,引申为剖开。(54)跖:春秋末鲁国人,相传他领导奴隶暴动,“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庄子·盗跖》),被诬称为盗跖。由:许由。相传尧要让天下给他,他不受,洗耳于颍水之滨,遁耕于箕山之上。(55)万乘:周制天子可拥有兵车万乘,后以喻称帝王。(56)湛(chén):通“沉”。湛七族:灭七族。荆轲刺秦王不遂,五年后秦亡燕。灭荆轲七族事史书不传。(57)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他用苦肉计,要公

子光斩断自己的右手,烧死自己妻子儿女,然后逃到吴王僚的儿子庆忌那里,伺机行刺,为公子光效死。(58)眄(miǎn):斜视。(59)轮囷:屈曲的样子。(60)随珠:即明月之珠。春秋时随国之侯救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的恩惠。后世称为随珠。(61)伊:伊尹,商汤用为贤相,是灭夏建商的功臣。管:管仲。助齐桓公富国强兵,成为霸主。(62)龙逢:关龙逢,夏末贤臣,因忠谏夏桀,被囚杀。(63)陶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就、创建。(64)中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庶子之教育管理。蒙嘉:秦王的宠臣。荆轲至秦,先以千金之礼厚赂蒙嘉,由蒙嘉说秦王同意接见荆轲。(65)周文王猎泾渭:周文王出猎泾水渭水之前占卜,得卦说是“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后在渭水北边遇到了吕尚。(66)吕尚:姜姓,字子牙,号太公望。(67)用:因为。乌集:乌指赤乌,相传周之兴有赤乌之瑞。见《史记·封禅书》、《墨子·非攻下》。相传姜姓是炎帝之后,而炎帝以火德王,“乌集”在此象征西伯(周文王)得姜尚。(68)挛拘之语:卷舌聱牙的话,喻姜尚说的羌族口音的话。(69)帷:床帐,喻指妃妾。廧:同“墙”,指宫墙,喻指近臣。(70)皁:同“槽”。(71)鲍焦:春秋时

齐国人,厌恶时世污浊,他自己采蔬而食。子贡讥讽他:你不受君王傣禄,为什么住在君王的土地上,吃它长出来的蔬菜呢?鲍焦就丢掉蔬菜而饿死。(72)底厉:同“砥厉”。(73)曾子:名参,孔子弟子,以纯孝著名。《淮南子·说山》:“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74)朝歌:殷代后期都城,在今河南淇县。(75)墨子回车:墨子主张“非乐”,不愿进入以“朝歌”为名的城邑。见《淮南子·说山训》。(76)谄谀之人:指羊胜、公孙诡一流人。(77)堀:同窟。薮:草泽。(78)阙下:宫阙之下,喻指君王。

作者简介

邹阳,散文家,齐人,是西汉时期很有名望的文学家。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邹阳有文七篇,现存两篇,即《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946.html

上一篇: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