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1 10:55:01
很多年後,玲玲都不會忘記,一個叫彼得的英國男人在網上問候她的那個下午,那注定是一個神奇的日子,那是2007年4月的某一天,故事正是從這一天開始。這一年,離玲玲從安徽老家念完中專,隻身一人來到上海闖蕩過去了好幾年。當年20歲不到的她口袋裏隻有220元,跑來上海,在餐廳打工,刷碗洗盤子,她什麽都幹。業餘時間,憑着一股韌勁,她數年堅持自學日語,最終考出了日語一級,這是日語考試裏的最高級别,後來她因此在一家日企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然後,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她的奮鬥曆史,而是這個女子的愛情故事。因爲愛情同樣眷顧着這個勤奮的安徽妹子。四年前,玲玲在網上認識了同樣在上海工作的英國人彼得,兩人相識相戀、相知相許,如今,他們依然在上海共築愛的小巢,以婚姻的名義幸福着。
初識在網絡,因日語結緣
那天,玲玲正在上網,突然收到一條日文問候,顯得非常突兀,玲玲不由警覺地問:&ldquo你爲什麽加我啊?&rdquo對方說:&ldquo我好多年沒說日語了,想找個人練練,看你名字上的日文字母我剛好都認識,就加了&hellip&hellip&rdquo玲玲一看資料,是英國人。她在心裏想,說日語的英國人啊?沒見過!玲玲繼續問:&ldquo難道你真的隻是上網找人練口語嗎?&rdquo對方的回答很紳士:&ldquo真的隻是出于單純的學習目的,你不要誤會啊。&rdquo
玲玲還是相信彼得了,并且發現英國紳士的日語比自己想象中的好多了!聊到第三天,彼得便熱情地邀請玲玲吃拉面。
在學習日語多年的玲玲看來,會說日語的中國人見過不少,說日語的歐美人還真沒見過,很是好奇,外加這個老外給他的感覺有點親切,所以便爽快答應了。兩人相約在靜安寺地鐵站見面。玲玲在地鐵站一邊低着頭接電話,一邊發現一雙大腳正往自己的方向移動。玲玲順着大腳慢慢擡起頭,望見一個大個子老外,她嘿嘿笑了兩聲作爲打招呼。玲玲對彼得的第一印象就是:高&mdash&mdash186cm的海拔啊光&mdash&mdash當時的彼得是亮亮的光頭眼鏡&mdash&mdash圓圓的眼鏡架在鼻梁上,有股子斯文勁兒。
要說起彼得對玲玲的第一印象,那可就是活脫脫一個中國傳統婦女的小媳婦兒形象了,這跟後來那個張牙舞爪扯起喉嚨都能震倒酒瓶的形象簡直是差了個十萬八千裏啊!眼前的彼得是英國南安普頓人,家有父母、一個律師姐姐、土耳其姐夫和一個學跳舞的妹妹,畢業于布裏斯托大學哲學系,愛好攝影,尤其擅長建築攝影。畢業後離家遠走日本,當了一名外教,四年後帶着一小筆&ldquo巨款&rdquo回到英國某攝影學校深造,兩年後退學,才來到了上海。
&ldquo嗯,交待完畢,那你的呢?&rdquo彼得推了推眼鏡。&ldquo家庭人口跟你一樣多,5口人,隻不過我有兩個弟弟來自安徽,父母都是農民,混迹上海多年,良民一個學習勁頭應該不輸給你,自學日語和英語,嗯哼,說得還不賴吧?&rdquo玲玲非常簡單介紹了家庭。&ldquo自學的?太厲害了!&rdquo彼得不由挑起了大拇指。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彼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經過了幾次見面吃飯,又經過一次莫幹山的騎行活動,愛情的小火苗在兩人心中潛滋暗長。中國姑娘并不急于表達,但直白熱情的英國紳士卻已按捺不住啦。莫幹山之行後的一個晚上,玲玲下班到公司樓下,一擡頭便看到紳士襯衫筆挺地站在公司大樓正門口,大光頭下面嬌豔的玫瑰花分外耀眼。時值下班高峰,大樓下來往的人很多,大家都向這個手捧一大束玫瑰的老外投去好奇的目光。玲玲見狀,害羞又尴尬,本能地扭頭就跑,彼得見狀拔腿就在後面追,人高腿長,沒三兩步便趕上了,一把将玫瑰塞到她懷裏,然後站住笑呵呵地看着玲玲。姑娘的臉皮薄啊,臉蛋蹭一下子就通紅了,但并沒有将玫瑰花推出去,顯得既羞澀又甜蜜。一看這麽個狀況,彼得知道有戲了。
就這樣,他們相愛了,一個英國人,一個中國姑娘,用日語談着戀愛。試想,一個英國人和一個中國人,在街頭、在餐廳、在超市、在家中都叽叽呱呱說着日語,會不會有那麽幾秒,他們自己都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但也正是因爲日語這個&ldquo共同語言&rdquo和同在上海打工的這份惺惺相惜,讓兩個人的心靈越靠越近。後來,玲玲進修了英語,兩人便開始用英語和日語夾雜着交流,現在基本是用英語對話,偶爾開玩笑的時候說日語。不過,每當吵架的時候,情急所緻爲了&ldquo圖方便&rdquo大家都會使用各自的母語,玲玲更是會用家鄉方言,就這麽各嚷各的,互相吼個痛快!
後來彼得一直拿這個笑話玲玲:&ldquo我從來不知道有你這種女孩!會被玫瑰花吓跑!&rdquo
&ldquo你不知道中國女孩子很含蓄啊!&rdquo
&ldquo難道你們中國男孩子沒有拿玫瑰花求愛的嗎?我喜歡直接表達。&rdquo
&ldquo受不了你啊&hellip&hellip&rdquo玲玲白他一眼,看得出來,他們很幸福。
事實證明,英國紳士彼得的确和大多數外國人一樣,喜歡直來直去,不懂女朋友的各類暗示。戀愛之初,玲玲的确爲此頗費腦筋,無法适應。經過磨合,玲玲很快也學會了直白的表達方式,跨過了溝通這道坎,兩人的感情更爲深厚了。
無法根治的病,因愛情的力量抵擋病魔
所有的故事都有曲折,玲玲他們的故事有浪漫橋段,自然也有辛酸往事。這天,彼得幫忙整理着玲玲剛搬來的東西,随手翻到厚厚一疊化驗單,日期是2004年和2006年。化驗單上,血小板上那欄是3000,旁邊有一個下降的符號。彼得看不懂中文,但他知道向下的箭頭代表低于正常值,便試探地問玲玲:&ldquo你以前身體不好嗎?&rdquo
看到那些化驗單,當年對疾病的焦慮和恐懼一齊湧上了玲玲心頭:&ldquo其實,我早應該告訴你的,我得過血液病&hellip&hellip&rdquo
玲玲清晰地記得那是2004年12月的一天,一覺醒來,全身上下毫無征兆地布滿了針孔狀的出血點,吃飯時舌頭都在冒血,玲玲吓壞了,直奔醫院。醫生看了她的報告,讓她火速住院,并語氣凝重地告訴她,她需要立刻輸血小板!正常人的血小板是10-30萬,她現在隻有3000了!情況很危險!
醫生的話把玲玲震住了,她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她一聲不吭地來到病房,看到&ldquo血液科病房&rdquo、&ldquo腫瘤血液科&rdquo這幾個大牌子時,心裏閃過一絲不祥的預感,便嘤嘤地靠在牆上哭了起來,驚動了當班醫生和護士。醫生告訴她,這個時候最忌情緒激動,會誘發顱内出血,有生命危險!
直到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玲玲的情緒才平靜了下來。接下來的一個月,打針、輸血、吃藥、靜養&hellip&hellip血小板總算慢慢回到了正常水平。出院的時候,醫生囑咐了很多。玲玲遵醫囑繼續吃藥,并且默默忍受着激素的侵蝕,使得她的身體不再纖細苗條&hellip&hellip
2006年,玲玲本以爲病情已經遠離,然而病情複發了,去檢查,血小板隻有8000。盡管她知道這不能激動不能哭,但眼淚還是流了下來,并且有種絕望和窒息的感覺。又是熟悉的打針、輸血、吃藥、靜養&hellip&hellip然後就遇見了彼得。
這是玲玲的心病,有很多次她都想主動告訴彼得,但話到嘴邊又開不了口。因爲她自己知道,她愛他,擔心他爲此而離開她。她不能完全确定,這個來自遙遠國度的男人,會不會介意這一切。當彼得偶然翻起化驗單,玲玲意識到是該坦誠說出這段病史了,就算彼得接受不了,她到也心安了。
&ldquo你知道嗎,這個病是無法根治的,雖然輕易不會奪走性命,但是會有那麽一天,身體對激素不再敏感,抵抗力也因此下降。你會介意嗎?&rdquo玲玲的聲音越來越輕,說完後反倒變得有些許輕松了。
出乎玲玲意料的是,在她看來很糾結的事情,在彼得眼裏根本算不上什麽阻礙。聽完玲玲的訴說,彼得一把将她摟在懷裏,搖着頭笑着說:&ldquo怎麽會介意呢?我愛的是你,我隻要你健康的好好的!&rdquo彼得還秀了秀胳膊上的肌肉說,&ldquo放心吧!我以後來保護你!病魔看到我這個大塊頭在你身邊,早吓跑啦!&rdquo
說來也是幸運,在和彼得相戀結婚的四年時間裏,玲玲的病竟沒有複發過。這或許是愛的力量吧!
從逼婚到結婚,戰勝結婚恐懼症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到了2008年。那天兩人正在吃晚飯,突然天空傾盆大雨,玲玲看着灰蒙蒙的窗外,突然覺得無限傷感,已經奔三的人了,還未成家,每年回家父母都會問什麽時候結婚?而且也想穩定下來有個家了。
想着想着,玲玲便幽幽地對身邊的紳士說了一句,今年過年去我家吧!紳士愣了一下,問了句,爲什麽?瞬間,玲玲覺得自尊心一下受到了傷害,直視他的眼神也變得犀利冷峻。彼得也明顯地感受到了過于嚴肅的氣氛,埋頭拼命吃飯。玲玲不依不饒,一字一句道:&ldquo這有什麽爲什麽的?去還是不去?&rdquo紳士放下碗筷,正視着玲玲,臉上帶着一絲不悅:&ldquo爲什麽這麽急呢?我會跑掉嗎?我們不能多點了解嗎?&rdquo
玲玲一下子急了,大聲地告訴他,&ldquo我已經很了解你了,我知道你是一個善良體貼真愛我的好男人,跟你在一起的這些日子,我很開心很快樂,過去的一年零二個月根本不夠,我想跟你在一起一輩子!&rdquo這句話顯然讓彼得很受用,他拉起玲玲的手,含情脈脈地說:&ldquo我也愛你,我也想和你一輩子在一起!&rdquo
但玲玲看得出彼得的猶豫不決,盡管他不悅的情緒隻閃現了那麽一會兒,還是被玲玲捕捉到了,她感覺得出,彼得對婚姻似乎有一點恐懼和排斥,至少不像她這樣充滿向往和迫不及待。她決定好好和彼得談一談,用西方人的方式,直截了當地談,遮遮掩掩總是解決不了問題。
果然,如玲玲所料,談話中彼得透露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他首先擔心玲玲以後到國外生活不習慣。彼得列舉了他在各個國家遇到的許多困難和痛苦。對于這點,玲玲嗤之以鼻,想當年她19歲懷裏揣着220元孤身一人闖上海灘,難度絕不比去國外生活難,再說她的外語水平綽綽有餘。第二個擔心讓玲玲哭笑不得&mdash&mdash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是未雨綢缪嗎?連婚都沒結,就擔心孩子教育的問題來了?玲玲直接問彼得,你覺得我素質怎麽樣?難不成你還擔心我把孩子教得比自己還差?第三,彼得擔心玲玲婚後性格大變。他列舉了很多他同事老婆的極端例子,變成了母老虎。玲玲忍不住大笑說:&ldquo我能變到哪裏去?我現在已經夠兇了,要變隻能變好,變溫柔!&rdquo盡管玲玲已經表現得足夠大方,但彼得似乎還有些優柔寡斷。在玲玲的追問下,彼得終于說出了最後的憂慮,他說他來自一個傳統的英國家庭,對婚姻有着傳統的觀念&mdash&mdash一結婚就不能輕易離婚,所以他需要謹慎,以确定自己和對方都能夠對婚姻保持忠誠。
聽完彼得的話,玲玲整理一下思緒說:&ldquo談戀愛的甜蜜雖未必會延續到婚姻裏,我也不知道你婚後會不會脾氣性情大變!我也不能保證不會變得暴躁!我也承認,我們在不少地方有文化差異,但問題是,我們不能因爲這些可能就放棄去争取幸福,我們的感情明明就是越來越好的,明明已經适合結婚了。&rdquo
中國姑娘的真誠打動了彼得。兩個人先是盤算着見家長、登記,再考慮辦婚禮。有一天,玲玲下班回家時發現燈是關着的,但屋頂的吊燈上吊着一隻開着的手電筒,心想這人在搞什麽鬼啊!順着手電筒的光看到床上有個小盒子,玲玲狐疑地把燈打開了,一分鍾不到又關了。玲玲的第六感總算察覺到一些端倪,她徑直走到盒子邊,看到橘紅色的盒子外面露了一截彩帶,上面用黑色水筆寫着&ldquopull(拉)&rdquo,下面還畫了一個朝下的指示箭頭,玲玲摸索着把彩帶拽了出來,彩帶上的黑色水筆字也一點一點地顯露出來,天哪!原來是&ldquowill you marry me?(你願意嫁給我嗎?)&rdquo原來這就是精心策劃的求婚儀式!
玲玲随即打開了盒子,裏面是一枚小小的鑽戒,雖然小,卻也閃爍着光輝。玲玲隻覺得自己的淚光和鑽石的光芒交彙在一起,在迷離的視線中,久候于陽台上的彼得閃亮登場了,隻見他西裝革履,打着領帶,拿着一瓶香槟和兩個杯子走到玲玲身旁,舉着戒指半跪在玲玲身邊柔聲的問道:&ldquo你願意嫁給我嗎?&rdquo此刻的玲玲已是淚流滿面,一個勁地隻顧流淚和點頭。
2008年12月,兩人登記結婚,後來在上海見了彼得的家人。婚禮是在玲玲老家辦的,彼得說還欠玲玲一個在英國的盛大婚禮,但由于兩人一直生活在上海,忙于事業,找不到合适的機會,就讓這個美麗的期待先持續一會兒吧。
圓夢共創業,嫁你就要追随你
再美麗的跨國戀,再童話般的愛情劇橋段,最終也都會回歸到柴米油鹽的瑣碎上。彼得在上海的這些年一直在國際學校做着外教。作爲老師,他是一個盡職得不能再盡職的好教師,但是做教師清貧的收入也讓紳士做了一名&ldquo月光族&rdquo。
這些年,彼得利用業餘時間也接過大大小小不少建築項目,拍攝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他對攝影藝術的癡迷也深深感染着玲玲,他會在大冬天的淩晨起床背上相機,轉幾趟地鐵去郊區蹲守一天,隻爲拍一個樓,他認爲好的建築的都是有靈魂的,他要把鏡頭對準這些靜谧的靈魂,捕捉他們與天地交融的美。接一個攝影項目的确收入可觀,但是考慮到攝影師工作的不安定性,彼得一直沒有放下全職工作。
其實,彼得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做一名專職的建築攝影師,這也是他來上海的初衷。他是個在建築攝影方面十分有天賦和抱着極大熱情的人。今年6月的一天,彼得回家對玲玲說,他不想再做老師了,還列舉了一大堆理由,比如賺得不多、不能很好地照顧玲玲、不喜歡學校的氛圍等等。玲玲馬上就知道了彼得的心思,因爲彼得曾經很堅定地告訴過她:&ldquo我想做全職的建築攝影師。&rdquo她一直記得。
但是,那一晚玲玲沒有急于表态,她一個人安靜地想了很多很多。她發現自己越是年近30越是不如20歲不到時那般敢闖敢拼,現在是越發地畏手畏腳、患得患失。她知道,做全職攝影師的願望已經在彼得心中埋藏了太久太久,他也爲此準備了很多年。玲玲很清楚,他需要她的支持,但她自己似乎又下不了決心去辭掉優渥的工作。轉輾反側一晚後,玲玲做了一個決定。第二天一早,玲玲便給之前通過面試的某知名日企打去了電話,說了好多個對不起,說自己不準備找工作,說她要和老公一起創業了。
對玲玲的理解和追随,彼得心存感激。就這樣,2011年9月,夫婦倆開辦了自己的公司:上海洛唐(建築)攝影有限公司。對他們來說,新的生活剛剛開始。
很多年后,玲玲都不会忘记,一个叫彼得的英国男人在网上问候她的那个下午,那注定是一个神奇的日子,那是2007年4月的某一天,故事正是从这一天开始。这一年,离玲玲从安徽老家念完中专,只身一人来到上海闯荡过去了好几年。当年20岁不到的她口袋里只有220元,跑来上海,在餐厅打工,刷碗洗盘子,她什么都干。业余时间,凭着一股韧劲,她数年坚持自学日语,最终考出了日语一级,这是日语考试里的最高级别,后来她因此在一家日企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然后,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她的奋斗历史,而是这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因为爱情同样眷顾着这个勤奋的安徽妹子。四年前,玲玲在网上认识了同样在上海工作的英国人彼得,两人相识相恋、相知相许,如今,他们依然在上海共筑爱的小巢,以婚姻的名义幸福着。
初识在网络,因日语结缘
那天,玲玲正在上网,突然收到一条日文问候,显得非常突兀,玲玲不由警觉地问:&ldquo你为什么加我啊?&rdquo对方说:&ldquo我好多年没说日语了,想找个人练练,看你名字上的日文字母我刚好都认识,就加了&hellip&hellip&rdquo玲玲一看资料,是英国人。她在心里想,说日语的英国人啊?没见过!玲玲继续问:&ldquo难道你真的只是上网找人练口语吗?&rdquo对方的回答很绅士:&ldquo真的只是出于单纯的学习目的,你不要误会啊。&rdquo
玲玲还是相信彼得了,并且发现英国绅士的日语比自己想象中的好多了!聊到第三天,彼得便热情地邀请玲玲吃拉面。
在学习日语多年的玲玲看来,会说日语的中国人见过不少,说日语的欧美人还真没见过,很是好奇,外加这个老外给他的感觉有点亲切,所以便爽快答应了。两人相约在静安寺地铁站见面。玲玲在地铁站一边低着头接电话,一边发现一双大脚正往自己的方向移动。玲玲顺着大脚慢慢抬起头,望见一个大个子老外,她嘿嘿笑了两声作为打招呼。玲玲对彼得的第一印象就是:高&mdash&mdash186cm的海拔啊光&mdash&mdash当时的彼得是亮亮的光头眼镜&mdash&mdash圆圆的眼镜架在鼻梁上,有股子斯文劲儿。
要说起彼得对玲玲的第一印象,那可就是活脱脱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小媳妇儿形象了,这跟后来那个张牙舞爪扯起喉咙都能震倒酒瓶的形象简直是差了个十万八千里啊!眼前的彼得是英国南安普顿人,家有父母、一个律师姐姐、土耳其姐夫和一个学跳舞的妹妹,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哲学系,爱好摄影,尤其擅长建筑摄影。毕业后离家远走日本,当了一名外教,四年后带着一小笔&ldquo巨款&rdquo回到英国某摄影学校深造,两年后退学,才来到了上海。
&ldquo嗯,交待完毕,那你的呢?&rdquo彼得推了推眼镜。&ldquo家庭人口跟你一样多,5口人,只不过我有两个弟弟来自安徽,父母都是农民,混迹上海多年,良民一个学习劲头应该不输给你,自学日语和英语,嗯哼,说得还不赖吧?&rdquo玲玲非常简单介绍了家庭。&ldquo自学的?太厉害了!&rdquo彼得不由挑起了大拇指。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彼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经过了几次见面吃饭,又经过一次莫干山的骑行活动,爱情的小火苗在两人心中潜滋暗长。中国姑娘并不急于表达,但直白热情的英国绅士却已按捺不住啦。莫干山之行后的一个晚上,玲玲下班到公司楼下,一抬头便看到绅士衬衫笔挺地站在公司大楼正门口,大光头下面娇艳的玫瑰花分外耀眼。时值下班高峰,大楼下来往的人很多,大家都向这个手捧一大束玫瑰的老外投去好奇的目光。玲玲见状,害羞又尴尬,本能地扭头就跑,彼得见状拔腿就在后面追,人高腿长,没三两步便赶上了,一把将玫瑰塞到她怀里,然后站住笑呵呵地看着玲玲。姑娘的脸皮薄啊,脸蛋蹭一下子就通红了,但并没有将玫瑰花推出去,显得既羞涩又甜蜜。一看这么个状况,彼得知道有戏了。
就这样,他们相爱了,一个英国人,一个中国姑娘,用日语谈着恋爱。试想,一个英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街头、在餐厅、在超市、在家中都叽叽呱呱说着日语,会不会有那么几秒,他们自己都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但也正是因为日语这个&ldquo共同语言&rdquo和同在上海打工的这份惺惺相惜,让两个人的心灵越靠越近。后来,玲玲进修了英语,两人便开始用英语和日语夹杂着交流,现在基本是用英语对话,偶尔开玩笑的时候说日语。不过,每当吵架的时候,情急所致为了&ldquo图方便&rdquo大家都会使用各自的母语,玲玲更是会用家乡方言,就这么各嚷各的,互相吼个痛快!
后来彼得一直拿这个笑话玲玲:&ldquo我从来不知道有你这种女孩!会被玫瑰花吓跑!&rdquo
&ldquo你不知道中国女孩子很含蓄啊!&rdquo
&ldquo难道你们中国男孩子没有拿玫瑰花求爱的吗?我喜欢直接表达。&rdquo
&ldquo受不了你啊&hellip&hellip&rdquo玲玲白他一眼,看得出来,他们很幸福。
事实证明,英国绅士彼得的确和大多数外国人一样,喜欢直来直去,不懂女朋友的各类暗示。恋爱之初,玲玲的确为此颇费脑筋,无法适应。经过磨合,玲玲很快也学会了直白的表达方式,跨过了沟通这道坎,两人的感情更为深厚了。
无法根治的病,因爱情的力量抵挡病魔
所有的故事都有曲折,玲玲他们的故事有浪漫桥段,自然也有辛酸往事。这天,彼得帮忙整理着玲玲刚搬来的东西,随手翻到厚厚一叠化验单,日期是2004年和2006年。化验单上,血小板上那栏是3000,旁边有一个下降的符号。彼得看不懂中文,但他知道向下的箭头代表低于正常值,便试探地问玲玲:&ldquo你以前身体不好吗?&rdquo
看到那些化验单,当年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一齐涌上了玲玲心头:&ldquo其实,我早应该告诉你的,我得过血液病&hellip&hellip&rdquo
玲玲清晰地记得那是2004年12月的一天,一觉醒来,全身上下毫无征兆地布满了针孔状的出血点,吃饭时舌头都在冒血,玲玲吓坏了,直奔医院。医生看了她的报告,让她火速住院,并语气凝重地告诉她,她需要立刻输血小板!正常人的血小板是10-30万,她现在只有3000了!情况很危险!
医生的话把玲玲震住了,她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她一声不吭地来到病房,看到&ldquo血液科病房&rdquo、&ldquo肿瘤血液科&rdquo这几个大牌子时,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便嘤嘤地靠在墙上哭了起来,惊动了当班医生和护士。医生告诉她,这个时候最忌情绪激动,会诱发颅内出血,有生命危险!
直到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玲玲的情绪才平静了下来。接下来的一个月,打针、输血、吃药、静养&hellip&hellip血小板总算慢慢回到了正常水平。出院的时候,医生嘱咐了很多。玲玲遵医嘱继续吃药,并且默默忍受着激素的侵蚀,使得她的身体不再纤细苗条&hellip&hellip
2006年,玲玲本以为病情已经远离,然而病情复发了,去检查,血小板只有8000。尽管她知道这不能激动不能哭,但眼泪还是流了下来,并且有种绝望和窒息的感觉。又是熟悉的打针、输血、吃药、静养&hellip&hellip然后就遇见了彼得。
这是玲玲的心病,有很多次她都想主动告诉彼得,但话到嘴边又开不了口。因为她自己知道,她爱他,担心他为此而离开她。她不能完全确定,这个来自遥远国度的男人,会不会介意这一切。当彼得偶然翻起化验单,玲玲意识到是该坦诚说出这段病史了,就算彼得接受不了,她到也心安了。
&ldquo你知道吗,这个病是无法根治的,虽然轻易不会夺走性命,但是会有那么一天,身体对激素不再敏感,抵抗力也因此下降。你会介意吗?&rdquo玲玲的声音越来越轻,说完后反倒变得有些许轻松了。
出乎玲玲意料的是,在她看来很纠结的事情,在彼得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阻碍。听完玲玲的诉说,彼得一把将她搂在怀里,摇着头笑着说:&ldquo怎么会介意呢?我爱的是你,我只要你健康的好好的!&rdquo彼得还秀了秀胳膊上的肌肉说,&ldquo放心吧!我以后来保护你!病魔看到我这个大块头在你身边,早吓跑啦!&rdquo
说来也是幸运,在和彼得相恋结婚的四年时间里,玲玲的病竟没有复发过。这或许是爱的力量吧!
从逼婚到结婚,战胜结婚恐惧症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到了2008年。那天两人正在吃晚饭,突然天空倾盆大雨,玲玲看着灰蒙蒙的窗外,突然觉得无限伤感,已经奔三的人了,还未成家,每年回家父母都会问什么时候结婚?而且也想稳定下来有个家了。
想着想着,玲玲便幽幽地对身边的绅士说了一句,今年过年去我家吧!绅士愣了一下,问了句,为什么?瞬间,玲玲觉得自尊心一下受到了伤害,直视他的眼神也变得犀利冷峻。彼得也明显地感受到了过于严肃的气氛,埋头拼命吃饭。玲玲不依不饶,一字一句道:&ldquo这有什么为什么的?去还是不去?&rdquo绅士放下碗筷,正视着玲玲,脸上带着一丝不悦:&ldquo为什么这么急呢?我会跑掉吗?我们不能多点了解吗?&rdquo
玲玲一下子急了,大声地告诉他,&ldquo我已经很了解你了,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体贴真爱我的好男人,跟你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我很开心很快乐,过去的一年零二个月根本不够,我想跟你在一起一辈子!&rdquo这句话显然让彼得很受用,他拉起玲玲的手,含情脉脉地说:&ldquo我也爱你,我也想和你一辈子在一起!&rdquo
但玲玲看得出彼得的犹豫不决,尽管他不悦的情绪只闪现了那么一会儿,还是被玲玲捕捉到了,她感觉得出,彼得对婚姻似乎有一点恐惧和排斥,至少不像她这样充满向往和迫不及待。她决定好好和彼得谈一谈,用西方人的方式,直截了当地谈,遮遮掩掩总是解决不了问题。
果然,如玲玲所料,谈话中彼得透露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他首先担心玲玲以后到国外生活不习惯。彼得列举了他在各个国家遇到的许多困难和痛苦。对于这点,玲玲嗤之以鼻,想当年她19岁怀里揣着220元孤身一人闯上海滩,难度绝不比去国外生活难,再说她的外语水平绰绰有余。第二个担心让玲玲哭笑不得&mdash&mdash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未雨绸缪吗?连婚都没结,就担心孩子教育的问题来了?玲玲直接问彼得,你觉得我素质怎么样?难不成你还担心我把孩子教得比自己还差?第三,彼得担心玲玲婚后性格大变。他列举了很多他同事老婆的极端例子,变成了母老虎。玲玲忍不住大笑说:&ldquo我能变到哪里去?我现在已经够凶了,要变只能变好,变温柔!&rdquo尽管玲玲已经表现得足够大方,但彼得似乎还有些优柔寡断。在玲玲的追问下,彼得终于说出了最后的忧虑,他说他来自一个传统的英国家庭,对婚姻有着传统的观念&mdash&mdash一结婚就不能轻易离婚,所以他需要谨慎,以确定自己和对方都能够对婚姻保持忠诚。
听完彼得的话,玲玲整理一下思绪说:&ldquo谈恋爱的甜蜜虽未必会延续到婚姻里,我也不知道你婚后会不会脾气性情大变!我也不能保证不会变得暴躁!我也承认,我们在不少地方有文化差异,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可能就放弃去争取幸福,我们的感情明明就是越来越好的,明明已经适合结婚了。&rdquo
中国姑娘的真诚打动了彼得。两个人先是盘算着见家长、登记,再考虑办婚礼。有一天,玲玲下班回家时发现灯是关着的,但屋顶的吊灯上吊着一只开着的手电筒,心想这人在搞什么鬼啊!顺着手电筒的光看到床上有个小盒子,玲玲狐疑地把灯打开了,一分钟不到又关了。玲玲的第六感总算察觉到一些端倪,她径直走到盒子边,看到橘红色的盒子外面露了一截彩带,上面用黑色水笔写着&ldquopull(拉)&rdquo,下面还画了一个朝下的指示箭头,玲玲摸索着把彩带拽了出来,彩带上的黑色水笔字也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天哪!原来是&ldquowill you marry me?(你愿意嫁给我吗?)&rdquo原来这就是精心策划的求婚仪式!
玲玲随即打开了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小的钻戒,虽然小,却也闪烁着光辉。玲玲只觉得自己的泪光和钻石的光芒交汇在一起,在迷离的视线中,久候于阳台上的彼得闪亮登场了,只见他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拿着一瓶香槟和两个杯子走到玲玲身旁,举着戒指半跪在玲玲身边柔声的问道:&ldquo你愿意嫁给我吗?&rdquo此刻的玲玲已是泪流满面,一个劲地只顾流泪和点头。
2008年12月,两人登记结婚,后来在上海见了彼得的家人。婚礼是在玲玲老家办的,彼得说还欠玲玲一个在英国的盛大婚礼,但由于两人一直生活在上海,忙于事业,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就让这个美丽的期待先持续一会儿吧。
再美丽的跨国恋,再童话般的爱情剧桥段,最终也都会回归到柴米油盐的琐碎上。彼得在上海的这些年一直在国际学校做着外教。作为老师,他是一个尽职得不能再尽职的好教师,但是做教师清贫的收入也让绅士做了一名&ldquo月光族&rdquo。
这些年,彼得利用业余时间也接过大大小小不少建筑项目,拍摄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他对摄影艺术的痴迷也深深感染着玲玲,他会在大冬天的凌晨起床背上相机,转几趟地铁去郊区蹲守一天,只为拍一个楼,他认为好的建筑的都是有灵魂的,他要把镜头对准这些静谧的灵魂,捕捉他们与天地交融的美。接一个摄影项目的确收入可观,但是考虑到摄影师工作的不安定性,彼得一直没有放下全职工作。
其实,彼得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做一名专职的建筑摄影师,这也是他来上海的初衷。他是个在建筑摄影方面十分有天赋和抱着极大热情的人。今年6月的一天,彼得回家对玲玲说,他不想再做老师了,还列举了一大堆理由,比如赚得不多、不能很好地照顾玲玲、不喜欢学校的氛围等等。玲玲马上就知道了彼得的心思,因为彼得曾经很坚定地告诉过她:&ldquo我想做全职的建筑摄影师。&rdquo她一直记得。
但是,那一晚玲玲没有急于表态,她一个人安静地想了很多很多。她发现自己越是年近30越是不如20岁不到时那般敢闯敢拼,现在是越发地畏手畏脚、患得患失。她知道,做全职摄影师的愿望已经在彼得心中埋藏了太久太久,他也为此准备了很多年。玲玲很清楚,他需要她的支持,但她自己似乎又下不了决心去辞掉优渥的工作。转辗反侧一晚后,玲玲做了一个决定。第二天一早,玲玲便给之前通过面试的某知名日企打去了电话,说了好多个对不起,说自己不准备找工作,说她要和老公一起创业了。
对玲玲的理解和追随,彼得心存感激。就这样,2011年9月,夫妇俩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上海洛唐(建筑)摄影有限公司。对他们来说,新的生活刚刚开始。
先说一个大家熟习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农夫,临终时希望将一项重要秘密告诉三个儿子。于是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床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快要不行了。所以我要告诉...[全文阅读]
李二牛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眼看马上就要天黑了,又一天没有找到事做,想到家里等着他工钱的妻儿,他心里实在是烦。堂堂一个大男人,竟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想卖点力气,可...[全文阅读]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 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定了调,别...[全文阅读]
经过漫长的流亡后,一天晚上,俄狄甫斯和他的女儿安提戈涅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夜莺在树林里鸣啭,开花的葡萄藤散发着阵阵清香,橄榄树和桂花树下凉风习习,俄狄甫斯虽...[全文阅读]
贾平凹文 西安城里,差不多的人家都养了狗,各种各样的狗。每到清晨或是傍晚,小区里、公园中、马路边,都有遛狗的。人走多快,狗走多快;狗走多快,人走多快。 ...[全文阅读]
佛陀释迦牟尼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是的。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见很多人,也错过很多人,会经...[全文阅读]
上一篇:“电梯老人”的纯手工爱情
下一篇:大S:在婚姻中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