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8 08:13:25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與高司谏書》
修頓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時,家随州,見天聖二年進士及第榜,始識足下姓名。是時予年少,未與人接,又居遠方,但聞今宋舍人兄弟,與葉道卿、鄭天休數人者,以文學大有名,號稱得人。而足下廁其間,獨無卓卓可道說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後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師,足下已爲禦史裏行,然猶未暇一識足下之面。但時時于予友尹師魯問足下之賢否。而師魯說足下:“正直有學問,君子人也。”予猶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學問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節,有能辨是非之明,又爲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無異衆人,是果賢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爲谏官來,始得相識。侃然正色,論前世事,曆曆可聽,褒貶是非,無一謬說。噫!持此辯以示人,孰不愛之?雖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聞足下之名及相識,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實迹而較之,然後決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範希文貶官後,與足下相見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爲人。予始聞之,疑是戲言;及見師魯,亦說足下深非希文所爲,然後其疑遂決。希文平生剛正、好學、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觸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爲辨其非辜,又畏有識
識者之責己,遂随而诋之,以爲當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剛果懦軟,禀之于天,不可勉強。雖聖人亦不以不能責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懼饑寒而顧利祿,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禍,此乃庸人之常情,不過作一不才谏官爾。雖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責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無愧畏,便毀其賢以爲當黜,庶乎飾己不言之過。夫力所不敢爲,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
且希文果不賢邪?自三四年來,從大理寺丞至前行員外郎,作待制日,日備顧問,今班行中無與比者。是天子驟用不賢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賢以爲賢,是聰明有所未盡。足下身爲司谏,乃耳目之官,當其驟用時,何不一爲天子辨其不賢,反默默無一語;待其自敗,然後随而非之。若果賢邪?則今日天子與宰相以忤意逐賢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則足下以希文爲賢,亦不免責;以爲不賢,亦不免責,大抵罪在默默爾。
昔漢殺蕭望之與王章,計其當時之議,必不肯明言殺賢者也。必以石顯、王鳳爲忠臣,望之與章爲不賢而被罪也。今足下視石顯、王鳳果忠邪?望之與章果不賢邪?當時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禍而不谏,亦必曰當誅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視之,果當誅邪?是直可欺當時之人,而不
可欺後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懼後世之不可欺邪?況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來,進用谏臣,容納言論,如曹修古、劉越雖殁,猶被褒稱。今希文與孔道輔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時,遇納谏之聖主如此,猶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聞禦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職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爾。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無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當去之,無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貶官,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谏官,是足下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爾。所可惜者,聖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書在史冊,他日爲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責賢者備。今某區區猶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絕足下,而不以賢者責也。若猶以謂希文不賢而當逐,則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爾。願足下直攜此書于朝,使正予罪而誅之,使天下皆釋然知希文之當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論希文之事。時坐有他客,不能盡所懷。故辄布區區,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譯文及注釋譯文 歐陽修叩頭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歲時,家住随州,看到天聖二年進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當時我年紀輕,尚未與别人結交,
又住在僻遠的地方,隻聽說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葉道卿、鄭天休等人,因文學著名于世,因此這次進士考試號稱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單單沒有突出的可以稱道的地方,我因而懷疑您不知是怎樣一個人。以後過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師,您已擔任了禦史裏行,可還是沒有機會與您見一次面。隻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師魯打聽您的賢與不賢,師魯說您“正直有學問,是一位君子”。我還有些懷疑。所謂正直,就是不可彎曲;所謂有學問,就一定能明辨是非。憑借着不可屈服的氣節,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擔任谏官的職務,卻随波逐流默默無言,與一般人沒有任何區别,這果真是賢者嗎?這不能不使我懷疑啊!自從您擔任了谏官以後,我們才認識了。您一臉正氣,縱論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揚正義,貶斥奸邪,沒有一點謬論。啊,據有這樣的辨才向人顯示,誰會不愛戴您呢?雖然是我,也私下認爲您大概是個真君子吧?這是我自從聽說您的姓名直到與您認識,十四年中卻有三次懷疑的情況。如今推究您的實際行爲再來仔細分析,然後斷然肯定您不是個君子。
前幾天範希文貶官以後,我和您在安道家中會面,您極力诋毀譏笑希文的爲人。我開頭聽到這些話,還懷疑您是講着玩的。等到碰見師魯,
他也說您極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爲,然後我就不再懷疑了。希文平生剛正、好學、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終如一,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爲正直敢言觸怒了宰相得到罪責,您既不能爲他辨明無罪,又害怕有識之士會責備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來诋毀他,認爲他應當受到貶斥,這真是太奇怪了。說起人的性格,剛正果敢,怯懦軟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強改變。雖然是聖人,也不會用辦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辦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愛惜官位,害怕忍饑受凍,顧念利益俸祿,因而不敢稍有違反宰相以緻受刑遭禍。這也是平庸之輩的常情,隻不過是做了一個不稱職的谏官罷了。雖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憐憫你的無能,而不會用必須辦到來要求您的。如今卻不是這樣,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沒有一絲一毫的羞愧畏懼,随意诋毀希文的賢能,認爲他應當遭受貶斥,希望以此掩蓋自己不據理力争的過錯。應該說,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隻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罷了。而用小聰明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那就成了君子的敵人了。
況且希文難道真的不賢嗎?從三、四年以來,從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員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時候,每天備作皇帝的顧問,如今同僚中沒有能與他相比的人。這難道是天子倉促起用不
賢之人嗎?假使天子把不賢之人當作賢人,那是聰明之中的疏忽。您身爲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當希文倉促間被起用之時,爲什麽不馬上爲天子辨明他的不賢,反而默默地不講一句話。等到他自己失敗了,然後跟着别人說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賢人,那麽如今天子和宰相因爲他違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賢人,您就不得不出來講話。如此說來,那麽您認爲希文賢,也不免遭受責備;認爲希文不賢,也不免遭受責備,大概您的過錯就在于默默無言罷了。
從前漢王朝殺害蕭望之和王章,估計當時朝廷中的議論,必然不肯明确地說是殺了賢者。相反必然把石顯、王鳳說成是忠臣,而蕭望之和王章作爲不賢之人而遭受罪罰。如今您真把石顯、王鳳看作是忠臣嗎?蕭望之與王章真的不賢嗎?當時也有谏官,他們必定不肯承認是害怕災禍而不向天子進言,也必定會說蕭望之、王章應該被殺而不值得提出意見的。如今您看,他們真的該殺嗎?那是隻可欺騙當時的人們,而不可欺騙後代的。如今您又想欺騙現在的人們,就不怕後代人的不可欺騙嗎?何況現在的人也未必就能欺騙啊。
我恭敬地以爲,當今皇帝即位以來,進用谏官,采納意見,如曹修古、劉越雖然已經去世,還被人們稱揚。如今希文與孔道輔都由于敢于進谏而被
提拔任用。您幸運地生于此時,碰到如此能聽取意見的聖主,尚且不敢說一句話,爲什麽呢?前幾天又聽說禦史台在朝廷中貼出布告,告誡百官不可超越本職談論政事,這樣,能夠提意見的隻有谏官了。假如您又不說話,那麽天下就沒有可以說話的人了。您在谏官那個位置上卻不說話,就應該離職,不要妨害勝任谏官之職的他人。昨天安道遭到貶谪,師魯也等候着罪責,您還能夠有臉面去見士大夫們,出入朝廷號稱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事了。所可惜的是,聖朝有事情,谏官不說而讓别人去說,這種事情記載在史書上,以後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按照《春秋》的法則,對賢者要求詳盡周全。如今我還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夠向天子進一言,不忍心就與您決絕,而不拿賢者來要求您。倘若您還認爲希文不賢而應當斥逐,那麽我今天如此爲他說話,那是朋黨邪惡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帶着這封信到朝廷上去,讓天子判定我的罪過而殺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應當被斥逐,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幾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議論希文的事情。當時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暢所欲言。因此就寫了區區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歐陽修再拜。
注釋高司谏(jiàn):即高若讷,字敏
之,并州榆次(今屬山西)人,時任右司谏。足下:古代同輩相稱的敬詞。天聖:宋仁宗的年號(—年)。接:交往。宋舍人兄弟:指宋庠、宋祁兄弟,安陸(今屬湖北)人,均爲北宋文學家。舍人:官名,在中書省掌制诰等事務。葉道卿:即葉清臣,字道卿,長洲(今江蘇昊縣)人,曾官翰林學士。鄭天休:即鄭戬,字天休,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吏部侍郎、樞密副使。得人:指錄取到有才學的人。廁:參與。卓卓:優秀突出。更:經過。禦史裏行:宋朝以寄祿官階低者爲禦史時,稱裏行。禦史:掌管監察的官。尹師魯:即尹洙,字師魯。曾官起居舍人,後貶爲筠州酒稅。賢否(pǐ):好壞。否:壞、惡。屈曲:搖擺。言事之官:指禦史台、谏院等機構中的官員(禦史、谏官),文中指禦史。俯仰:指随人高下,沒有主見。侃(kǎn)然正色:剛直嚴肅的樣子。前世事:指前代的事。曆曆:清清楚楚。較:對照、考查。決:斷然,确然。範希文:即範仲淹,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官至參知政事,死後谥“文正”。安道:即餘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時任集賢校理。本末:指臨事知本末輕重。非辜(gū):無辜,無罪。禀(bǐng):承受。忤(wǔ):觸犯,違背。不才谏官:不稱職的谏
官。闵(mǐn):同“憫”,可憐,同情。便(pián)毀:随意诋毀。不逮(dài):不及。文:掩飾。賊:害蟲,敗類。大理寺丞:中央司法機構的官員。前行員外郎:指吏部員外郎。前行:唐宋時六部分爲前行、中行和後行三等,吏部屬前行。待制:宋朝在各殿閣皆設待制之官,備皇帝顧問之用。班行(háng):班次行列,文中指同僚。驟用:破格迅速提升。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西南)人。漢宣帝時任太子太傅,後受宣帝遺诏輔佐幼主。王章:字仲卿,钜平(今山東甯陽)人。漢成帝時爲京兆尹,後因論帝舅大将軍王風專權,被誣死于獄中。計:估計。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劉越:字子長,大名(今屬河北)人。當章獻太後垂簾聽政,曹修古任禦史知雜事,上書請太後還政,被貶興化軍。榜:通告。安道貶官:範仲淹遭貶後,餘靖上言論救,被貶爲監筠州酒稅。師魯待罪:尹洙也上疏,自列于範黨,後亦遭貶。區區:忠誠專一。朋邪之人:與壞人勾結之人。誅(zhū):處分、斥責。釋然:明白的樣子。布:陳達。區區:自謙詞,文中指微不足道的意見。不宣:不盡述了,舊時書信末尾常用的套語。
創作背景《與高司谏書》作于景祐三年(1036年)。當時主張改革政治的範仲淹因
批評弊政,與宰相呂夷簡發生沖突。範仲淹由此被貶饒州知州。這時候,身爲谏官的高若讷,面對範仲淹被貶的錯誤處置,非但不谏,反而落井下石。作者對此非分不滿,于是寫下這封信給高若讷。
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谥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轼、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将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轼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
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
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译文及注释译文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
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凭借着不可屈服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等到碰见师鲁,
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奇怪了。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强改变。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备作皇帝的顾问,如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这难道是天子仓促起用不
贤之人吗?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从前汉王朝杀害萧望之和王章,估计当时朝廷中的议论,必然不肯明确地说是杀了贤者。相反必然把石显、王凤说成是忠臣,而萧望之和王章作为不贤之人而遭受罪罚。如今您真把石显、王凤看作是忠臣吗?萧望之与王章真的不贤吗?当时也有谏官,他们必定不肯承认是害怕灾祸而不向天子进言,也必定会说萧望之、王章应该被杀而不值得提出意见的。如今您看,他们真的该杀吗?那是只可欺骗当时的人们,而不可欺骗后代的。如今您又想欺骗现在的人们,就不怕后代人的不可欺骗吗?何况现在的人也未必就能欺骗啊。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
提拔任用。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
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注释高司谏(jiàn):即高若讷,字敏
之,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时任右司谏。足下:古代同辈相称的敬词。天圣:宋仁宗的年号(—年)。接:交往。宋舍人兄弟:指宋庠、宋祁兄弟,安陆(今属湖北)人,均为北宋文学家。舍人:官名,在中书省掌制诰等事务。叶道卿:即叶清臣,字道卿,长洲(今江苏昊县)人,曾官翰林学士。郑天休:即郑戬,字天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吏部侍郎、枢密副使。得人:指录取到有才学的人。厕:参与。卓卓:优秀突出。更:经过。御史里行:宋朝以寄禄官阶低者为御史时,称里行。御史:掌管监察的官。尹师鲁:即尹洙,字师鲁。曾官起居舍人,后贬为筠州酒税。贤否(pǐ):好坏。否:坏、恶。屈曲:摇摆。言事之官:指御史台、谏院等机构中的官员(御史、谏官),文中指御史。俯仰:指随人高下,没有主见。侃(kǎn)然正色:刚直严肃的样子。前世事:指前代的事。历历:清清楚楚。较:对照、考查。决:断然,确然。范希文:即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死后谥“文正”。安道:即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时任集贤校理。本末:指临事知本末轻重。非辜(gū):无辜,无罪。禀(bǐng):承受。忤(wǔ):触犯,违背。不才谏官:不称职的谏
官。闵(mǐn):同“悯”,可怜,同情。便(pián)毁:随意诋毁。不逮(dài):不及。文:掩饰。贼:害虫,败类。大理寺丞:中央司法机构的官员。前行员外郎:指吏部员外郎。前行:唐宋时六部分为前行、中行和后行三等,吏部属前行。待制:宋朝在各殿阁皆设待制之官,备皇帝顾问之用。班行(háng):班次行列,文中指同僚。骤用:破格迅速提升。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汉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后受宣帝遗诏辅佐幼主。王章:字仲卿,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成帝时为京兆尹,后因论帝舅大将军王风专权,被诬死于狱中。计:估计。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刘越:字子长,大名(今属河北)人。当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曹修古任御史知杂事,上书请太后还政,被贬兴化军。榜:通告。安道贬官:范仲淹遭贬后,余靖上言论救,被贬为监筠州酒税。师鲁待罪:尹洙也上疏,自列于范党,后亦遭贬。区区:忠诚专一。朋邪之人:与坏人勾结之人。诛(zhū):处分、斥责。释然:明白的样子。布:陈达。区区:自谦词,文中指微不足道的意见。不宣:不尽述了,旧时书信末尾常用的套语。
创作背景《与高司谏书》作于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主张改革政治的范仲淹因
批评弊政,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范仲淹由此被贬饶州知州。这时候,身为谏官的高若讷,面对范仲淹被贬的错误处置,非但不谏,反而落井下石。作者对此非分不满,于是写下这封信给高若讷。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