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火_闲逸日记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日记>闲逸日记

灶火

发布时间:2019-02-19 09:15:25

分类:闲逸日记发布者:放开那位大婶
很是喜歡燒竈火。年前臘月二十六放假回到鄉下老家 ,正趕上妻子忙活着蒸包子、煮大肉、炸麻花、竄丸子。。。看她忙的團團轉,便自覺去門外抱了一捆柴禾,放在鍋竈前燒火。點燃一把麥稭摻上花生秧做引草,幹枯了的棗枝桃枝頃刻被引燃,在竈火裏發出哔哔啵啵聲響,竈膛裏四處蹿動着一尾尾調皮的金黃色火苗,倏忽便攏聚成了一條火舌,急切地狂吻鍋底,廚房刹那間彌漫了淡淡的煙香。咪着眼靜靜看着躍動的火苗,思緒蓦地被眼前的一膛烈火灼燒的隐約疼痛起來。很小的時候,我就學會了燒火。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家在生産隊裏是人口最多的一家。由于家裏男孩子多,又一個個都處在吃飽了丢下飯碗 、到外面玩跑一圈 回家就饑的年齡,所以,我們家用的是一口八印鍋。我們姊妹五個,加上父母和奶奶,全家八口人,做飯的擔子就我奶奶一人挑着。我們都在上學 ,爹娘一天三晌下地幹活掙工分,根本顧不上做飯。留在我現在記憶中 ,我娘就沒怎麽下過廚房,常常是下晌回到家,我奶奶也做好了飯。我奶奶出生望族,大家閨秀,是個很要強又很能幹的女人,性子很烈,極愛面子,那時的她已是年過花甲。今天我們吃馍、吃面條都有現成的去買去換,那時是全要靠自己用力氣去擀面條,去和面蒸馍。這樣一大家子人的飯對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那是怎樣的一種艱辛和勞累啊。我很心疼奶奶,于是,在一天中午放學後,我看奶奶正在擀面條,就說:奶奶,我給你燒鍋吧!奶奶說:去去,你小孩子家,會燒啥鍋啊,玩去吧!我說:沒事兒,我會燒。奶奶說:你一個小子家,可不敢學燒鍋啊,将來讓你妹妹學燒。我問:爲啥?奶奶說:好腱子不拉磨,好男人不幹女人活,這竈火窩裏不是男人呆的地方。我上小學的時候,全國正搞“批林批孔”運動,老師整天在學校教我們肅清孔老二的流毒。我頂了奶奶一句:奶奶,你這是孔老二流毒,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奶奶一聽大怒,順手掂起手中的擀面杖罵道:孔聖人你也敢罵,我打死你個小龜孫。。。。。吓得我一溜跟頭跑出了家門。在我們姊妹五個中,奶奶最疼愛我和妹妹。爲了不讓奶奶那麽勞累,我還是學會了燒火。記得第一次燒鍋時,我塞了滿滿一竈膛柴禾,一盒火柴快要劃光了,卻怎麽也點不着火,隻冒青煙,不見火頭,剛見火頭,用風匣一拉就滅;滅了再點,點着還滅。這時奶奶從外面進來,看我弄得滿臉是灰,被煙熏得兩眼落淚,心疼地說:我的小祖宗啊,誰讓你給我燒火啊!邊說邊把竈膛裏的柴禾退出了一大半。邊退邊唠叨:你這樣把鍋底堵死了,火能着?記着:人要實,火要虛。柴禾少點,當中空着才好點着。。。。。。說着,一根火柴便把火點着了。冬天特别愛燒鍋,因爲在竈火前暖和。每到冬天,我們姊妹五個放學後都會像小貓一樣,蜷縮在竈火窩裏,有的拉風匣,有的往竈膛裏添柴禾。幾個孩子叽叽喳喳的歡叫聲,和着風匣的“撻——撻”聲,竈火的“呼——呼”聲,構成一幅充滿童趣稚意的圖畫。每當這時,我奶奶總會微笑着看着我們,說:你們長大了還能像現在這樣就好了。春天夏天做好飯我們都端着碗去門外吃,左鄰右舍也是家門口就是飯場。唯有冬天,做好飯就在竈台前支一張小桌,關上廚屋們,就着竈火的暖氣,一家人圍坐桌旁又說又笑地吃飯。一次吃飯時我給我爹說:趕明年開春天暖和了把咱家的鍋再壘壘吧?爹問其故。我說:咱門兒上的人都說俺二叔家的鍋台窄,我看咱家的也不寬,拆了再把鍋台壘的寬些。聽了我的話,我奶奶和我爹娘都笑了起來。原來,在村裏,說誰家摳門、小氣,容不得下人吃飯,就說:這家的鍋台窄。二叔家因爲剛娶了兒媳婦,二嬸在門兒上總說兒媳吃得多,人們都說他家鍋台真窄狹。結婚分家時,爹給我買了口三印鍋,砌了個小竈台。爹說,你們人不多,就這就夠用了。爹很遺憾地說:去趕了幾次集,沒見有賣風匣的。我順牆給你壘個煙囪吧,這樣就不用風匣了。咱家那個風匣還得用,不能分給你。我說:沒事。沒了風匣,在坐在竈前燒鍋時,總感覺缺少些什麽,心裏不免有些淡漠。因爲分開家,就我和妻子兩個人,沒少幾次鍋,改用煤球做飯了。再後來,液化氣取代了煤球。電磁爐又取代了液化氣。竈火也隻有在過年時偶爾用上一用。炊具是真的越來越現代化了,但總覺得用這些東西做熟了的飯菜沒有竈火做熟的香。那竈火熬出來的玉米糁子,那竈火炖出來的燴菜,那竈火蒸出這些原因都是來的發面窩窩。。。。。。現在想起來,吃一口就隻能是一種奢侈的妄想。一次在賓館吃飯,面對滿滿一桌子美味佳肴,大家都直喊沒胃口。于是,幾個人喝着小酒分析現在這飯菜爲什麽不好吃了。有人說:現在還是生活好了,過去炒菜時,用個小油撇子,在鍋裏滴上幾滴油,感覺菜很香,現在炒一碗菜放一兩油,也沒那味道;有人說:現在主要是小鍋化了,過去哪有什麽鋁鍋銅鍋不鏽鋼鍋啊,就鐵鍋,還是鐵鍋做的好吃。。。。。。 感覺說的這些原因都是,又似乎覺得又都不是。後來沒事時認真想了一下,突然恍然大悟:我輩不是神仙,盡是些靠食人間煙火生存繁衍的凡夫俗子,現在做飯隻有火沒有煙了,沒有了人間煙火,做的飯能會好吃得了嗎?進入二十一世紀,那曾經養活了我們祖先、滋潤了我們童年少年 時代的竈火,離我們已漸行漸遠,甚至連記憶也變得 恍惚和模糊起來。不要說城市,甚至在鄉村業已多半人家沒有了竈台。風匣,對孩子們來說,今後怕是隻有查字典才能知道是一種什麽東西。就是我們家的竈火,一年也真用不了幾次。幾次想要拆除掉,心裏隐約總是舍不得,看見竈台,總有一種親近真切的莫名情感。竈火燃燒着了我的記憶,大鍋裏的油喝着我的記憶一起沸騰起來。當妻子将幾隻麻花放進鍋裏時,“嗤——啦”一聲脆響,廚房裏小院裏到處洋溢着油香。飄逸的油香和着竈火的煙香一起翻滾,“年”的味道也濃烈起來。
很是喜欢烧灶火。年前腊月二十六放假回到乡下老家 ,正赶上妻子忙活着蒸包子、煮大肉、炸麻花、窜丸子。。。看她忙的团团转,便自觉去门外抱了一捆柴禾,放在锅灶前烧火。点燃一把麦秸掺上花生秧做引草,干枯了的枣枝桃枝顷刻被引燃,在灶火里发出哔哔啵啵声响,灶膛里四处蹿动着一尾尾调皮的金黄色火苗,倏忽便拢聚成了一条火舌,急切地狂吻锅底,厨房刹那间弥漫了淡淡的烟香。咪着眼静静看着跃动的火苗,思绪蓦地被眼前的一膛烈火灼烧的隐约疼痛起来。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烧火。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家在生产队里是人口最多的一家。由于家里男孩子多,又一个个都处在吃饱丢下饭碗 、到外面玩跑一圈 回家就饥的年龄所以,我们家用的是一口八印锅。我们姊妹五个,加上父母奶奶全家八口人,做饭的担子就我奶奶一人挑着。我们都在上学 ,爹娘一天三晌下地干活挣工分,根本顾不上做饭。留在我现在记忆中 ,我娘就没怎么下过厨房,常常是下晌回到家,我奶奶也做好了饭。我奶奶出生望族,大家闺秀,是个很要强又很能干的女人,性子很烈,极爱面子,那时的她已是年过花甲。今天我们吃馍、吃面条都有现成的去买去换,那时是全要靠自己用力气去擀面条,去和面蒸馍。这样一大家子人的饭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那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和劳累啊。我很心疼奶奶,于是,在一天中午放学后,我看奶奶正在擀面条,就说:奶奶,我给你烧锅吧!奶奶说:去去,你小孩子家,会烧啥锅啊,玩去吧!我说:没事儿,我会烧。奶奶说:你一个小子家,可不敢学烧锅啊,将来让你妹妹学烧。我问:为啥?奶奶说:好腱子不拉磨,好男人不干女人活,这灶火窝里不是男人呆的地方。我上小学的时候,全国正搞“批林批孔”运动,老师整天学校教我们肃清孔老二的流毒。我顶了奶奶一句:奶奶,你这是孔老二流毒,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奶奶一听大怒,顺手掂起手中的擀面杖骂道:孔圣人你也敢骂,我打死你个小龟孙。。。。。吓得我一溜跟头跑出了家门。在我们姊妹五个中,奶奶最疼爱我和妹妹。为了不让奶奶那么劳累,我还是学会了烧火。记得第一次烧锅时,我塞了满满一灶膛柴禾,一盒火柴快要划光了,却怎么也点不着火,只冒青烟,不见火头,刚见火头,用风匣一拉就灭;灭了再点,点着还灭。这时奶奶从外面进来,看我弄得满脸是灰,被烟熏得两眼落泪,心疼地说:我的小祖宗啊,谁让你给我烧火啊!边说边把灶膛里的柴禾退出了一大半。边退边唠叨:你这样把锅底堵死了,火能着?记着:人要实,火要虚。柴禾少点,当中空着才好点着。。。。。。说着,一根火柴便把火点着了。冬天特别爱烧锅,因为在灶火前暖和。每到冬天,我们姊妹五个放学后都会像小猫一样,蜷缩在灶火窝里,有的拉风匣,有的往灶膛里添柴禾。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欢叫声,和着风匣的“挞——挞”声,灶火的“呼——呼”声,构成一幅充满童趣稚意的图画。每当这时,我奶奶总会微笑着看着我们,说:你们长大了还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春天夏天做好饭我们都端着碗去门外吃,左邻右舍也是家门口就是饭场。唯有冬天,做好饭就在灶台前支一张小桌,关上厨屋们,就着灶火的暖气,一家人围坐桌旁又说又笑地吃饭。一次吃饭时我给我爹说:赶明年开春天暖和了把咱家的锅再垒垒吧?爹问其故。我说:咱门儿上的人都说俺二叔家的锅台窄,我看咱家的也不宽,拆了再把锅台垒的宽些。听了我的话,我奶奶和我爹娘都笑了起来。原来,在村里,说谁家抠门、小气,容不得下人吃饭,就说:这家的锅台窄。二叔家因为刚娶了儿媳妇,二婶在门儿上总说儿媳吃得多,人们都说他家锅台真窄狭。结婚分家时,爹给我买了口三印锅,砌了个小灶台。爹说,你们人不多,就这就够用了。爹很遗憾地说:去赶了几次集,没见有卖风匣的。我顺墙给你垒个烟囱吧,这样就不用风匣了。咱家那个风匣还得用,不能分给你。我说:没事。没了风匣,在坐在灶前烧锅时,总感觉缺少些什么,心里不免有些淡漠。因为分开家,就我和妻子两个人,没少几次锅,改用煤球做饭了。再后来,液化气取代了煤球。电磁炉又取代了液化气。灶火也只有在过年时偶尔用上一用。炊具是真的越来越现代化了,但总觉得用这些东西做熟了的饭菜没有灶火做熟的香。那灶火熬出来的玉米糁子,那灶火炖出来的烩菜,那灶火蒸出这些原因都是来的发面窝窝。。。。。。现在想起来,吃一口就只能是一种奢侈的妄想。一次在宾馆吃饭,面对满满一桌子美味佳肴,大家都直喊没胃口。于是,几个人喝着小酒分析现在这饭菜为什么不好吃了。有人说:现在还是生活好了,过去炒菜时,用个小油撇子,在锅里滴上几滴油,感觉菜很香,现在炒一碗菜放一两油,也没那味道;有人说:现在主要是小锅化了,过去哪有什么铝锅铜锅不锈钢锅啊,就铁锅,还是铁锅做的好吃。。。。。。 感觉说的这些原因都是,又似乎觉得又都不是。后来没事时认真想了一下,突然恍然大悟:我辈不是神仙,尽是些靠食人间烟火生存繁衍的凡夫俗子,现在做饭只有火没有烟了,没有了人间烟火,做的饭能会好吃得了吗?进入二十一世纪,那曾经养活了我们祖先、滋润了我们童年少年 时代的灶火,离我们已渐行渐远,甚至连记忆也变得 恍惚和模糊起来。不要说城市,甚至在乡村业已多半人家没有了灶台。风匣,对孩子们来说,今后怕是只有查字典才能知道是一种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家的灶火,一年也真用不了几次。几次想要拆除掉,心里隐约总是舍不得,看见灶台,总有一种亲近真切的莫名情感。灶火燃烧着了我的记忆,大锅里的油喝着我的记忆一起沸腾起来。当妻子将几只麻花放进锅里时,“嗤——啦”一声脆响,厨房里小院里到处洋溢着油香。飘逸的油香和着灶火的烟香一起翻滚,“年”的味道也浓烈起来。

善建者行

善建者行 “善”需要耐心与毅力,“建”需要勇气和眼光,然后收获“行”。这恰恰是调研组的这几天日程的生动体现。我是一个社会型的人,每个人都面对着弗罗斯特...[全文阅读]

温情岁月,煮字为念

  一笺红尘小字,抹去藏于心底的忧伤,如水般澄澈的岁月里,文字成了唯一的诉说,唯一的陪伴,折纸为安,煮字为念。一字一句,句句深情,一行一段,段段牵念。    ——题记 ...[全文阅读]

南冥有鱼,北城有雪

  这个城市的雪,我等了两年,就像等一个情深的爱人,等一个迟迟不肯赴约的故人。爱人来了又去,故人聚了又散。    在恬淡无忧的早晨里,雪终于把所有的荒芜都掩埋身...[全文阅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今年夏天,我参加了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风向标”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如今已是下乡活动的第六天。经过这几天的历练,我感触良多。来下乡...[全文阅读]

以文字激扬青春

迎着晨曦,拖着行李,带着充满期待的心,“暖阳”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的“三下乡”之旅。前往之前,我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申请担任新闻组组长。经过一...[全文阅读]

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一路走来,路过了风风雨雨,沐浴了彩虹之光。不变的是日出日落,善变的是沧桑的岁月。无论红尘深几丈,首先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么你还有...[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灶火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224455.html

上一篇:踏雪寻梅

下一篇:五月单五

闲逸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闲逸日记文章

精选闲逸日记

经典日记分类阅读

闲逸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