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岁月_爱情日记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日记>爱情日记

我们的青春岁月

发布时间:2019-03-04 09:27:42

分类:爱情日记发布者:龙的传人
那年,她第三次換工作,辦公室就在他的隔壁。   公司集會。其時已是6月天。酒店走廊上盛開的栀子花香氣逼人。他說,他們學校也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樹:“是清朝年間的吧,粗壯得需兩雙手臂方能合攏。”她接口道:“是明末的,國家二級保護文物。”他驚詫不已,小公司能遇到校友,幾萬分之一的概率。她還知道他那時在栀子樹下與不同女子的約會,擁抱。甚至接吻。酒宴結束時,他微醉,堅持要送校友回家。他們乘同一輛的士,一手之距。還未到她住處,他已酣睡不醒。先送他回出租房,他倍感歉意,從車窗扔進一張百元鈔票:“不好意思。應該我送你的。”像政客口中的“I'm sorry”,非常誠摯也非常虛假的道歉。她收好,夾在書縫。   自此。你來我往,感情便如輕音樂一般在兩人之間浮浮沉沉。   28歲的愛情,早已不像校園裏那樣來得純粹簡單。他們有相同的經濟基礎。相似的年齡。一大把未知的前途……他感到蹊跷,現代都市觀念前衛的她還是處女之身。而她,那一夜隻是陶醉地伏在他年輕光潔的身軀上,不讓他入睡,聽他講過去的點點滴滴。   他生在廣州的一條小巷裏,父母早逝,車禍。他靠微薄的撫恤金度日,惟一可依靠的就是奶奶。還有他小學時所走過的路,彎彎曲曲的小巷,最喜歡穿也是他不得不經常穿的校服,他能記得的街坊鄰居,孤獨憂郁的中學時光,大學裏的懵懂情事,他以前的兩次工作……是他前半生的全部。她喜歡聽這些瑣碎的細節。遙遠的,于他早已成爲先秦先漢,是天涯,模糊無影。她卻從來沒有過厭倦,如是反複直到于她近如樓下的街市。他以爲女人其實都是這樣,關注細節。隻要她回到他們同居的小屋。她身上總是罩着他寬大的襯衫,兩隻長袖在胸前打結。像他從後面的抱擁。腳下套着他的拖鞋,幾乎整隻腳都長長地從前面露出來。她說她小時候習慣了穿爸爸的衣服,其實,她隻是想和他更親近。   在家裏,她就像換了另一個人,小貓小狗樣膩在他的身旁。沒有了工作中獨當一面的風風火火。有一點她記得很清楚,那就是,從不涉及自己的從前。他隻知道她的現在,她從小到大她的獨立,仿佛孤女。   公司要派一個熟悉廣州的人去開拓市場。他回來征求意見。她很清楚,廣州是他的家,還有他對這份頗具挑戰性工作的向往。好在他每個月必須親自回來向總公司彙報,分開的時間并不太長久。   那邊的工作漸漸做得風生水起,這是她早就預料到的,沒有人比她更相信他的能力。他被提爲公司的副總,全權負責廣州的公司。爲了照顧他,她也被調去做他的助手。他曾經問過她的理想,簡單到他唾手可得。一套房屋。有單獨的小院,院子裏種上高大的栀子樹。他笑,她已經甘心成爲俗氣的小婦人。他卻野心勃勃豪氣沖天,要加班,要應酬,要休閑……家庭以外的生活她已無法介入。他不時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電話,用内地人難懂的廣東話。漸漸大張旗鼓,坦蕩地坐在她身邊與她們交換那些柔軟複雜的俚語。但是他也清楚,她溫柔細膩本分持家。是做妻子的最好人選。身邊的那些環肥燕瘦。即便是剛剛取得聯系的大學初戀。也隻是他風花雪月的一次排練。徐靜蕾來廣州做宣傳。廣東影院将全線上演徐靜蕾的新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他最喜歡的女演員,她憂郁不苟言笑的青春。仿佛是她。那也是她最喜歡的一部小說。講一個女子與傾慕的男子短暫的情欲,成就她一生的回憶。電影的情節在書信中緩緩展開:“沒有一個女子像我這樣死心塌地地。這樣舍身忘己地愛過你。我對你從不變心,過去是這樣。現在是,将來也是。因爲在世界上沒有什麽東西可以比得上一個孩子暗中懷有的不爲人所覺察的愛情,因爲這種愛情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這和一個成年婦女那種欲火熾烈,不知不覺中貪求無厭的愛完全不同。”   情暖一生的童年片斷,6年的隐忍,暧昧的報社小閣樓,寒冷與溫暖交織的小酒館……她最能理解電影鏡頭的語言,在包廂裏暗暗攥緊他的手,十指相扣,不留空隙。那女子的第一夜是情到深處的奉獻。第:二夜是放縱也是她最後的一搏。在這個流行一夜情的時代。一夜的幸福能給誰一生的熱情?燈光起來,他看到她淚光潋滟,疼惜地将她擁在懷裏:“乖,這是電影,是藝術。别這樣。”晚上,他專心地在家裏陪她。她去衛生間洗浴,她的手機有來電,濃重低沉的彩鈴《十年》。他接起來。濃重的廣東話問候,問她有沒有時間回來看奶奶。他倉惶失措,平時肆無忌憚地廣東話調情,她都清清楚楚地捉在心裏,卻不留一絲痕迹,鎮定從容。   那一夜,他也不讓她睡覺,逼她講她的過去。她想起不久前他在初戀情人面前的廣東話歡言:“其實我們倆才是最有緣分的人,以前,現在。”她當時隻是在一邊苦笑,要說緣分中的前一個字,她比誰都體會更深。   她其實也住在他熟悉的廣州,與他隻隔一條窄窄的弄巷。一個巷南一個巷北。她每天都繞很遠的路去上學,隻是想看到他桀骜不馴的少年模樣。整個小學,他們在同一所學校就讀,不同的班級。也交談過的,她記不清内容了。是一次暴雨,積水滬毀了路面,他背她過了那道小溝。他當然沒想到,她一直在等他。中學。他們考進不同的學校,他的學校就在她學校的斜對面。也是在那一年。他的父母車禍緻死。靈堂就設在他家門前,附近的小孩子都惟恐避之不及,她倒好。連續3天。站在靈堂的對面遠遠地張望,陪他度過恐懼的晚上。   她上初二那年,父母調到北方的城市,她卻倔強地留在了奶奶家。終于離他近了些,因爲。他也是和奶奶相依爲命。那一年,他讀初三。每個晚上,她都要溜進他學校的操場,坐在空無人迹沒有燈光的看台上看他跑步。那是他最喜歡的運動,孤獨的,自己與自己抗争。她看着他的頭發長了又短短了又長,聲音變了,短短的胡須蓄起了,頭發也留長了。正是桀骜不馴的年齡,眼睛乜斜着,嘴角輕輕上揚,帶一點痞痞的笑,模樣如街頭小流氓無二。他當然沒有注意到,她同剛也在他的周圍發育,胸脯鼓起來,眼神飄起來。高考結束,她比他還急切地去學校看榜。那所北京的高校在她心中紮了根。她發誓,一定要考入他的學校,不錯過他的每一個成長足迹。   第二年,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普通中學裏的普通學生會考入那所北京名校。她成爲學校的英雄,名字和照片被張揚地懸挂在一直很陰暗的學校宣傳欄裏。校長請她給新生做報告,她到底辭掉,誰不知道她是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信念的女孩子,她不能教壞自己的學妹,說她心裏的目标隻是一個人。一個考入那所名校的男生。她當然也轟動了那條小巷。那個暑假他碰巧沒有回來,錯過了她人生中惟一的一次高潮。大學裏,她畏手畏腳,眼睜睜地看着他的兩段愛情開始,結束。她買了望遠鏡,說是拿來看窗外的風景。誰也不知道她的目标其實隻有一處,栀子樹。他總是在那兒等待,在栀子樹下與不同的女生親密。隻有在望遠鏡裏,她才能肆意地把他拉近、拉近,近到看得清他臉上的茸毛。然後,她會在人去之後的栀子樹下徘徊,流連。比他更熟悉栀子花哪一天有了新綠,哪一天開合。而她。根本無法納入他的視線。沒有亮麗的身線,也缺少青春的張揚。
那年,她第三次换工作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   公司集会。其时已是6月天。酒店走廊上盛开的栀子花香气逼人。他说,他们学校也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是清朝年间的吧,粗壮得需两双手臂方能合拢。”她接口道:“是明末的,国家二级保护文物。”他惊诧不已,小公司能遇到校友,几万分之一的概率。她还知道他那时在栀子树下与不同女子的约会拥抱。甚至接吻。酒宴结束时,他微醉,坚持要送校友回家。他们乘同一辆的士,一手之距。还未到她住处,他已酣睡不醒。先送他回出租房,他倍感歉意,从车窗扔进一张百元钞票:“不好意思。应该我送你的。”像政客口中的“I'm sorry”,非常诚挚也非常虚假的道歉。她收好,夹在书缝。   自此。你来我往,感情便如轻音乐一般在两人之间浮浮沉沉。   28岁的爱情早已不像校园里那样来得纯粹简单。他们有相同的经济基础。相似的年龄。一大把未知的前途……他感到蹊跷,现代都市观念前卫的她还是处女之身。而她,那一夜只是陶醉地伏在他年轻光洁的身躯上,不让他入睡,听他讲过去的点点滴滴。   他生在广州的一条小巷里,父母早逝,车祸。他靠微薄的抚恤金度日,惟一可依靠的就是奶奶。还有他小学时所走过的路,弯弯曲曲的小巷,最喜欢穿也是他不得不经常穿的校服,他能记得的街坊邻居,孤独忧郁的中学时光,大学里的懵懂情事,他以前的两次工作……是他前半生的全部。她喜欢听这些琐碎的细节。遥远的,于他早已成为先秦先汉,是天涯,模糊无影。她却从来没有过厌倦,如是反复直到于她近如楼下的街市。他以为女人其实都是这样,关注细节。只要她回到他们同居小屋。她身上总是罩着他宽大的衬衫,两只长袖在胸前打结。像他从后面的抱拥。脚下套着他的拖鞋,几乎整只脚都长长地从前面露出来。她说小时候习惯了穿爸爸衣服,其实,她只是想和他更亲近。   在家里,她就像换了另一个人,小猫小狗样腻在他的身旁。没有了工作中独当一面的风风火火。有一点她记得很清楚,那就是,从不涉及自己的从前。他只知道她的现在,她从小到大她的独立,仿佛孤女。   公司要派一个熟悉广州的人去开拓市场。他回来征求意见。她很清楚,广州是他的家,还有他对这份颇具挑战性工作的向往。好在他每个月必须亲自回来向总公司汇报分开的时间并不太长久。   那边的工作渐渐做得风生水起,这是她早就预料到的,没有人比她更相信他的能力。他被提为公司的副总,全权负责广州的公司。为了照顾他,她也被调去做他的助手。他曾经问过她的理想,简单到他唾手可得。一套房屋。有单独的小院,院子里种上高大的栀子树。他笑,她已经甘心成为俗气的小妇人。他却野心勃勃豪气冲天,要加班,要应酬,要休闲……家庭以外的生活她已无法介入。他不时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电话,用内地人难懂的广东话。渐渐大张旗鼓,坦荡地坐在她身边与她们交换那些柔软复杂的俚语。但是他也清楚,她温柔细腻本分持家。是做妻子的最好人选。身边的那些环肥燕瘦。即便是刚刚取得联系的大学初恋。也只是他风花雪月的一次排练。徐静蕾来广州做宣传。广东影院将全线上演徐静蕾的新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他最喜欢的女演员,她忧郁不苟言笑的青春。仿佛是她。那也是她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讲一个女子与倾慕的男子短暂的情欲,成就她一生的回忆。电影的情节在书信中缓缓展开:“没有一个女子像我这样死心塌地地。这样舍身忘己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现在是,将来也是。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完全不同。”   情暖一生的童年片断,6年的隐忍,暧昧的报社小阁楼,寒冷与温暖交织的小酒馆……她最能理解电影镜头的语言,在包厢里暗暗攥紧他的手,十指相扣,不留空隙。那女子的第一夜是情到深处的奉献。第:二夜是放纵也是她最后的一搏。在这个流行一夜情的时代。一夜的幸福能给谁一生的热情?灯光起来,他看到她泪光潋滟,疼惜地将她拥在怀里:“乖,这是电影,是艺术。别这样。”晚上,他专心地在家里陪她。她去卫生间洗浴,她的手机来电,浓重低沉的彩铃《十年》。他接起来。浓重的广东话问候,问她有没有时间回来看奶奶。他仓惶失措,平时肆无忌惮地广东话调情,她都清清楚楚地捉在心里,却不留一丝痕迹,镇定从容。   那一夜,他也不让她睡觉,逼她讲她的过去。她想起不久前他在初恋情人面前的广东话欢言:“其实我们俩才是最有缘分的人,以前,现在。”她当时只是在一边苦笑,要说缘分中的前一个字,她比谁都体会更深。   她其实也住在他熟悉的广州,与他只隔一条窄窄的弄巷。一个巷南一个巷北。她每天都绕很远的路去上学,只是想看到他桀骜不驯的少年模样。整个小学,他们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不同的班级。也交谈过的,她记不清内容了。是一次暴雨积水沪毁了路面,他背她过了那道小沟。他当然没想到,她一直在等他。中学。他们考进不同的学校,他的学校就在她学校的斜对面。也是在那一年。他的父母车祸致死。灵堂就设在他家门前,附近的小孩子都惟恐避之不及,她倒好。连续3天。站在灵堂的对面远远地张望,陪他度过恐惧的晚上。   她上初二那年,父母调到北方的城市,她却倔强地留在了奶奶家。终于离他近了些,因为。他也是和奶奶相依为命。那一年,他读初三。每个晚上,她都要溜进他学校的操场,坐在空无人迹没有灯光的看台上看他跑步那是他最喜欢的运动,孤独的,自己与自己抗争。她看着他的头发长了又短短了又长声音变了,短短的胡须蓄起了,头发也留长了。正是桀骜不驯的年龄,眼睛乜斜着,嘴角轻轻上扬,带一点痞痞的笑,模样如街头小流氓无二。他当然没有注意到,她同刚也在他的周围发育,胸脯鼓起来,眼神飘起来。高考结束,她比他还急切地去学校看榜。那所北京高校在她心中扎了根。她发誓,一定要考入他的学校,不错过他的每一个成长足迹。   第二年,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普通中学里的普通学生会考入那所北京名校。她成为学校的英雄,名字和照片被张扬地悬挂在一直很阴暗的学校宣传栏里。校长请她给新生做报告,她到底辞掉,谁不知道她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女孩子,她不能教坏自己的学妹,说她心里的目标只是一个人。一个考入那所名校的男生。她当然也轰动了那条小巷。那个暑假他碰巧没有回来,错过了她人生中惟一的一次高潮。大学里,她畏手畏脚,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两段爱情开始,结束。她买了望远镜,说是拿来看窗外的风景。谁也不知道她的目标其实只有一处,栀子树。他总是在那儿等待,在栀子树下与不同的女生亲密。只有在望远镜里,她才能肆意地把他拉近、拉近,近到看得清脸上的茸毛。然后,她会在人去之后的栀子树下徘徊,流连。比他更熟悉栀子花哪一天有了新绿,哪一天开合。而她。根本无法纳入他的视线。没有亮丽的身线,也缺少青春的张扬。

改变自己

感觉就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心好冷。 本来,我为了快乐去娱乐,却变成了不快乐,我真的令人太失望了。 我应该大量的去接受一切,但是我还是像以往一样,不顺心就发...[全文阅读]

回忆的心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无法用文字来记载我的爱情。是文字太过无力不足以表达我的爱,还是我忘记了我的爱情。    看着曾经用文字记录的甜蜜,想起那时的他...[全文阅读]

指尖,将情愫打结

  一    后来  我满世界奔跑  寻找你的影子  你一直在闪躲  我恍悟  我把你放错位置  那一夜  走完同一条街  回到两个世界      二...[全文阅读]

思念的距离

四十五度角的上方...[全文阅读]

那年那月那日

女孩说,我要个包包。男孩说恩,这个号看,适合你买这个吧!女孩说我要新鞋子,男孩说,不行,人家说了买鞋子你会跑的,我可不想你离开我。女孩说我就要嘛,男孩说好,咱买! ...[全文阅读]

我所付出过的一切,我都不后悔

  在这样的时刻醒来,5点36分    猝不及防的就想起了记忆里的那个他,还有曾经的那个自己。曾经也是异地狗的我,总会在周末的大清晨,踏上去另一座城市的列车,即使...[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们的青春岁月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88983.html

上一篇:飞去的连衣裙

下一篇:情人节里的那一朵血色月季

爱情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爱情日记文章

精选爱情日记

经典日记分类阅读

爱情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