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03 07:01:3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繁华的夜景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譯文及注釋

譯文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蔔吉兇。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别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注釋(1)放言:言論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2)君:您,這裏指作者的好友元稹。(3)法:辦法,方法。(4)決:決定,解決,判定。(5)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猶豫不定。(6)鑽龜、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蔔的方法,鑽龜殼後看其裂紋占蔔吉兇,或拿蓍草的莖占蔔吉兇。這裏是指求簽問蔔。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7)試:試驗,檢驗。(8)辨:辨别,鑒别。(9)材:木材,這裏指枕木和樟木。(10)期:期限。(11)篡(cuàn):篡位,臣子奪取君主的權位。(12)向使:假如,如果,假使。(13)便:就。(14)複:又。(15)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爲王,周公攝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說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來

來。後來成王發現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16)王莽(mǎng):漢元帝皇後侄。典故:王莽在篡奪政權之前,爲了收攬人心,常以謙恭退讓示人,後來終于篡漢自立,改國號爲“新”。

鑒賞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曆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隻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詩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僞。這是用詩的形式對他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在表現手法上,雖以議論爲主,但行文卻極爲曲折,富有情味。“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斷的事是很多的,大家當然希望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方法。“不用鑽龜與祝蓍”。先說不用什麽,而該用什麽,卻不徑直說出。這就使詩歌有曲折、有波瀾,對讀者也更有吸引力。詩的第二、三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

出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僞優劣隻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以上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确性,然後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确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曆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漢朝政權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漢書》說他“爵位愈尊,節操愈謙”。但曆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僞,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這是全篇的關鍵句。“決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僞。真僞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爲一時表面現象所蒙蔽,不辨真僞,冤屈好人。

  詩的意思極爲明确,出語卻曲折委婉。從正面、反面叙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體事

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其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讀者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創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貶爲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來表示他的心情。過了五年,白居易被貶爲江州司馬。這時元稹聞訊後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寫下五首《放言》詩來奉和。此詩爲第三首。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注释

译文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1)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2)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3)法:办法,方法。(4)决:决定,解决,判定。(5)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6)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7)试:试验,检验。(8)辨:辨别,鉴别。(9)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10)期:期限。(11)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12)向使:假如,如果,假使。(13)便:就。(14)复:又。(15)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

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16)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鉴赏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

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

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7315.html

上一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