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6 18:17:4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茶淡情浓

出自宋代鄭文寶的《柳枝詞》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将離恨過江南。賞析

  該詩首句是說一隻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表現的是一個“等”字。“亭亭”多用來形容姑娘之苗條、靓麗,作者卻用來描寫船,可見作者的構思不同一般。“系”的後面省略了賓語,與劉禹錫的“隻有垂楊绾别離”手法相同,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筆老到,布局精巧。該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已暗示了所系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别的風俗,因爲“柳”諧“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聯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圖。

  次句以“直待”接續,回答了等的對象:行人,也就是将要離開家鄉的人。在船将發未發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别,做最後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别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裏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爲了排遣離憂。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畫舸”停在水中這一特寫背景下,創立了似乎是遊春的場面,而下句轉入離别,出現心理的反差,離别的黯然銷魂的

的意況隐現在句中。這兩句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這裏不說人有情而怨别,卻怪畫船無情,無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寫離别。第三句在首句“點染的畫船上做文章,說不管煙波浩渺,不管風風雨雨,行人終将離去,畫船帶走的隻是離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

  末句将抽象的離恨,化爲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寫船帶走行人,也不寫行人的離恨,而是說船帶走的是離恨,多了一層轉折,加深了意境。同時把離愁悲恨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實在的物質,可以放在船上運走,就更爲奇妙。此詩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離愁别恨變成有分量的東西,可用船來載,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現了心中的凄苦,爲人所稱道。這一手法爲後代詩人借鑒。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複的。

  該詩全篇構思精巧,把無形的别情寫得具體、有形。作者用到如下幾種手法:一是第四句中的“載”字,把抽象的别情化爲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同時也顯示出别情的沉重。這一形象化的說法,後來常被詩人所仿效;二是移情于物。似

乎是無情的畫舸,在經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後,隻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人情無奈,遷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蘊藉。三是七絕詩通常分爲兩節,前兩句與後兩句間有一個轉折,而此詩一氣而下,使我們直覺得相别之幹脆、舟行之飛速,不容人有絲毫的纏綿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濃重的怨别之意。

創作背景

  北宋開寶八年(975)宋滅南唐後,鄭文寶仍被宋朝廷錄用,被任命廣文館生。爲此詩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寫詩人在運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離情别恨。

作者簡介

鄭文寶(953~1013)字仲賢,一字伯玉,汀洲甯化(今屬福建)人,鄭彥華子。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師事徐铉,仕南唐爲校書郎,曆官陝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善篆書,工琴,以詩名世,風格清麗柔婉,所作多警句,爲歐陽修、司馬光所稱賞。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出自宋代郑文宝的《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赏析

  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

  次句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

的意况隐现在句中。这两句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无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

  末句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也不写行人的离恨,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多了一层转折,加深了意境。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实在的物质,可以放在船上运走,就更为奇妙。此诗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可用船来载,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为人所称道。这一手法为后代诗人借鉴。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复的。

  该诗全篇构思精巧,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有形。作者用到如下几种手法: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这一形象化的说法后来常被诗人所仿效;二是移情于物。似

乎是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三是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

创作背景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作者简介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6642.html

上一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