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08:05:4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素笺生花

出自宋代程垓的《最高樓·舊時心事》

舊時心事,說着兩眉羞。長記得、憑肩遊。缃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幾番行,幾番醉,幾番留。也誰料、春風吹已斷。又誰料、朝雲飛亦散。天易老,恨難酬。蜂兒不解知人苦,燕兒不解說人愁。舊情懷,消不盡,幾時休。譯文及注釋

譯文過去的心事啊,說起來令人害羞,常常記得,我們倆并肩賞遊,穿着缃裙羅襪漫步在桃花盛開的岸邊,薄薄的青衫輕羅小扇輕歌曼舞在杏花樓,有多少遍遊賞,多少回沉醉,多少次挽留。有誰料到,往事讓春風吹斷,還有誰想到,美好的朝雲飛逝流散,老天容易衰老,離恨消除卻難,蜂兒啊不懂得人們的痛苦,燕兒啊不懂得人們的憂傷,留戀昔日的情懷啊,何時才能消完?

注釋最高樓:詞牌名。南宋後作者較多,以《稼軒長短句》爲準。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過片錯葉二仄韻。體勢輕松流美,漸開元人散曲先河。憑肩:肩靠着肩,形容極爲親密的樣子。缃(xiāng)裙:淺黃色的裙子。羅襪:絲襪。朝雲:朝雲暮雨的略語,象征愛情生活。

賞析

  這首詞,遣字造句,通俗易懂,但其章法藝術卻獨具一格,曲盡其情。上片起句“舊時心事,說着兩眉羞”,開門見山,直說心事,直披胸坎,爲全詞之綱,以下文字皆由此生發,

,深得詞家起句之法。“舊時”,爲此詞定下了“回憶”的筆調,“長記得”以下至上片結句,都是承此筆勢,轉入回憶,并且皆由“長記得”三字領起。作者所回憶的内容,是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使他長留記憶中的兩年事,一是遊樂,一是離别,前者是最痛快的,後者是最痛苦的。他以這樣的一喜一悲的典型事例,概括了他與她的悲歡離合的全過程。寫遊樂,他所記取的是最親密的形式—“憑肩遊”,和最美好的形象—“缃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因系戀人春遊,所以用筆輕盈細膩,極盡溫柔細膩情态,心神皆見,濃滿視聽。寫其離别,則用了三個短促頓挫、叠次而下的三字句:“幾番行,幾番醉,幾番留。”作者寫離别,沒有作“執手相看淚眼”之類的率直描述,而是選取了“行”、“醉”、“留”三個方面的行動,并皆以“幾番”加以修飾,從而揭示情侶雙方分離時心靈深處的痛苦和依依不舍。作者在《酷相思》中曾說:“欲住也,留無計。”“醉”可能是無計可生時的一“計”。這些行動,都是“幾番”重複,其對愛情的纏綿執着,便不言而喻了。作者寫離别,僅用了九個字,卻能一波三折,且将寫事抒情熔爲一爐,的确是詞家正宗筆法。作者在寫遊樂和離别時,都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前者“

缃裙”雲雲,通過外表情态的描繪,嬌女步春的形象,飄然如活;後者則主要是寫男方的凄苦形象,而側重于靈魂深處的刻畫。

  上片的回憶,尤其是對那愉快、幸福時刻的回憶,對于詞的下片所揭示的作者的愛情悲劇及其給予作者的無可彌縫的感情創傷,是必不可少的,回憶愈深,愈美,愈見離别之苦和怨思之深。這正是詞家所追求的抑揚頓挫之法。

  下片起句以有力的大轉折筆法寫作者的愛情悲劇。

  “春風”、“朝雲”,皆以喻愛情。但是,好景未長,往日的眷戀,那缃裙羅襪、薄衫輕扇的形象,便一如春風之吹斷,朝雲之飛散,一去不複返了,悲劇,釀成了。作者用“也誰料”、“又誰料”反複申說事出意外,深沉的悲痛之情亦隐含其間。“天易老”以下直至煞尾,都是抒發作者在愛情破滅之後難窮難盡的“恨”、“苦”、“愁”,而行文之間,亦頗見層次。“天易老,恨難酬”,總寫愁恨這深。這句承風斷雲飛的愛情悲劇而來,同時也是下文抒寫愁恨的總提,是承上啓下的關鍵句。“蜂兒”、“燕兒”兩句,是寫心底的愁苦無處訴說,亦不爲他人所理解,蜂、燕以物喻人,婉轉其辭。作者當時的孤獨凄苦和怨天尤人的情緒由此可見。這種境遇,自然就更進一步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從而激蕩出結句“

舊情懷,消不盡,幾時休”的感慨。這個結句,既與起句“舊時心事”相照應,收到結構上首尾銜接、一氣卷舒之效,更重要的是它以重筆作結,迷離怅惘,含情無限,含恨無窮,得白居易《長恨歌》結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意,詞人對舊情的懷戀與執着,于此得到進一步表現。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這首詞的章法結構是頗具特色的。它不僅脈理明晰,而且能一波三折,層層脫換;虛實輕重(上片回憶是虛寫,爲襯筆;下片是實寫,爲重筆),頓挫開合,相映成趣。這種章法藝術是爲表現情旨枉曲、凄婉溫細的思想内容而設的。而這種章法藝術,也确實較好地表現了這種内容,直使全詞寫得忽喜忽悲,乍遠乍近,語雖淡而情濃,事雖淺而言深,遂使全詞成爲藝術佳作。

  這首詞的另一個藝術特點是對句用得較多、較好。第一是較多。詞中的“缃裙羅襪桃花岸”與“薄衫輕扇杏花樓”爲對,“天易老”與“恨難酬”爲對,“春風吹已斷”與“朝雲飛亦散”爲對,“蜂兒不解知人苦”與“燕兒不解說人愁”爲對。第二是用得較好。最值得一提的是“缃裙”兩句。這兩句全是名詞性的偏正結構的詞組成對。“裙”是缃色(缃,淺黃色)的裙,“襪”是羅料(羅,質地輕柔、有椒眼花紋的絲織品)

的襪,“衫”是“薄衫”,“扇”是“輕扇”,僅此四個詞組,就把一個花枝招展、袅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成功地塑造出來。“桃花岸”對“杏花樓”,是其暢遊之所。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句之中沒用一個動詞,卻把動作鮮明的遊樂活動寫了出來。這裏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造詞本領。“春風”兩句,也頗見功底。“春風”、“朝雲”作爲愛情的化身,與“缃裙”、“薄衫”兩句極爲協調。作者把“春風”與“吹已斷”、“朝雲”與“飛亦散”這兩組美好與殘破本不相容的事物現象分别容納在兩句之中,并且相互爲對,所描繪的物象和所創造的氣氛都是悲慘的,用以喻愛情悲劇,極爲貼切。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還有,這首詞的對句,都是用在需要展開抒寫的地方,不管是描摹物象還是創造氣氛,都可以起到單行的散體所起不到的作用。這都是這首詞的對句用得較好的表現。當然,這首詞并非完美無缺,确實存在一些不容否定的缺點,主要體現在:一是還缺乏開闊手段,即對句所容納的生活面還嫌狹小;二是近曲。這兩點不足,從“蜂兒”、“燕兒”一對中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但是,瑕不掩瑜,它并未影響到這首詞的藝術整體,這首詞仍不失爲一篇佳作。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據《詞苑叢

談》載,作者早年在成都曾與一位錦江歌伎相戀,别時爲賦《酷相思》(月桂霜林寒欲墜)以寄意。這首詞爲其多年之後的憶舊之作。

作者簡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遊臨安,陸遊爲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裏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餘頃歲遊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出自宋代程垓的《最高楼·旧时心事》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译文及注释

译文过去的心事啊,说起来令人害羞,常常记得,我们俩并肩赏游,穿着缃裙罗袜漫步在桃花盛开的岸边,薄薄的青衫轻罗小扇轻歌曼舞在杏花楼,有多少遍游赏,多少回沉醉,多少次挽留。有谁料到,往事让春风吹断,还有谁想到,美好的朝云飞逝流散,老天容易衰老,离恨消除却难,蜂儿啊不懂得人们的痛苦,燕儿啊不懂得人们的忧伤,留恋昔日的情怀啊,何时才能消完?

注释最高楼:词牌名。南宋后作者较多,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二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凭肩:肩靠着肩,形容极为亲密的样子。缃(xiāng)裙:浅黄色的裙子。罗袜:丝袜。朝云:朝云暮雨的略语,象征爱情生活。

赏析

  这首词,遣字造句,通俗易懂,但其章法艺术却独具一格,曲尽其情。上片起句“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开门见山,直说心事,直披胸坎,为全词之纲,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深得词家起句之法。“旧时”,为此词定下了回忆”的笔调,“长记得”以下至上片结句,都是承此笔势,转入回忆,并且皆由“长记得”三字领起。作者所回忆的内容,是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使他长留记忆中的两年事,一是游乐,一是离别,前者是最痛快的,后者是最痛苦的。他以这样的一喜一悲的典型事例,概括了他与她的悲欢离合的全过程。写游乐,他所记取的是最亲密的形式—“凭肩游”,和最美好的形象—“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因系恋人春游,所以用笔轻盈细腻,极尽温柔细腻情态,心神皆见,浓满视听。写其离别,则用了三个短促顿挫、迭次而下的三字句:“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作者写离别,没有作“执手相看泪眼”之类的率直描述,而是选取了“行”、“醉”、“留”三个方面的行动,并皆以“几番”加以修饰,从而揭示情侣双方分离时心灵深处的痛苦和依依不舍。作者在《酷相思》中曾说:“欲住也,留无计。”“醉”可能是无计可生时的一“计”。这些行动,都是“几番”重复,其对爱情的缠绵执着,便不言而喻了。作者写离别,仅用了九个字,却能一波三折,且将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确是词家正宗笔法。作者在写游乐和离别时,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前者“

缃裙”云云,通过外表情态的描绘,娇女步春的形象,飘然如活;后者则主要是写男方的凄苦形象,而侧重于灵魂深处的刻画。

  上片的回忆,尤其是对那愉快、幸福时刻的回忆,对于词的下片所揭示的作者的爱情悲剧及其给予作者的无可弥缝的感情创伤,是必不可少的,回忆愈深,愈美,愈见离别之苦和怨思之深。这正是词家所追求的抑扬顿挫之法。

  下片起句以有力的大转折笔法写作者的爱情悲剧。

  “春风”、“朝云”,皆以喻爱情。但是,好景未长,往日的眷恋,那缃裙罗袜、薄衫轻扇的形象,便一如春风之吹断,朝云之飞散,一去不复返了,悲剧,酿成了。作者用“也谁料”、“又谁料”反复申说事出意外,深沉的悲痛之情亦隐含其间。“天易老”以下直至煞尾,都是抒发作者在爱情破灭之后难穷难尽的“恨”、“苦”、“愁”,而行文之间,亦颇见层次。“天易老,恨难酬”,总写愁恨这深。这句承风断云飞的爱情悲剧而来,同时也是下文抒写愁恨的总提,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句。“蜂儿”、“燕儿”两句,是写心底的愁苦无处诉说,亦不为他人所理解,蜂、燕以物喻人,婉转其辞。作者当时的孤独凄苦和怨天尤人的情绪由此可见。这种境遇,自然就更进一步增加了他内心的痛苦,从而激荡出结句“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的感慨。这个结句,既与起句“旧时心事”相照应,收到结构上首尾衔接、一气卷舒之效,更重要的是它以重笔作结,迷离怅惘,含情无限,含恨无穷,得白居易《长恨歌》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意,词人对旧情的怀恋与执着,于此得到进一步表现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首词的章法结构是颇具特色的。它不仅脉理明晰,而且能一波三折,层层脱换;虚实轻重(上片回忆是虚写,为衬笔;下片是实写,为重笔),顿挫开合,相映成趣。这种章法艺术是为表现情旨枉曲、凄婉温细的思想内容而设的。而这种章法艺术,也确实较好地表现了这种内容,直使全词写得忽喜忽悲,乍远乍近,语虽淡而情浓,事虽浅而言深,遂使全词成为艺术佳作。

  这首词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对句用得较多、较好。第一是较多。词中的“缃裙罗袜桃花岸”与“薄衫轻扇杏花楼”为对,“天易老”与“恨难酬”为对,“春风吹已断”与“朝云飞亦散”为对,“蜂儿不解知人苦”与“燕儿不解说人愁”为对。第二是用得较好。最值得一提的是“缃裙”两句。这两句全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的词组成对。“裙”是缃色(缃,浅黄色)的裙,“袜”是罗料(罗,质地轻柔、有椒眼花纹的丝织品)

的袜,“衫”是“薄衫”,“扇”是“轻扇”,仅此四个词组,就把一个花枝招展、袅娜多姿的美女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桃花岸”对“杏花楼”,是其畅游之所。更值得注意的是,两句之中没用一个动词,却把动作鲜明的游乐活动写了出来。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造词本领。“春风”两句,也颇见功底。“春风”、“朝云”作为爱情的化身,与“缃裙”、“薄衫”两句极为协调。作者把“春风”与“吹已断”、“朝云”与“飞亦散”这两组美好与残破本不相容的事物现象分别容纳在两句之中,并且相互为对,所描绘的物象和所创造的气氛都是悲惨的,用以喻爱情悲剧,极为贴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还有,这首词的对句,都是用在需要展开抒写的地方,不管是描摹物象还是创造气氛,都可以起到单行的散体所起不到的作用。这都是这首词的对句用得较好的表现。当然,这首词并非完美无缺,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否定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还缺乏开阔手段,即对句所容纳的生活面还嫌狭小;二是近曲。这两点不足,从“蜂儿”、“燕儿”一对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但是,瑕不掩瑜,它并未影响到这首词的艺术整体,这首词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据《词苑丛

谈》载,作者早年在成都曾与一位锦江歌伎相恋,别时为赋《酷相思》(月桂霜林寒欲坠)以寄意。这首词为其多年之后的忆旧之作。

作者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5599.html

上一篇: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