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14:34:3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蓝海

出自唐代杜甫的《小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岸容待臘将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譯文及注釋

譯文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将回來了。刺繡女工因白晝變長而可多繡幾根五彩絲線,吹管的六律已飛動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臘月快點的過去,好讓柳樹舒展枝條,抽出新芽,山也要沖破寒氣,好讓梅花開放。我雖然身處異鄉,但這裏的景物與故鄉的沒有什麽不同之處,因此,讓小兒斟上酒來,一飲而盡。

注釋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說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五紋:指五色彩線。《唐雜錄》載,冬至後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添弱線:古代女工刺繡,因冬至後,白天漸長,就可以多繡幾根絲線。葭:初生的蘆葦。琯:古代樂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動浮灰:古時爲了預測時令變化,将蘆葦莖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節氣到來,律管内的灰就相應飛出。浮灰:一作“飛灰”。臘:臘月。雲物:景物。鄉國:家鄉。覆:傾,倒。

賞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節氣和自然環境,詩人墨客們都會感歎時光與人生,感歎歲末與寒冬,讴歌冬至節。詩聖杜甫《小至》

》詩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說前一天)。

  《小至》寫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将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裏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詩的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但雲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裏孕育着春天氣氛的基調是一緻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适心情。

  全詩緊緊圍繞“小至”的時令,叙事、寫景、抒感,充滿着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開篇二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是說冬至後白晝漸長,陽氣漸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遠了。作者以詠歎筆調點明“陽生春來”與冬至的詩題緊扣,作爲總起。中間兩聯:“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将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聯,直承首聯“冬至”的自然節令特征;頸聯,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征;最後是尾聯:“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結。在這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讓兒子取酒來盡飲吧!“事”、“景”、“感”三者烘托,從中可自然地悟出詩人寫的隻能是“小至”時令,而斷非其他什麽節候,這正是詩人感受敏銳,立意高遠,選材

典型,熱愛生活的不俗體現,正是:“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寫的。那時杜甫生活比較安定,心情也比較舒暢。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译文及注释

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注释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五纹:指五色彩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腊:腊月。云物:景物。乡国:家乡。覆:倾,倒。

赏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

》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

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5451.html

上一篇: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