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6 14:30:0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你是我的风景

出自唐代張仲素的《春閨思》

袅袅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鑒賞

  唐代邊境戰争頻仍,後來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他的這類作品,除《春閨思》外。還有《秋閨思》、《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傳誦至今。

  本詩寫征人妻子在春天裏思念丈夫的心态。詩的開頭,緊緊扣住一個"春"字來寫。"袅袅城邊柳,青青陌上桑",爲我們展現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樹随風搖曳的情态,"城邊"則交代了具體的環境。柳樹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寫對象。詩人在此既是寫實,同時也蘊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樹的千絲萬絮,不正隐含着對征人的"千思萬緒"嗎?在這種場合提及柳樹,的确耐人尋味。第二句寫到桑樹,以便爲下句"采葉"作鋪墊。"青青"是形容桑葉茂盛的樣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這同樣是實中見虛的寫法。句中"陌上桑"一語,本是漢《樂府·相和曲》名,一日《豔歌羅敷行》。晉·崔豹《古今注·音樂》中說:"《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爲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爲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于陌上。趙王登台,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詩

詩人在此除了實寫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達女主人公對丈夫的忠貞不二之情。

  第三、四兩句從寫景轉爲寫人。"提籠忘采葉",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生動畫畫:采桑女手提竹籠而立,卻忘了采摘桑葉。這是一尊多麽純潔美麗的雕像!《詩經·卷耳》有句雲:"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上古時代的女子因懷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婦人因思親而顧不上采桑葉。這其間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們的感情特征竟是這樣驚人的相似。

  第四句"昨夜夢漁陽"補出"忘采葉"的真正原因,同時也點明了本詩的主題。"漁陽"是征戍之地,是親人所去之地。關河萬裏,隻有夢中才能前往。昨夜夢中相見,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繞在腦際。"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難怪主人公要"提籠忘采葉"了。

  這首詩雖篇幅短小,但構思新巧,剪裁精工,畫面鮮麗,蘊意深遠,是值得一讀的好詩。

創作背景

  唐代邊境戰争頻仍,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這首《春閨思》就是這類作品,其具體創作時間暫時難以考證。

作者簡介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

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爲武甯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袅袅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将士的戰鬥精神。

出自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鉴赏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他的这类作品,除《春闺思》外。还有《秋闺思》、《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本诗写征人妻子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诗的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句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诗

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第三、四两句从写景转为写人。"提笼忘采叶",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诗经·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上古时代的女子因怀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妇人因思亲而顾不上采桑叶。这其间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们的感情特征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第四句"昨夜梦渔阳"补出"忘采叶"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题。"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关河万里,只有梦中才能前往。昨夜梦中相见,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绕在脑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难怪主人公要"提笼忘采叶"了。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画面鲜丽,蕴意深远,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创作背景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这首《春闺思》就是这类作品,其具体创作时间暂时难以考证。

作者简介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

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4253.html

上一篇: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