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8 21:20:3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凝望流年

出自唐代岑參的《宿鐵關西館》

馬汗踏成泥,朝馳幾萬蹄。雪中行地角,火處宿天倪。塞迥心常怯,鄉遙夢亦迷。那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賞析

  岑參首次出塞,寫過許多報繪邊塞生活,抒發懷鄉之情的優秀作品。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篇,寫千裏行軍途中對故園的懷戀。

  詩的首聯寫清晨行軍圖景。初赴邊塞,千裏行軍,可記載的很多,詩人舍掉其他事物,僅從戰馬汗水落地,又踏成泥水這一細節寫起,從而突出行軍的急促和艱苦,描寫是極真切的,沒有切身的感受是寫不出的。之後,詩人才又補寫一筆;“朝馳幾萬蹄”,不僅點出時間:清晨,事件:行軍,而且以“幾萬蹄”交代出形馳之遠,與“朝馳”相映襯進一步突出行軍之急切,同時把首句細節描寫與長途行軍這一巨大場景聯系在一起。這兩句僅從馬蹄着筆寫馬,而赴邊将士行軍的急切和艱苦卻已經表現很好了,似特寫鏡頭,渲染急促格調,帶起全篇。

  詩的次兩句回顧行軍途中經曆。“地角”、“天倪”都極言邊塞之遠,而“雪中”、“火處”則形成鮮明對照,寫出邊遠行軍途中氣候變化的懸殊,從而用概括的筆墨爲上文行軍提供了一個特征十分突出的廣闊背景。一“行”,一“宿”,概括了行軍途中單調而又艱苦的生活,聯系“朝馳幾萬蹄”一句

句,可知“宿”是多麽的短暫,而“行”又是怎樣的長久。如果說首句寫的是次句的一個細節,那麽首聯所寫的就不過是次聯所瀉的長途行軍的一個極爲普通的剪影了。至此鞍馬風塵,餐風宿露的長途行軍圖景已寫得十分突出。

  在前四句描寫千裏行軍的基礎上,後四句轉寫遠赴邊塞的鄉思。“塞迥”和“鄉遙”承上文“地角”和“天倪”而來,是觸動詩人情思的客觀因索,“心”和“夢”都寫詩人情懷,轉得極爲自然。而一“怯”、一“迷”又細緻入微地寫出了初出邊塞的詩人對環境的陌生和畏懼,對故鄉的夢繞魂牽而又難以歸去。詩的最後兩句寫宿鐵關西館時的懷鄉之館:“哪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照應題目點出月夜和鐵關。詩人宿于邊塞,唯以望月寄托懷鄉之情,而又不寫自己望月,卻反寫明月有情伴随自己,從而使自己更添鄉思,望的是“故園月”,想的是故鄉情,把思鄉之情寫得很含蓄,很深切。

  這首詩寫塞上行軍,從“胡朝至夜,層層歸結到“宿”字上,既有細節描繪,又有場景概括。寫鄉思,既有直接點示,又以景物烘托,寫得十分生動,也十分含薔。全詩八句,前六句描繪出籠時情景與心情,最後才以景物暗示出“宿”字,結構較别緻。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岑參抱着建功

立業的志向,離開京師長安赴安西都護府上任。岑參途中在鐵門關客舍中投宿,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爲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爲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爲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出自唐代岑参的《宿铁关西馆》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赏析

  岑参首次出塞,写过许多报绘边塞生活,抒发怀乡之情的优秀作品。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写千里行军途中对故园的怀恋。

  诗的首联写清晨行军图景。初赴边塞,千里行军,可记载的很多诗人舍掉其他事物,仅从战马汗水落地,又踏成泥水这一细节写起,从而突出行军的急促和艰苦,描写是极真切的,没有切身的感受是写不出的。之后,诗人才又补写一笔;“朝驰几万蹄”,不仅点出时间:清晨,事件:行军,而且以“几万蹄”交代出形驰之远,与“朝驰”相映衬进一步突出行军之急切,同时把首句细节描写与长途行军这一巨大场景联系在一起。这两句仅从马蹄着笔写马,而赴边将士行军的急切和艰苦却已经表现好了,似特写镜头,渲染急促格调,带起全篇。

  诗的次两句回顾行军途中经历。“地角”、“天倪”都极言边塞之远,而“雪中”、“火处”则形成鲜明对照,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从而用概括的笔墨为上文行军提供了一个特征十分突出的广阔背景。一“行”,一“宿”,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联系“朝驰几万蹄”一句

句,可知“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怎样的长久。如果说首句写的是次句的一个细节,那么首联所写的就不过是次联所泻的长途行军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剪影了。至此鞍马风尘,餐风宿露的长途行军图景已写得十分突出。

  在前四句描写千里行军的基础上,后四句转写远赴边塞的乡思。“塞迥”和“乡遥”承上文“地角”和“天倪”而来,是触动诗人情思的客观因索,“心”和“梦”都写诗人情怀,转得极为自然。而一“怯”、一“迷”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初出边塞的诗人对环境的陌生和畏惧,对故乡的梦绕魂牵而又难以归去。诗的最后两句写宿铁关西馆时的怀乡之馆:“哪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照应题目点出月夜和铁关。诗人宿于边塞,唯以望月寄托怀乡之情,而又不写自己望月,却反写明月有情伴随自己,从而使自己更添乡思,望的是“故园月”,想的是故乡情,把思乡之情写得很含蓄,很深切。

  这首诗写塞上行军,从“胡朝至夜,层层归结到“宿”字上,既有细节描绘,又有场景概括。写乡思,既有直接点示,又以景物烘托,写得十分生动,也十分含蔷。全诗八句,前六句描绘出笼时情景与心情,最后才以景物暗示出“宿”字,结构较别致。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

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都护府上任。岑参途中在铁门关客舍中投宿,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2583.html

上一篇: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