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9 22:31:05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滿江紅·山居即事》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更何處、一雙鸂鶒,故來争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滿,秧新谷。閑日永,眠黃犢。看雲連麥壟,雪堆蠶簇,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爲未足何時足。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譯文及注釋譯文幾隻輕盈的鷗鳥飛來,把滿湖碧綠澄澈的湖水都擾動了。還有不知哪裏來的一雙紫鴛鴦,也故意加進來逐水嬉戲,争鬧不休。我一面細讀《離騷》,一面舉杯痛飲;在飽看翠竹之餘,也不推辭各種肉食關味。附近還有一道瀑布,猶如明珠飛濺,供我觀賞,它不停地傾瀉着,日日足有三千斛。春天,雨水豐足,新播下的谷種長出了碧綠的秧苗;進入農閑的時節,小黃牛懶散地打着瞌睡。地裏的麥子熟了,有如連綿不斷的黃雲;蠶房裏白花花的新繭簇擁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經可以滿足了;如粟壞帶不滿足 那什麽時候井滿足夠。幾位老農見我閑着沒事,就邀我到東園去走走,說是枇杷已經熟了。
注釋一泓(hóng):一片清水從诃中所寫“被野老、們扶入東園”的情況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鉛山的帶湖。鸂(xī)鶒(chì):水鳥。又名紫鴛鴦。故來:常來,說是特意來,也通。
。飽看修竹何妨肉:蘇轼《綠筠軒》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辛詞則謂賞竹和食肉兩不相礙。修:高。斛(hú):古代以十鬥爲一斛。後又改爲五鬥。秧(yāng)新谷:稻子長出新的秧苗。閑日永:因爲沒事幹,覺得日子長。犢(dú):小牛。雪堆蠶簇(cù):白花花的新繭簇擁着,恰似堆堆白雪。雲連麥壟:田野成熟的麥子,像連天的黃雲。枇杷(pí pá):一種水果。
鑒賞本詞題目爲“山居即事”,詞的内容扣緊題目來寫,描寫老詞人初夏季節的山居生活清閑情景,表現老詞人滿足于這風景優美、人情淳樸的山村生活環境的安适情懷。
上片主要描寫初夏季節優美的自然風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環境的清幽絕塵和自我情懷的自然惬意。起二韻筆中帶趣,曲折起伏地寫出水鳥飛來瓢泉碧水潭中的風景,動中含靜。寫輕鷗飛來,群集水面,劃破瓢泉如鏡子似的碧水的優美景象。一語“點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靜如鏡與現在的漣漪乍起就都表現出來了。這是破靜入動的第一層意思。其次,輕鷗的到來,不僅會有動作,而且會有聲音,輕鷗的鳴叫詞面雖然未寫,但是,它們的聲音自然被暗融于畫面中。這是瓢泉景象由靜入動的第二層意思。所以,第一韻就已生意畢出。接韻更“錦上添
花”,寫不常見的一雙紫鴛鴦飛來與輕鷗争浴的景象。“更何處”一語,體現出詞人看見紫鴛鴦比看見常見的輕鷗更爲欣喜的感情。“故來”一詞,也是語中含情,仿佛這多情的紫鴛鴦,有意趕熱鬧、有意要令詞人開心。起頭才兩韻,就已經把水鳥畢集的景象寫得極爲熱鬧。第三韻不再以景顯情,而是直接轉回自身,寫自身自然惬意的心境。本來,讀《離騷》的行爲本身,是胸中塊壘轉借《離騷》發,但是此處因爲借用了一個“讀《騷》痛飲爲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體語境又是那樣安适,主旨又是談論滿足的境界者。至于“看竹”一句,則是在蘇轼的原詩上再翻進一層,不僅表現他比蘇轼更趨于達觀、對“看竹”與“吃肉”二事不強作雅俗分别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現出他目前生活安穩清閑、有“竹”有“肉”。“何妨”一詞,最具韻味。上片末韻,複歸到優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寫,描寫山上飛泉流珠瀉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綠”的格局而具有更開闊、縱深的空間效果。同時,飛泉日日獻明珠的措辭,反映出了詞人滿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貧爲恥的精神境界。
下片主要表現山居生活環境的甯靜悠閑、飽滿自足和人情的淳樸親厚。過片接“有飛泉”一韻而來,寫酣暢的春雨過後,田間隴上生
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滿了田間,得到水分充分滋養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農耕後的黃牛安适地度過它閑暇的白日。總之,一切處在自在的狀态中。接韻以一“看”字領起,詞人充滿喜悅地向讀者指點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田隴上快成熟的麥子,恍若連天的黃雲;蠶房裏已吐出的蠶絲,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鄉野的生機,被綠色的秧苗、黃色的麥穗、白色的新絲勾勒出一幅簡樸而大方的圖畫。“若要”一韻,情中含理又帶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蘊藉隽永。它寫出了詞人對此田園風景的滿足感,也傳遞了詞人志願未得實現的微憾感,而終歸于以理遣情的平靜曠達。結韻更突出地顯示出鄉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熱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園中嘗新的畫面,顯示出一種親切淳樸的鄉野的友情,借這一鏡頭,詞人傳達出了自己與晚年的陶淵明一樣融化于簡單淳樸的田園生活的情意。
本詞的抒情風格,體現出輕揚閑适、理趣盎然的特點,語言樸素而大方,韻昧恬淡而隽永。
創作背景慶元二年或三年(1196或1197),辛棄疾寫下《滿江紅》,此時他已在江西上饒、鉛山閑退近二十年之久。這首《滿江紅》就是他閑退生涯中的作品。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
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译文及注释译文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注释一泓(hóng):一片清水从诃中所写“被野老、们扶入东园”的情况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铅山的带湖。鸂(xī)鶒(chì):水鸟。又名紫鸳鸯。故来:常来,说是特意来,也通。
。饱看修竹何妨肉: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辛词则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修:高。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秧(yāng)新谷:稻子长出新的秧苗。闲日永:因为没事干,觉得日子长。犊(dú):小牛。雪堆蚕簇(cù):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云连麦垄:田野成熟的麦子,像连天的黄云。枇杷(pí pá):一种水果。
鉴赏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上片主要描写初夏季节优美的自然风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环境的清幽绝尘和自我情怀的自然惬意。起二韵笔中带趣,曲折起伏地写出水鸟飞来瓢泉碧水潭中的风景,动中含静。写轻鸥飞来,群集水面,划破瓢泉如镜子似的碧水的优美景象。一语“点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静如镜与现在的涟漪乍起就都表现出来了。这是破静入动的第一层意思。其次,轻鸥的到来,不仅会有动作,而且会有声音,轻鸥的鸣叫词面虽然未写,但是,它们的声音自然被暗融于画面中。这是瓢泉景象由静入动的第二层意思。所以,第一韵就已生意毕出。接韵更“锦上添
花”,写不常见的一双紫鸳鸯飞来与轻鸥争浴的景象。“更何处”一语,体现出词人看见紫鸳鸯比看见常见的轻鸥更为欣喜的感情。“故来”一词,也是语中含情,仿佛这多情的紫鸳鸯,有意赶热闹、有意要令词人开心。起头才两韵,就已经把水鸟毕集的景象写得极为热闹。第三韵不再以景显情,而是直接转回自身,写自身自然惬意的心境。本来,读《离骚》的行为本身,是胸中块垒转借《离骚》发,但是此处因为借用了一个“读《骚》痛饮为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体语境又是那样安适,主旨又是谈论满足的境界者。至于“看竹”一句,则是在苏轼的原诗上再翻进一层,不仅表现他比苏轼更趋于达观、对“看竹”与“吃肉”二事不强作雅俗分别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现出他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何妨”一词,最具韵味。上片末韵,复归到优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写,描写山上飞泉流珠泻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绿”的格局而具有更开阔、纵深的空间效果。同时,飞泉日日献明珠的措辞,反映出了词人满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贫为耻的精神境界。
下片主要表现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悠闲、饱满自足和人情的淳朴亲厚。过片接“有飞泉”一韵而来,写酣畅的春雨过后,田间陇上生
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满了田间,得到水分充分滋养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农耕后的黄牛安适地度过它闲暇的白日。总之,一切处在自在的状态中。接韵以一“看”字领起,词人充满喜悦地向读者指点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田陇上快成熟的麦子,恍若连天的黄云;蚕房里已吐出的蚕丝,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乡野的生机,被绿色的秧苗、黄色的麦穗、白色的新丝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大方的图画。“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结韵更突出地显示出乡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热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园中尝新的画面,显示出一种亲切淳朴的乡野的友情,借这一镜头,词人传达出了自己与晚年的陶渊明一样融化于简单淳朴的田园生活的情意。
本词的抒情风格,体现出轻扬闲适、理趣盎然的特点,语言朴素而大方,韵昧恬淡而隽永。
创作背景庆元二年或三年(1196或1197),辛弃疾写下《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这首《满江红》就是他闲退生涯中的作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闲日永,眠黄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