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5 01:45:56
出自唐代韓琮的《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譯文及注釋譯文花飛卉謝,葉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雲中的樓閣又映襯着帝京的繁華,古今之情都在其中。遠行之人切莫聽這宮前的流水,流盡年華時光的正是此種聲音。
注釋浐水:亦稱爲産水,發源于藍田縣西南的秦嶺,號爲關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彙合後流經當時的大明宮前,再北流入渭水。綠暗紅稀:綠葉茂密,紅花減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鳳城:指京城長安。西漢時長安所建的鳳阙,阙樓高二十丈(一說十七丈五尺),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築,長安因此又稱鳳城。古今情:思今懷古之情。行人:指詩人送别的遠行之人。宮前水:即指浐水。
賞析送别,曆來是文人騷客們吟詠良多,在不斷求真、求情、求意的過程中常作常新的題材,就送别詩的整體情感内蘊而言,既有灑脫曠達之作,亦不乏深情綿邈之歌,但多針對一時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韓琮此詩别具一格之處正在于其獨具匠心,斷然避開古已有之且漸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從所有離愁别恨中提煉出送别時的共有情态。
“綠暗紅稀出鳳城”,“綠暗”“紅稀”緊扣詩題“暮春”二字。鵝黃明麗、遠有
有近無的嫩綠,隻屬于東風輕拂中萬木複蘇的早春,晚春風光,便是詩人在紅綠色調鮮明對比中拈出的“暗”和“稀”。兩詞一方面如實描畫了詩人眼中的景物:時序推移,草木的綠意在漸濃的春氣裏變深變暗,繁花滿枝的景象也因之而隻能成爲美好的回憶。即使不曾“雨疏風驟”,“綠肥紅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時節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數量的孤單,來映襯送别之際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雲樓閣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緒,更何況是在最易觸痛感傷的黃昏。送君千裏,終須一别。此時此刻,在這繁華至極的帝都,無數高樓畫閣沐浴在落霞暮雲之中,眼前景不經意間勾起了詩人無窮無盡的心中情。于是,契闊别離之情、壯志未酬之情、感懷傷時之情……跳躍着,翻滾着,一齊湧上心頭,再融入生命體驗中不可排遣的滄桑感,一時間,詩人恍然置身于曆史的長河中,讓古往今來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鳴,似乎從中獲得了一種可以超越時光的永恒。這大概就是韓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兩句,則由次句“古今情”牽引而來。面對不可回返的流水,人們總是抱以時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無奈與遺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如此,“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烏夜啼》)又何嘗不是如此?詩人苦心告誡,讓人“莫聽”,卻不曾言明其中緣由,是同于古人?異于古人?他将一個貌似平凡的懸念之花,選擇在詩尾綻放。“流盡年光是此聲”,原來“莫聽”隻是詩人情有所感之後對朋友發自内心的善意勸告。往日或許無妨,别人或許無妨,然行人不可聽,别時不可聽。隻因送别的憂情,本就無法承受這潺潺水聲惹起的無邊之愁。
《删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晚七絕上》雲:“何仲德:爲熔意體。敖英曰:日暮途窮之客,聞此詩不無怆然。”此“意”,即爲送别之情,感懷之意。則“古今情”三字實爲全詩靈魂所在。此詩首句隐筆蓄勢,次句妙筆輕點,第三句轉筆再蓄,末句合筆濃染。詩人于情、景之間自由出入,巧妙運用“綠暗”“紅稀”“宮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圍的黯然意象,曲筆道盡衷腸,實現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諧美感。《唐詩解》卷三〇曰:“水聲無改歲月難留,望宮阙而感慨者幾人矣。人生過客,别離豈足多怅?”此說固然灑脫,但面對别離,心生愁意終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江淹《别賦》)之說。而這首内涵深廣、情韻悠揚的作品,
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藝術魅力,才在浩如煙海的送别詩中傳爲絕唱。
作者簡介韓琮[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後在世)字成封,(唐詩紀事作代封,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及唐才子傳)裏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後在世。有詩名。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進士第。初爲陳許節度判官。後曆中書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觀察使。琮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時出爲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載順等驅逐,之後,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軍蔡襲代韓爲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抛棄了。此後失官,無聞。
出自唐代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 / 一作暮春送客》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译文及注释译文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注释浐水:亦称为产水,发源于蓝田县西南的秦岭,号为关中八川之一,西北流入灞水,二水汇合后流经当时的大明宫前,再北流入渭水。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指浐水。
赏析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
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
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作者简介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