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1 14:58:1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花落人亡两不知

出自唐代高适的《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閑。去帆帶落日,征路随長山。親友若雲霄,可望不可攀。于茲任所惬,浩蕩風波間。

清晨泛中流,羽族滿汀渚。黃鹄何處來,昂藏寡俦侶。飛鳴無人見,飲啄豈得所。雲漢爾固知,胡爲不輕舉。

野人頭盡白,與我忽相訪。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雖老美容色,雖貧亦閑放。釣魚三十年,中心無所向。

南登滑台上,卻望河淇間。竹樹夾流水,孤城對遠山。念茲川路闊,羨爾沙鷗閑。長想别離處,猶無音信還。

東入黃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獨行既未惬,懷土怅無趣。晉宋何蕭條,羌胡散馳鹜。當時無戰略,此地即邊戍。兵革徒自勤,山河孰雲固。乘閑喜臨眺,感物傷遊寓。惆怅落日前,飄飖遠帆處。北風吹萬裏,南雁不知數。歸意方浩然,雲沙更回互。

亂流自茲遠,倚楫時一望。遙見楚漢城,崔嵬高山上。天道昔未測,人心無所向。屠釣稱侯王,龍蛇争霸王。緬懷多殺戮,顧此生慘怆。聖代休甲兵,吾其得閑放。

茲川方悠邈,雲沙無前後。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浒。

。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園蔬空寥落,産業不足數。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茫茫濁河注,懷古臨河濱。禹功本豁達,漢迹方因循。坎德昔滂沱,馮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東郡多悲辛。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畚築豈無謀,祈禱如有神。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風湍,辍棹将問津。空傳歌瓠子,感慨獨愁人。孟夏桑葉肥,秾陰夾長津。蠶農有時節,田野無閑人。臨水狎漁樵,望山懷隐淪。誰能去京洛,憔悴對風塵。

朝景入平川,川長複垂柳。遙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後。憶昔大業時,群雄角奔走。伊人何電邁,獨立風塵首。傳檄舉敖倉,擁兵屯洛口。連營一百萬,六合如可有。方項終比肩,亂隋将假手。力争固難恃,驕戰曷能久。若使學蕭曹,功名當不朽。

皤皤河濱叟,相遇似有恥。辍榜聊問之,答言盡終始。一生雖貧賤,九十年未死。且喜對兒孫,彌慚遠城市。結廬黃河曲,垂釣長河裏。漫漫望雲沙,蕭條聽風水。所思強飯食,永願在鄉裏。萬事吾不知,其心隻如此。

注釋(1)題注:題目,揚州詩局本《全唐詩》作《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活字本作《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二首》,四庫本作《自淇涉黃河途中十二首》,均少末首。(2)川上

:指黃河。《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3)汀渚:水邊陸地和水中小島。(4)昂藏:軒昂,高峻。(5)野人:田野中的人,平民;詩中所寫的老年釣者,實際上是個隐士。(6)閑放:閑散疏放。(7)滑台:在現河南滑縣東北。《元和郡縣志》: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台,甚險固”。(8)竹:《英華》、活字本、四庫本均作“行”。城:《英華》作“村”。(9)長想:《英華》作“遙憶”。猶:《英華》作“獨”;四庫本注:“一作獨”。(10)纡(yū):彎曲。(11)峨峨:山高。(12)此地即邊戍:東晉、南北朝劉宋時,經常于黃河南岸滑台一帶交戰。如398年(東晉安帝隆安年二年),慕容德自邺南徙滑台,號南燕。410年(義熙六年),南燕爲劉裕的北伐軍所滅。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檀道濟北伐失利,滑台陷于北魏。(13)遊寓:漂泊無定的寄旅生涯。(14)回互:天地互相連接。下句從天上的雲、河灘的沙着筆,與上句浩然歸意構成強烈對比。倚楫:扶着船槳。(15)楚漢城:指廣武二城,在荥陽敖倉西三皇山上,兩城相距二百多步,中間隔着深澗,劉邦與項羽曾在此對陣相語。崔嵬:高峻的樣子。(16)天道二句:意爲天道難測,民心無所歸順。(17)屠釣稱侯王:樊哙以屠狗爲業,後賜爵列侯;韓信釣于淮陰

城下,後被封爲齊王。龍蛇:喻劉邦與項羽。(18)生:活字本、四庫本均作“增”。(19)聖代:指唐朝。(20)茲(zī)川:茲,這,此;川,河。邈:《英華》作“悠”。邈(miǎo),遙遠。(21)堰:《英華》作“塔”;壖:即堧(ruán),河邊空地。淇口:淇河入黃河處。(22)向:《英華》注:“集作南。”(23)尊:同“樽”。(24)南河浒:浒,水邊地。“南河”,《英華》作“河南”。(25)日勤:《英華》作“自劬”。舄鹵(xièlǔ):鹽堿地 。(26)空寥落:“空”,《英華》作“定”,注:“《詩選》作空。”産業:土地。(27)獻芹:向皇帝進獻嘉言,典出《列子·楊朱篇》。無因:沒有辦法。(28)濁河:即黃河。(29)豁達:豁然開大的樣子。漢迹方因循:漢朝循禹之道治水。因循,依舊法而不改。(30)坎德:《易經》有坎卦,坎爲水,爲溝渎;滂沱,大雨不斷。馮夷:河伯名。河伯,黃河水神,也叫河神。漢武帝塞瓠子決河,作歌說:“爲我謂河伯兮胡不仁?”(31)激潏陵堤防:潏(yù),大水湧流。陵,侵越。“激”,活字本、四庫本均作“渤”。東郡:漢時河決瓠子,地在東郡,今河南滑縣。(32)從官皆負薪:武帝令将軍以下砍淇園竹爲楗,中塞以草,用土石填決口。(33)畚:運土工具。(34)宣房:武帝塞黃河

之口後築宮其上,名爲宣房宮。“高岸”句注:《英華》、四庫本此句下尚有下一首開頭四句,即“我行倦風湍,辍棹将問津。空傳歌瓠子,感慨獨愁人”。(35)“我行”句注:《英華》、四庫本均以“孟夏”句爲此首開頭。辍棹将問津:意謂詩人要黃河泛舟時間既久有此疲倦,于是停下船來找渡口歇息。(36)歌瓠子:漢武帝在滑台成塞河大功時曾作《瓠子之歌》。(37)孟夏:夏季的第一個月,農曆四月。秾陰:《英華》作“蒙蒙”。秾(nóng),花木繁盛。(38)樵:《英華》作“商”。(39)魏公墓:隋末李密起義,衆推爲王,號魏公。其墓在黎陽山南。地在今河南浚縣東南。(40)大業:隋炀帝年號,605—618年。(41)伊人何電邁:伊人指李密;電邁,言其迅疾。《宋書·孔凱傳》:“鐵騎連群,風驅電邁。”(42)傳檄舉敖倉:李密命祖君彥移檄郡縣,指斥炀帝十罪;敖倉,秦朝糧倉,這裏指隋朝的回洛倉,在河南孟津縣東。(43)皤皤(pópó):老人須發變白。有恥:《論語·子路》:“行 己有恥。”先哲聖賢立身做人一個重要标準和境界。孟子:“人不可以無恥”、“恥之于人大矣”。康有爲:“風俗之美,在養民知恥。”“人之有所不爲,皆賴有恥心。”(44)榜:通舫;辍榜,即停船。

鑒賞

  第一首:此詩作爲組詩首篇

,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詩人要從淇水上遊的隐居地南渡黃河到梁宋一帶去,雖然在黃河邊放眼遠望的時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對長河落日,感慨于背井離鄉,與親友天隔一方,心裏别有一番滋味。他決心繼續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黃河見汀渚滿眼小鳥中,一隻高潔軒昂的黃鹄,它的驚人之飛鳴尚不爲人所認識,但它不屑于與衆鳥一起争食,并不急于展示一飛沖天的資質和才能。托物言志,黃鹄就是尚未發達的詩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隐士的來訪,這位隐士三十年來在淇河以垂釣謀生,生活清貧但心緒坦然。頭發全白但容顔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寫黃河、尤其是淇河兩岸的秀美景色。滿眼是翠竹大樹,水流汩汩,孤城遠山。後四句寫詩人對路途遙遠和與親友久别的憾恨之情。

  第五首:作者渡黃河時眺望彼岸山川大勢。首二句寫泛舟黃河。中四句寫黃河北岸太行山聳入雲天,與黃河相映成趣;山之高峻與水之深險形成對比。末二句抒發渴望見到江湖賢才。

  第六首:旅途登滑台,既抒發離憂,又觸景懷古,對東晉、劉宋國勢不振,北方異族入侵表示感慨,實際上寄寓著作者對當時唐代邊防的關切。

  第七首: 此詩寫逆黃河水流而上在荥陽一帶觀看楚漢相争舊迹的感受,

表現了詩人厭惡戰亂、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八首:唐代黃河流經滑州,淇水流入黃河。《元和郡縣志》謂滑州白馬縣“黃河去外城二十步”。此詩寫作者泛舟黃河眺望北岸淇水入河口所見,特寫在平曠的淇濱土地上長滿了高大的樹木。

  第九首:此詩分三部分:前四句是作者的自述,寫行程路線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滿目情形大體相似,可見“農夫苦”已成普遍現象;中六句是農民訴苦,具體描述農夫之苦況,除日日劬勞之外,再加天旱、租稅之雙重災難,無所收獲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懷抱,雖有良策拯民,卻無由上達,于無奈中顯出強烈的民胞精神與失志之憤,表達了作者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自己欲救無門的憤懑心情。高适能于盛世背後發現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樣的題材,在盛唐詩人中大約以此篇爲最早。此詩在藝術上全用白描。叙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不加藻飾;真情真景,如在眼前。其次,感情極爲深沉凝重。既有“深覺農夫苦”的猛烈迸發,又有叙事中的深沉悲痛,還有報國無門的憤懑不平。總之,詩人憂國憂民之情無不一以貫之。

  第十首:作者泛舟黃河經瓠子決口(在今滑縣)時憑吊漢帝治河功績所作,高适以大禹比武帝,讴歌武帝在黃水決口瓠子時,督率

軍民斬竹塞口,功成滑台,千古留名。

  第十一首:此詩寫初夏時節詩人在滑台泊舟時所見淇水入河口一帶景色:淇水兩岸桑樹成行,蠶農們都在忙着采摘桑葉。詩人在水邊與打魚、砍柴的聊天,懷念先前的隐居生活。

  第十二首:此詩寫詩人棄船登岸,在黎陽山一帶徜徉,懷念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李密生前業績。對李密首舉義旗、動搖隋朝根基的功勳給予充分肯定,對他缺乏智謀、未成王侯之業表示惋惜。

  第十三首:此詩寫高适在黃河邊結識的一位高齡漁者,贊揚了他自食其力、與世無争的高尚情操。

創作背景

  有人認爲,這組詩是高适在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載)夏秋間自淇上渡黃河歸至梁宋時所作。而原西華師範大學校長佘正松教授則認爲,高适從淇河南渡黃河的時間在于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末年。高适離别縣尉劉子英,準備回梁宋隐居時所作。

作者簡介

高适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适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出自唐代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注释(1)题注:题目,扬州诗局本《全唐诗》作《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活字本作《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二首》,四库本作《自淇涉黄河途中十二首》,均少末首。(2)川上

:指黄河。《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3)汀渚:水边陆地和水中小岛。(4)昂藏:轩昂,高峻。(5)野人:田野中的人,平民;诗中所写的老年钓者,实际上是个隐士。(6)闲放:闲散疏放。(7)滑台:在现河南滑县东北。《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台,甚险固”。(8)竹:《英华》、活字本、四库本均作“行”。城:《英华》作“村”。(9)长想:《英华》作“遥忆”。犹:《英华》作“独”;四库本注:“一作独”。(10)纡(yū):弯曲。(11)峨峨:山高。(12)此地即边戍:东晋、南北朝刘宋时,经常于黄河南岸滑台一带交战。如398年(东晋安帝隆安年二年),慕容德自邺南徙滑台,号南燕。410年(义熙六年),南燕为刘裕的北伐军所灭。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檀道济北伐失利,滑台陷于北魏。(13)游寓:漂泊无定的寄旅生涯。(14)回互:天地互相连接。下句从天上的云、河滩的沙着笔,与上句浩然归意构成强烈对比。倚楫:扶着船桨。(15)楚汉城:指广武二城,在荥阳敖仓西三皇山上,两城相距二百多步,中间隔着深涧,刘邦与项羽曾在此对阵相语。崔嵬:高峻的样子。(16)天道二句:意为天道难测,民心无所归顺。(17)屠钓称侯王:樊哙以屠狗为业,后赐爵列侯;韩信钓于淮阴

城下,后被封为齐王。龙蛇:喻刘邦与项羽。(18)生:活字本、四库本均作“增”。(19)圣代:指唐朝。(20)兹(zī)川:兹,这,此;川,河。邈:《英华》作“悠”。邈(miǎo),遥远。(21)堰:《英华》作“塔”;壖:即堧(ruán),河边空地。淇口:淇河入黄河处。(22)向:《英华》注:“集作南。”(23)尊:同“樽”。(24)南河浒:浒,水边地。“南河”,《英华》作“河南”。(25)日勤:《英华》作“自劬”。舄卤(xièlǔ):盐碱地 。(26)空寥落:“空”,《英华》作“定”,注:“《诗选》作空。”产业:土地。(27)献芹:向皇帝进献嘉言,典出《列子·杨朱篇》。无因:没有办法。(28)浊河:即黄河。(29)豁达:豁然开大的样子。汉迹方因循:汉朝循禹之道治水。因循,依旧法而不改。(30)坎德:《易经》有坎卦,坎为水,为沟渎;滂沱,大雨不断。冯夷:河伯名。河伯,黄河水神,也叫河神。汉武帝塞瓠子决河,作歌说:“为我谓河伯兮胡不仁?”(31)激潏陵堤防:潏(yù),大水涌流。陵,侵越。“激”,活字本、四库本均作“渤”。东郡:汉时河决瓠子,地在东郡,今河南滑县。(32)从官皆负薪:武帝令将军以下砍淇园竹为楗,中塞以草,用土石填决口。(33)畚:运土工具。(34)宣房:武帝塞黄河

之口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高岸”句注:《英华》、四库本此句下尚有下一首开头四句,即“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35)“我行”句注:《英华》、四库本均以“孟夏”句为此首开头。辍棹将问津:意谓诗人要黄河泛舟时间既久有此疲倦,于是停下船来找渡口歇息。(36)歌瓠子:汉武帝在滑台成塞河大功时曾作《瓠子之歌》。(37)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秾阴:《英华》作“蒙蒙”。秾(nóng),花木繁盛。(38)樵:《英华》作“商”。(39)魏公墓:隋末李密起义,众推为王,号魏公。其墓在黎阳山南。地在今河南浚县东南。(40)大业:隋炀帝年号,605—618年。(41)伊人何电迈:伊人指李密;电迈,言其迅疾。《宋书·孔凯传》:“铁骑连群,风驱电迈。”(42)传檄举敖仓:李密命祖君彦移檄郡县,指斥炀帝十罪;敖仓,秦朝粮仓,这里指隋朝的回洛仓,在河南孟津县东。(43)皤皤(pópó):老人须发变白。有耻:《论语·子路》:“行 己有耻。”先哲圣贤立身做人一个重要标准和境界。孟子:“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康有为:“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44)榜:通舫;辍榜,即停船。

鉴赏

  第一首:此诗作为组诗首篇

,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诗人要从淇水上游的隐居地南渡黄河到梁宋一带去,虽然在黄河边放眼远望的时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对长河落日,感慨于背井离乡,与亲友天隔一方,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决心继续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黄河见汀渚满眼小鸟中,一只高洁轩昂的黄鹄,它的惊人之飞鸣尚不为人所认识,但它不屑于与众鸟一起争食,并不急于展示一飞冲天的资质和才能。托物言志,黄鹄就是尚未发达的诗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隐士的来访,这位隐士三十年来在淇河以垂钓谋生,生活清贫但心绪坦然。头发全白但容颜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写黄河、尤其是淇河两岸的秀美景色。满眼是翠竹大树,水流汩汩,孤城远山。后四句写诗人对路途遥远和与亲友久别的憾恨之情。

  第五首:作者渡黄河时眺望彼岸山川大势。首二句写泛舟黄河。中四句写黄河北岸太行山耸入云天,与黄河相映成趣;山之高峻与水之深险形成对比。末二句抒发渴望见到江湖贤才。

  第六首:旅途登滑台,既抒发离忧,又触景怀古,对东晋、刘宋国势不振,北方异族入侵表示感慨,实际上寄寓著作者对当时唐代边防的关切。

  第七首: 此诗写逆黄河水流而上在荥阳一带观看楚汉相争旧迹的感受,

表现了诗人厌恶战乱、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八首: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此诗写作者泛舟黄河眺望北岸淇水入河口所见,特写在平旷的淇滨土地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

  第九首:此诗分三部分:前四句是作者的自述,写行程路线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满目情形大体相似,可见“农夫苦”已成普遍现象;中六句是农民诉苦,具体描述农夫之苦况,除日日劬劳之外,再加天旱、租税之双重灾难,无所收获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怀抱,虽有良策拯民,却无由上达,于无奈中显出强烈的民胞精神与失志之愤,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自己欲救无门的愤懑心情。高适能于盛世背后发现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题材,在盛唐诗人中大约以此篇为最早。此诗在艺术上全用白描。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不加藻饰;真情真景,如在眼前。其次,感情极为深沉凝重。既有“深觉农夫苦”的猛烈迸发,又有叙事中的深沉悲痛,还有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总之,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无不一以贯之。

  第十首:作者泛舟黄河经瓠子决口(在今滑县)时凭吊汉帝治河功绩所作,高适以大禹比武帝,讴歌武帝在黄水决口瓠子时,督率

军民斩竹塞口,功成滑台,千古留名。

  第十一首:此诗写初夏时节诗人在滑台泊舟时所见淇水入河口一带景色:淇水两岸桑树成行,蚕农们都在忙着采摘桑叶。诗人在水边与打鱼、砍柴的聊天,怀念先前的隐居生活。

  第十二首:此诗写诗人弃船登岸,在黎阳山一带徜徉,怀念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生前业绩。对李密首举义旗、动摇隋朝根基的功勋给予充分肯定,对他缺乏智谋、未成王侯之业表示惋惜。

  第十三首:此诗写高适在黄河边结识的一位高龄渔者,赞扬了他自食其力、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有人认为,这组诗是高适在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夏秋间自淇上渡黄河归至梁宋时所作。而原西华师范大学校长佘正松教授则认为,高适从淇河南渡黄河的时间在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末年。高适离别县尉刘子英,准备回梁宋隐居时所作。

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时代精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0796.html

上一篇: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