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1 10:18:10
出自明代于謙的《觀書》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随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别有春。譯文及注釋譯文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湧來用之不竭,像東風裏花柳争換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權貴們猶歎芳蹤難尋,諒也不信這書齋裏别有春景。
注釋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書卷比拟作“故人”。“相親”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黃昏。憂:愁。每:時常。親:近。三千字。此爲泛指,并非确數。此句說明作者讀書多且快,同時也寫出他那種如饑似渴的情态。胸次:胸中,心裏。塵:雜念。這句說作者專心讀書,胸無雜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其一)詩中:“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逐:挨着次序。金鞍:飾金的馬鞍。玉勒:飾玉的馬籠頭。此泛指馬鞍、籠頭的貴美。廬:本指鄉村一戶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爲村房或小屋的通稱。這裏指書房。
賞析該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
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一樣名傳後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詩的首聯用拟人手法,将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颔聯用誇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态。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确數,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緻志,讀書入迷的情态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尾聯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裏,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遊手好閑者流所有以領略的!
鑒賞該詩盛贊書之好處,講開卷有益之理
,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一樣名傳後世。這首詩寫詩人自我親身體會,抒發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書卷多情是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書本好似感情真摯的老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本詩開篇,即以個人讀書的獨特體會,談出自己和書本的親密關系。中間兩聯,集中寫己讀書之樂。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眼前的書,一讀即是無數字,讀書之多之快,表現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中頓覺爽快,全無一點雜念。“直下三千字”,寫爲書所吸引;“全無一點塵”,寫書本知識蕩滌心胸,心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緻志,讀書入迷的情态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
“活水随流随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
“金鞍玉勒
尋芳客,未信我廬别有春。”結尾一聯,以“金鞍玉勒尋芳客”爲陪襯,寫出書齋之樂。“勒”爲馬籠頭。“金鞍玉勒”者是富貴公子,再綴以“尋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這些人日以尋花問柳爲能是,他們和作者是兩個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們自然不會相信書齋之中别有一個爛漫的春天。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裏,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喪志的遊手好閑者流所能領略的。
創作背景明代,科舉進入後期,不少人将讀書當作敲門磚,隻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發财上,不再對書感興趣了。而于謙對讀書如此熱愛則不同凡響。面對以做官爲目的,達到目的而後放棄書本的官場惡習,酷愛讀書的于謙題下《觀書》一作抒發胸臆,批評讀書現狀。
作者簡介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爲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
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谥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嶽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傑”。
出自明代于谦的《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逐:挨着次序。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
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鉴赏该诗盛赞书之好处,讲开卷有益之理
,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中间两联,集中写己读书之乐。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全无一点尘”,写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金鞍玉勒
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
创作背景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不同凡响。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
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