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9 11:50:36
出自宋代蘇轼的《勸金船·無情流水多情客》
無情流水多情客,勸我如曾識。杯行到手休辭卻,這公道難得。曲水池上,小字更書年月。還對茂林修竹,似永和節。纖纖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聲咽,又還是輕别。此去翺翔,遍賞玉堂金阙。欲問再來何歲,應有華發。譯文及注釋譯文流水多情,客人也多情,勸我飲酒,如同似曾相識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辭,這樣的公道事是很難得的。彎曲的水道上,用小楷書寫年月。還面對着茂密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像當年王羲之永和年間在蘭亭集會一樣。歌女擡起那籍雪一般白淨而又纖細柔嫩的雙手,笑着将秋天的鮮花插入了花瓶。在宴會上可别責怪她唱出了嗚嗚咽咽的歌聲,這還算是未把離别當作一回事呢。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輝煌的殿堂。要問哪一年再來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注釋勸金船:詞牌名,一作《泛金船》,楊繪自度曲。此調有不同渚格體,俱爲雙調。上、下片各八句,共八十八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六、八句押韻,均用仄聲韻。多情客:指蘇轼自身及楊繪。杯行到手:古代有曲水流杯的習俗,賓主環繞水流而坐,杯随流水行到人的面前,則此人飲酒。公道:公平合理。曲水:引水環曲爲渠,以流酒杯。小字更書年月:小字,小楷。更書
書年月,指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載之“永和九年,歲在癸醜”。茂林修竹:茂密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出自《蘭亭集序》中語。永和節:指王羲之永和年間在蘭亭集會。永和,東晉穆帝年號。纖纖,纖細柔長的樣子,這裏形容“素手”。咽(yè):嗚咽,聲音因阻塞而低沉。輕别:以離别爲輕,意爲不把離别當作一回事。玉堂金阙:玉堂,官署名,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這裏專指翰林。金阙,帝王的宮阙。華發:花白的頭發。
賞析上片寫送别宴會上曲水流觞的場景。蘇轼樂在曲水流杯的遊戲中,把“無情流水”與“多情客”對照寫來,顯得饒有情味。接着将“流水”人格化,說流水勸我飲酒,蘇轼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識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辭,這樣的公道事是很難得的!”出語幽默,暗含着對世事的褒貶。蘇轼還運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一些現成的詞語,“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畫出曲水流觞的場景,并多少透露出蘇轼清雅脫俗的情懷。
下片轉到寫别情。“纖纖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這兩句強化了送别宴會留給蘇轼的美好的印象,以寫歌女的肢體、表情和動作爲承啓的筆墨,寫來像特寫鏡頭一樣鮮明。 “尊前莫怪歌聲咽,又還是輕别。”這兩句從歌女的聲情側面觸及了
離别之情,别責怪歌女唱出了嗚嗚咽咽的歌聲,不要把離别當作一回事。“此去翺翔,遍賞玉堂金胭。”這兩句是專寫楊繪,道出了送别的情由,以鳥的“翺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進取,以“玉堂金胭”點明楊繪入朝爲翰林。“欲問再來何歲,應有華發。”寫出了離别的惆怅,表達了蘇轼真摯的友情。
該詞是一首送别詞,采用拟人、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懷古爲贈别,反襯了蘇轼與舊友相勸飲酒以及濃郁的情誼。蘇轼憑着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叙了兒女柔情,又有吊古追遠之意,可謂詞中有詩,這是蘇轼詞的一大特點。該詞寫出了一個送别詞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别詞。
創作背景宋神宗熙甯七年(1074年)九月,杭州知州楊繪入爲翰林學士,該詞是蘇轼在送别楊繪的宴會上時所作。
作者簡介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译文及注释译文流水多情,客人也多情,劝我饮酒,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弯曲的水道上,用小楷书写年月。还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像当年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一样。歌女抬起那籍雪一般白净而又纤细柔嫩的双手,笑着将秋天的鲜花插入了花瓶。在宴会上可别责怪她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这还算是未把离别当作一回事呢。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辉煌的殿堂。要问哪一年再来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注释劝金船:词牌名,一作《泛金船》,杨绘自度曲。此调有不同渚格体,俱为双调。上、下片各八句,共八十八字。上下片第一、二、三、四、六、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多情客:指苏轼自身及杨绘。杯行到手:古代有曲水流杯的习俗,宾主环绕水流而坐,杯随流水行到人的面前,则此人饮酒。公道:公平合理。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小字更书年月:小字,小楷。更书
书年月,指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载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茂林修竹: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出自《兰亭集序》中语。永和节:指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这里形容“素手”。咽(yè):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轻别:以离别为轻,意为不把离别当作一回事。玉堂金阙:玉堂,官署名,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这里专指翰林。金阙,帝王的宫阙。华发:花白的头发。
赏析上片写送别宴会上曲水流觞的场景。苏轼乐在曲水流杯的游戏中,把“无情流水”与“多情客”对照写来,显得饶有情味。接着将“流水”人格化,说流水劝我饮酒,苏轼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识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出语幽默,暗含着对世事的褒贬。苏轼还运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些现成的词语,“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画出曲水流觞的场景,并多少透露出苏轼清雅脱俗的情怀。
下片转到写别情。“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这两句强化了送别宴会留给苏轼的美好的印象,以写歌女的肢体、表情和动作为承启的笔墨,写来像特写镜头一样鲜明。 “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这两句从歌女的声情侧面触及了
离别之情,别责怪歌女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不要把离别当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胭。”这两句是专写杨绘,道出了送别的情由,以鸟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进取,以“玉堂金胭”点明杨绘入朝为翰林。“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写出了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苏轼真挚的友情。
该词是一首送别词,采用拟人、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怀古为赠别,反衬了苏轼与旧友相劝饮酒以及浓郁的情谊。苏轼凭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叙了儿女柔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可谓词中有诗,这是苏轼词的一大特点。该词写出了一个送别词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别词。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杭州知州杨绘入为翰林学士,该词是苏轼在送别杨绘的宴会上时所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