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7:26:4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蓦地一相逢

出自唐代李益的《汴河曲》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阙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汴水碧波,悠悠東流,望中一片無邊春色。春色常在,但當年豪華的隋宮則已經荒廢頹敗,隻留下斷井殘垣供人憑吊了。行人啊千萬别望向長堤上的美景,那随風飄蕩、漫天飛舞的楊花,仿佛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一種象征,讓人惆怅。

注釋汴水:汴河。唐人習慣指隋炀帝所開的通濟渠的東段,即運河從板渚(今河南荥陽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宮阙:宮殿。這裏指汴水邊的隋炀帝行宮。已成塵:已經成爲斷壁殘垣。塵,塵土。長堤:綿長的河堤。堤,河堤。愁殺人:把人都愁死了,形容過于發愁。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懷古詩多從眼前曆史遺迹起興,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寫曆史滄桑感之中寄寓某種現實感慨。該篇即爲典型的詩例。題内“汴河”,指隋炀帝開鑿的通濟渠。當年隋炀帝爲了遊覽江都,前後動員了百餘萬民工鑿通濟渠,沿岸堤上種植柳樹,世稱隋堤。還在汴水之濱建造了豪華的行宮。這條汴河,是隋炀帝窮奢極欲、耗盡民膏,最終自取滅亡的曆史見證。詩人的吊古傷今之情,曆史滄桑之感,就是從眼前這條耗盡民膏,成爲亡隋曆史見證的汴河發興的。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阙已

已成塵”。詩人在開篇寫因汴河水引發的詩人對曆史的回憶。汴水碧波蕩漾,緩緩東流,堤岸上春柳随着清風飄蕩,顯出無限柔情,兩岸都籠罩在一片花紅柳綠之中,到處都是一片春光無限。詩人寫春,但沒有具體描繪春的景象。但是詩人巧妙加上了“無限”二字,便使春意變得具體形象起來。汴水悠悠東流的形象,本來就容易引發對悠悠時間之流的聯想,綴以“無限春”,更使這條流貫無數春秋的汴水,帶上某種象征色彩,而且喚起汴水兩岸春色無限的聯想。接着詩人聯想到“隋家宮阙”,象征着隋代腐朽統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炀帝華麗的行宮,現已荒廢頹敗,隻剩下斷井頹垣供人憑吊了。“已成塵”,用誇張的手法極言昔日華麗消失殆盡。詩句以汴水長流與隋宮化塵作鮮明對照,兩相比照,正見出自然永恒、人世滄桑、豪華如煙、曆史無情,世事滄桑變遷之意油然而生。隐含在這種曆史滄桑感中的深層意蘊,則正如劉禹錫《金陵五題·台城》所說:“萬戶千門成野草,隻緣一曲《後庭花》。”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末兩句繼續寫汴河岸邊典型的景物,轉從隋堤楊柳抒發感慨。柳絮随風飄揚,飄飛如雪,原是骀蕩春光的标志,這該是讓人心情舒暢的春色。但眼前這汴堤楊柳,卻聯結着隋代的興亡

,曆史的滄桑,不免惹人欷歔慨歎。這些春色如今見證着曆史,而當年隋炀帝沿堤栽種柳樹,本是他南遊奢華之舉動的一個點綴而已,到頭來它卻成了荒淫亡國的曆史見證。那随風飄蕩的楊柳和飄飛的楊花,引起詩人的無限感懷,在懷着曆史滄桑感的詩人眼裏,它們仿佛是隋代豪華消逝的象征(楊花與楊隋構成一種意念上的關系,容易使人産生由彼及此的聯想)。後人面對這垂柳,不禁生發出繁華易逝、曆史永恒的感慨。不過更使人感懷不已的,或許是這樣的現實:盡管隋鑒不遠,覆轍在前,但當代統治者卻并沒有人從亡隋曆史中汲取教訓。在“風起楊花愁殺人”這種強烈深沉的感傷中,分明隐現着衰頹時世的面影。這也表現出詩人對國事的深切擔憂。

  這首七言絕句,對比的運用,使隋炀帝自取滅亡的曆史教訓更加深刻。詩人将吊古傷今之情融入到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後傷今之筆,将詩人的憂國愁緒淋漓盡緻地表現了出來。

創作背景

  李益進士及第之後,于大曆六年(77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官鄭縣主簿,任職三年。此詩即爲在這一時期所寫。

作者簡介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

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出自唐代李益的《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译文注释

译文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

注释汴水:汴河。唐人习惯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宫阙:宫殿。这里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已成尘:已经成为断壁残垣。尘,尘土。长堤:绵长的河堤。堤,河堤。愁杀人:把人都死了,形容过于发愁。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多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抒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寓某种现实感慨。该篇即为典型的诗例。题内“汴河”,指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这条耗尽民膏,成为亡隋历史见证的汴河发兴的。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

已成尘”。诗人在开篇写因汴河水引发的诗人对历史的回忆。汴水碧波荡漾,缓缓东流,堤岸上春柳随着清风飘荡,显出无限柔情,两岸都笼罩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到处都是一片春光无限。诗人写春,但没有具体描绘春的景象。但是诗人巧妙加上了“无限”二字,便使春意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汴水悠悠东流的形象,本来就容易引发对悠悠时间之流的联想,缀以“无限春”,更使这条流贯无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而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接着诗人联想到“隋家宫阙”,象征着隋代腐朽统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炀帝华丽的行宫,现已荒废颓败,只剩下断井颓垣供人凭吊了。“已成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昔日华丽消失殆尽。诗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两相比照,正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世事沧桑变迁之意油然而生。隐含在这种历史沧桑感中的深层意蕴,则正如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所说:“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末两句继续写汴河岸边典型的景物,转从隋堤杨柳抒发感慨。柳絮随风飘扬,飘飞如雪,原是骀荡春光的标志,这该是让人心情舒畅的春色。但眼前这汴堤杨柳,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

,历史的沧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叹。这些春色如今见证着历史,而当年隋炀帝沿堤栽种柳树,本是他南游奢华之举动的一个点缀而已,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的杨柳和飘飞的杨花,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怀,在怀着历史沧桑感的诗人眼里,它们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象征(杨花与杨隋构成一种意念上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由彼及此的联想)。后人面对这垂柳,不禁生发出繁华易逝、历史永恒的感慨。不过更使人感怀不已的,或许是这样的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统治者却并没有人从亡隋历史中汲取教训。在“风起杨花愁杀人”这种强烈深沉的感伤中,分明隐现着衰颓时世的面影。这也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深切担忧。

  这首七言绝句,对比的运用,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诗人将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到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后伤今之笔,将诗人的忧国愁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创作背景

  李益进士及第之后,于大历六年(77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官郑县主簿,任职三年。此诗即为在这一时期所写。

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

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9717.html

上一篇: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