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3 16:53:38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憶秦娥·梅謝了》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譯文及注釋譯文梅花凋謝了,北方邊塞的冰雪已經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飛去了。我要委托那北歸的大雁,請它問候一下故都家鄉的父老。前線地區防務荒疏、邊聲悄寂,金人占領的淮河以北,人煙稀少。那曾經繁華奢靡的宣和宮殿,已經衰草遍地,塵煙缭繞。
注釋憶秦娥:詞牌名。雙調,共四十六字,有仄韻、平韻兩體。梅謝了:指梅花凋落。塞垣(yuán):指漢代爲抵禦鮮卑所設的邊塞。鴻(hóng):即鴻雁,是一種候鳥。秋風起時北雁南飛,春季則自南歸北。在詩詞中常被當作信使。憑伊:指憑借大雁問訊:問候;慰問。大梁遺(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遺民。大梁,戰國魏都,即北宋時都城汴京。浙河:即浙江 。炊煙:指烹制飯菜形成的煙氣。宣和宮殿:借指故國宮殿。宣和,宋徽宗年號。
賞析開頭以“梅謝了”三字說明季節正當柳垂金絲的早春。春梅謝去,引起詞人一系列的聯想。他想起這時中原大地宋、金邊界地區,該也在凍解冰融、逐漸轉暖了,宋、金自“紹興和議”之後,兩國邊境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爲界,所謂的“塞垣”已不是
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鴻歸早”也暗示着國境線的南移。接下去“鴻歸早”三句,要借鴻雁帶訊問候故都父老。
下片進一層表達了對故土、故都的深切懷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鎮江一帶已經接近前線,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沖要之地。“邊聲悄”,指這一帶平靜無戰事。“淮河”句,是說淮河一帶,本來是人煙稠密、運輸繁忙之地,自從靖康之亂、金兵南侵,一路燒殺擄掠,而在這片瘡痍滿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艱苦,呈現出殘破荒涼的景象,這裏就以“炊煙少”三個字以概括之。
末尾兩句與上片結句相呼應。前面是說早春北歸的鴻雁問候故都遺老,末尾點出故都宮殿(宣和是徽宗年號)那裏曾是北宋朝廷所在,當年是何等巍峨宏麗,如今隻餘下冷煙衰草。遺民憑吊之餘,不僅暗傷亡國,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師能如鴻歸一般,早日北上恢複中原,而這也是詞人的心願。
詞人借鴻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宮殿凄涼景色,抒發出故宮黍離、 國家衰亡的悲憤,也是對南宋當局的指責。
創作背景開禧二年(1206年),韓惦胄倉促的北伐失敗了。和議之後,南宋朝廷昏庸的皇帝和掌權的投降派大臣立刻就把恢複中原的大業置之腦後。南宋的許多愛國志士們沒有忘記失陷的廣大國土,日日爲國家的前途
擔憂。心中的憂慮和期望,而作下的這首詞。
作者簡介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緻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忆秦娥·梅谢了》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译文及注释译文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注释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梅谢了:指梅花凋落。塞垣(yuán):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鸿(hóng):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凭伊:指凭借大雁问讯:问候;慰问。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浙河:即浙江 。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词人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
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词人的心愿。
词人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 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指责。
创作背景开禧二年(1206年),韩惦胄仓促的北伐失败了。和议之后,南宋朝廷昏庸的皇帝和掌权的投降派大臣立刻就把恢复中原的大业置之脑后。南宋的许多爱国志士们没有忘记失陷的广大国土,日日为国家的前途
担忧。心中的忧虑和期望,而作下的这首词。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