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1 18:35:23
出自先秦的《葛屦》
糾糾葛屦,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爲刺。譯文及注釋譯文腳上這一雙夏天的破涼鞋,怎麽能走在滿地的寒霜上?可憐我這雙纖細瘦弱的手,又怎麽能替别人縫制衣裳?做完後還要提着衣帶衣領,恭候那女主人來試穿新裝。女主人試穿後覺得很舒服,卻左轉身對我一點也不理,又自顧在頭上戴象牙簪子。正因爲這女人心腸窄又壞,所以我要作詩把她狠狠刺。
注釋糾糾:缭缭,纏繞,糾結交錯。葛屦(jù具):指夏天所穿葛繩編制的鞋。摻摻(shān 山):同“纖纖”,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纖細。要(yāo腰):衣的腰身,作動詞,縫好腰身。一說鈕襻。襋(jí及):衣領,作動詞,縫好衣領。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提提(shí 時):同“媞媞”,安舒貌。⑤宛然:回轉貌。辟(bì 避):同“避”。左辟即左避。揥(tì 替):古首飾,可以搔頭。類似發篦。維:因。褊(piān 偏)心:心地狹窄。刺:諷刺。
鑒賞此詩雖然題爲《葛屦》,實際上卻是寫了一個縫衣女奴爲主人家縫制衣服所體現出的貧富不均。縫衣女因受女主人的虐待而生不滿,故作此詩而加諷刺。舊說如《毛詩序》雲:“《葛屦》,刺褊也。魏地陋隘,
,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啬褊急,而無德以将之。”朱熹《詩集傳》雲:“魏地陋隘,其俗儉啬而褊急,故以葛屦履霜起興而刺其使女縫裳,又使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方玉潤《詩經原始》雲:“夫履霜以葛屦,縫裳以女手,……以象揥之好人爲而服之,則未免近于趨利,”“不惟啬而又褊矣,故可刺。”這些說法都沒有抓住要害。
全詩共兩章,前章先着力描寫縫衣女之窮困:天氣已轉寒冷,但她腳上仍然穿着夏天的涼鞋;因平時女主人對她的虐待和吝啬,故她不僅受凍,而且挨餓,雙手纖細,瘦弱無力。盡管如此,她還是必須爲女主人縫制新衣。自己受凍,所做新衣非但不能穿身,還要服侍他人試穿,這非常凄慘。
因前章末尾有“好人服之”句,已引出“好人”,故後章作者筆鋒一轉,着力描寫女主人之富有和傲慢。她穿上了縫衣女辛苦制成的新衣,連看都不看她一眼,還故作姿态地拿起簪子自顧梳妝打扮起來。這種舉動自然是令縫衣女更爲憤慨和難以容忍的。
至此,讀者可以清楚地發現,此詩實際上用了一個很簡單而又常見的手法,即對比。作者有意識地将縫衣女與女主人對照起來描寫,兩人的距離立刻拉開,一窮一富,一奴一主,馬上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留下了十分強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除了對比,此詩在藝術上另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細節的描寫。細節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小說中常有,詩歌中并不常用。由于此詩有兩個女性人物在内,所以作者也進行了細節描寫,如寫縫衣女隻寫她的腳和手,腳穿涼鞋,極表其受凍之狀;手兒瘦弱,極表其挨餓之狀。這兩個細節一經描摹,一個饑寒交迫的縫衣女形象便躍然紙上。再如寫女主人,作者并沒有描摹她的容貌,隻是寫了她試穿新衣時的傲慢神态和扭身動作,以及自顧佩簪梳妝的動态,便刻畫出了一個自私吝啬、無情無義的女貴人形象。
最後要說的是此詩的點題作用。坦率地說,如果沒有末尾“維是褊心,是以爲刺”兩句,僅以前面的描寫和對比論,很難說出它有多少諷刺意義;隻有當讀者讀至末二句,方知這詩具有諷刺意味,是一首諷刺詩。這便是點題的妙用。有此兩句,全詩的題意便立刻加深;無此二句,全詩便顯得平淡。當然,諷刺詩在末尾才進行點題,跌出真意,這是常有的,但讀者不得不承認這實際上已成了此詩在藝術表現上的第三個重要特征。
創作背景這首《魏風·葛屦》寫了一個縫衣女奴爲主人家縫制衣服所體現出的貧富不均。縫衣女因受女主人的虐待而生不滿,故作此詩而加諷刺。《毛詩序》雲:
“《葛屦》,刺褊也。魏地陋隘,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啬褊急,而無德以将之。”
出自先秦的《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译文及注释译文脚上这一双夏天的破凉鞋,怎么能走在满地的寒霜上?可怜我这双纤细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别人缝制衣裳?做完后还要提着衣带衣领,恭候那女主人来试穿新装。女主人试穿后觉得很舒服,却左转身对我一点也不理,又自顾在头上戴象牙簪子。正因为这女人心肠窄又坏,所以我要作诗把她狠狠刺。
注释纠纠:缭缭,缠绕,纠结交错。葛屦(jù具):指夏天所穿葛绳编制的鞋。掺掺(shān 山):同“纤纤”,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纤细。要(yāo腰):衣的腰身,作动词,缝好腰身。一说钮襻。襋(jí及):衣领,作动词,缝好衣领。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提提(shí 时):同“媞媞”,安舒貌。⑤宛然:回转貌。辟(bì 避):同“避”。左辟即左避。揥(tì 替):古首饰,可以搔头。类似发篦。维:因。褊(piān 偏)心:心地狭窄。刺:讽刺。
鉴赏此诗虽然题为《葛屦》,实际上却是写了一个缝衣女奴为主人家缝制衣服所体现出的贫富不均。缝衣女因受女主人的虐待而生不满,故作此诗而加讽刺。旧说如《毛诗序》云:“《葛屦》,刺褊也。魏地陋隘,
,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朱熹《诗集传》云:“魏地陋隘,其俗俭啬而褊急,故以葛屦履霜起兴而刺其使女缝裳,又使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夫履霜以葛屦,缝裳以女手,……以象揥之好人为而服之,则未免近于趋利,”“不惟啬而又褊矣,故可刺。”这些说法都没有抓住要害。
全诗共两章,前章先着力描写缝衣女之穷困:天气已转寒冷,但她脚上仍然穿着夏天的凉鞋;因平时女主人对她的虐待和吝啬,故她不仅受冻,而且挨饿,双手纤细,瘦弱无力。尽管如此,她还是必须为女主人缝制新衣。自己受冻,所做新衣非但不能穿身,还要服侍他人试穿,这非常凄惨。
因前章末尾有“好人服之”句,已引出“好人”,故后章作者笔锋一转,着力描写女主人之富有和傲慢。她穿上了缝衣女辛苦制成的新衣,连看都不看她一眼,还故作姿态地拿起簪子自顾梳妆打扮起来。这种举动自然是令缝衣女更为愤慨和难以容忍的。
至此,读者可以清楚地发现,此诗实际上用了一个很简单而又常见的手法,即对比。作者有意识地将缝衣女与女主人对照起来描写,两人的距离立刻拉开,一穷一富,一奴一主,马上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留下了十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除了对比,此诗在艺术上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细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小说中常有,诗歌中并不常用。由于此诗有两个女性人物在内,所以作者也进行了细节描写,如写缝衣女只写她的脚和手,脚穿凉鞋,极表其受冻之状;手儿瘦弱,极表其挨饿之状。这两个细节一经描摹,一个饥寒交迫的缝衣女形象便跃然纸上。再如写女主人,作者并没有描摹她的容貌,只是写了她试穿新衣时的傲慢神态和扭身动作,以及自顾佩簪梳妆的动态,便刻画出了一个自私吝啬、无情无义的女贵人形象。
最后要说的是此诗的点题作用。坦率地说,如果没有末尾“维是褊心,是以为刺”两句,仅以前面的描写和对比论,很难说出它有多少讽刺意义;只有当读者读至末二句,方知这诗具有讽刺意味,是一首讽刺诗。这便是点题的妙用。有此两句,全诗的题意便立刻加深;无此二句,全诗便显得平淡。当然,讽刺诗在末尾才进行点题,跌出真意,这是常有的,但读者不得不承认这实际上已成了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创作背景这首《魏风·葛屦》写了一个缝衣女奴为主人家缝制衣服所体现出的贫富不均。缝衣女因受女主人的虐待而生不满,故作此诗而加讽刺。《毛诗序》云:
“《葛屦》,刺褊也。魏地陋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