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13:21:2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四叶星光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譯文及注釋

譯文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年他奔波勞碌多麽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遊進深淵,人們安安穩穩地定居在平土。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注釋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江府的官署設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江亭名,今不存。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史記·夏禹本紀》:“禹傷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餘。’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龍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金山:《輿地紀勝》鎮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裏。舊名浮玉,唐李绮鎮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

簡析

  按理說,登臨如此高聳的山亭,自應細寫其杳渺之景象,雄闊之意境。然而辛棄疾竟以豪情壯志、險思奇想出之,大發

發思禹之情,卻又能不肯離題意。如上片“悠悠萬世功”二句,通過“悠悠”“矻矻”兩個疊詞,既生動地寫出其曆史久遠,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勞苦功高。這縱橫高遠的境界,正是最恰當地扣住了“塵表”二字。作者面對一派江山如畫、煙火萬家的絢麗景象,他考慮的卻是“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塵世萬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這都是禹的偉大業績。這三、四兩句,又将“高”和“遠”更推進了一步,可以說是超然玉立于塵表之外了。

  如果說上片是吊古,那麽下片則是傷今。過片“紅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寫的是眼前景,倘若簡單地這樣去理解,顯然與上片高、遠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紅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勢;“白浪”句是指流光飛逝,曆史是無情的。這正是一代愛國者的時代憂慮,是作者憤懑難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應了前阕,又闡明了詞意:危亭登眺,無意于賞心悅目,主旨在憂時傷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着作者無限心事:在這苟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橫流中,必須要再有個爲民造福的神禹出來治水平土,力挽狂瀾,重整山河。全詞緊緊系住“塵表”鋪寫,居高臨遠,吊古傷今,上下片渾然一體,意境奇特,造語清俊,在小令中洵爲不可多得的妙品。

創作背

  嘉泰四年(1204),辛棄疾奉密旨,出任鎮江知府,扼守戰略要沖,并爲北伐做準備。這首詞是詞人到任之初,爲北固山山腰郡守官署内的塵表亭而題寫的作品。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禹治水的功绩留传万古,当年他奔波劳碌多么辛苦!他使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平土。一轮红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坠,江中的白浪却永远向东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缅怀大禹。

注释京口郡治尘表亭:宋代镇江府的官署设在京口,故称京口郡治。尘表亭:镇江亭名,今不存。矻矻(kū):勤劳不懈的样子。《史记·夏禹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鱼自”句:《老子》:“鱼不可脱于渊。”“人自”句:《孟子·滕文公》:“《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龙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金山:《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唐李绮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

简析

  按理说,登临如此高耸的山亭,自应细写其杳渺之景象,雄阔之意境然而辛弃疾竟以豪情壮志、险思奇想出之,大发

发思禹之情,却又能不肯离题意。如上片“悠悠万世功”二句,通过“悠悠”“矻矻”两个叠词,既生动地写出其历史久远,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劳苦功高。这纵横高远的境界,正是最恰当地扣住了“尘表”二字。作者面对一派江山如画、烟火万家的绚丽景象,他考虑的却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尘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这都是禹的伟大业绩。这三、四两句,又将“高”和“远”更推进了一步,可以说是超然玉立于尘表之外了。

  如果说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则是伤今。过片“红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写的是眼前景,倘若简单地这样去理解,显然与上片高、远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红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势;“白浪”句是指流光飞逝,历史是无情的。这正是一代爱国者的时代忧虑,是作者愤懑难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应了前阕,又阐明了词意:危亭登眺,无意于赏心悦目,主旨在忧时伤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着作者无限心事:在这苟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横流中,必须要再有个为民造福的神禹出来治水平土,力挽狂澜,重整山河。全词紧紧系住“尘表”铺写,居高临远,吊古伤今,上下片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洵为不可多得的妙品。

创作背

  嘉泰四年(1204),辛弃疾奉密旨,出任镇江知府,扼守战略要冲,并为北伐做准备。这首词是词人到任之初,为北固山山腰郡守官署内的尘表亭而题写的作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851.html

上一篇: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