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2 17:07:03
出自唐代杜甫的《縛雞行》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争。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鑒賞《縛雞行》大約在公元766年(代宗大曆元年)夏曆歲暮作于夔州西閣。
詩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雞,要拿到市上去賣,而雞被捆得着急,邊叫邊掙紮,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議。“相喧争”三字,将小雞人格化,使縛雞這個細節充滿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趣。詩人一詢問,原來是因爲家中的人怕雞吃掉螞蟻之類的小蟲,有傷生靈,所以要賣掉它。然而詩人仔細一想,雞賣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殺的厄運嗎?爲什麽人對蟲子要施以厚恩,而對雞卻要報以刻薄呢?詩人對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縛放雞。然而詩人再仔細想想,放了雞,蟲蟻不是又要遭受災難了嗎?反複想來,實在沒有萬全之策,于是隻好倚靠在山閣上,注視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東去,遠處是迷蒙的煙霭,一片蒼茫。詩中似乎表現了一種道家的思想。據《莊子·列禦寇》:“在上爲烏鸢食,在下爲蝼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因而,陳師道說:“雞蟲得失,不如兩忘而寓于道。”(《杜詩鏡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王右仲說:“公晚年溺佛,意
意主慈悲不殺,見雞食蟲蟻而憐之,遂命縛雞出賣。見其被縛喧争,知其畏死,慮及賣去遭烹,遂解其縛,又将食蟲蟻矣。雞得則蟲失,蟲得則雞失,世間類者甚多,故雲‘無了時’。計無所出,隻得‘注目寒江倚山閣’而已。”(《杜臆》)
當時,天下戰亂已久,國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難中,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杜甫雖有匡時濟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無力正乾坤”。蕭滌非先生說:“感到‘無力正乾坤’的詩人是很難做到飄飄然的。白居易有這樣兩句詩:‘外容閑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誰得知?’我以爲這對于我們理解杜甫這一貌似達觀的形象很有幫助。”(《杜甫詩選注》)可見詩中仍然表現了作者對時局的深切關心,流露了對國家、人民的憂慮,在計無所出的情況下,無可奈何的苦悶心情。
此詩的别緻之處,還表現在語言上。杜詩語言的基本風格,是千錘百煉而嚴整精工,但此詩語言卻平樸自然,采用散文化的句法,顯得平易順當。“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争。”如同當面交談,讀來親切動人。這與表現細小的生活情節,與抒發表面看來輕松的感情,是極爲适宜的。
洪邁在《容齋随筆》中評論說:“《縛雞行》自是一段好議論,至結語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他還引了李德遠的拟作
《東西船行》進行比較:“‘東船得風帆席高,千裏瞬息輕鴻毛。西船見笑苦遲鈍,流汗撐折百張篙。明日風翻波浪異,西笑東船卻如此。東西相笑無已時,我但行藏任天理。’此詩語意極工,幾于得奪胎法。但‘行藏任天理’,與‘注目寒江’,不可同日語耳。”而沈德潛在《唐詩别裁集》中更是一語破的:“宕開一筆,妙不說盡。”的确,此詩最純之處就在于結句。一是在結尾處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議論而轉入寫景,使得篇末産生變化,通篇由平實入空靈,搖曳生姿;二是将上面所議論的内容突然收起,将欲盡未盡之意如鹽著水般地化入景中,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品味和領悟,從而引發出深沉的思考,顯得含蘊無窮,韻味悠長。《東西船行》的結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與“注目寒江”同日而語,就在于已經把道理說盡,沒有回味的餘地。
創作背景此詩當是大曆元年(766)冬西閣所作。詩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際,至玄肅兩代的宮廷政變,下至大小軍閥割據、争奪。他逃難栖身四川,數經戰亂,曆盡滄桑,詩人自不免鄙視這人世間的作爲,而以雞蟲爲喻,創作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
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鉴赏《缚鸡行》大约在公元766年(代宗大历元年)夏历岁暮作于夔州西阁。
诗人于偶然之中,看到家中小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市上去卖,而鸡被捆得着急,边叫边挣扎,似乎在向人提出抗议。“相喧争”三字,将小鸡人格化,使缚鸡这个细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趣。诗人一询问,原来是因为家中的人怕鸡吃掉蚂蚁之类的小虫,有伤生灵,所以要卖掉它。然而诗人仔细一想,鸡卖出去不是也要遭受宰杀的厄运吗?为什么人对虫子要施以厚恩,而对鸡却要报以刻薄呢?诗人对此似有所悟,立即命令小仆人解缚放鸡。然而诗人再仔细想想,放了鸡,虫蚁不是又要遭受灾难了吗?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于是只好倚靠在山阁上,注视着寒冷的江面,江水正浩浩东去,远处是迷蒙的烟霭,一片苍茫。诗中似乎表现了一种道家的思想。据《庄子·列御寇》:“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因而,陈师道说:“鸡虫得失,不如两忘而寓于道。”(《杜诗镜铨》引)但似乎又是佛家的思想。王右仲说:“公晚年溺佛,意
意主慈悲不杀,见鸡食虫蚁而怜之,遂命缚鸡出卖。见其被缚喧争,知其畏死,虑及卖去遭烹,遂解其缚,又将食虫蚁矣。鸡得则虫失,虫得则鸡失,世间类者甚多,故云‘无了时’。计无所出,只得‘注目寒江倚山阁’而已。”(《杜臆》)
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杜甫虽有匡时济世之志,但年老力衰,已“无力正乾坤”。萧涤非先生说:“感到‘无力正乾坤’的诗人是很难做到飘飘然的。白居易有这样两句诗:‘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我以为这对于我们理解杜甫这一貌似达观的形象很有帮助。”(《杜甫诗选注》)可见诗中仍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心,流露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此诗的别致之处,还表现在语言上。杜诗语言的基本风格,是千锤百炼而严整精工,但此诗语言却平朴自然,采用散文化的句法,显得平易顺当。“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如同当面交谈,读来亲切动人。这与表现细小的生活情节,与抒发表面看来轻松的感情,是极为适宜的。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也。”他还引了李德远的拟作
《东西船行》进行比较:“‘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流汗撑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此诗语意极工,几于得夺胎法。但‘行藏任天理’,与‘注目寒江’,不可同日语耳。”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更是一语破的:“宕开一笔,妙不说尽。”的确,此诗最纯之处就在于结句。一是在结尾处故意采用逸宕手法,由议论而转入写景,使得篇末产生变化,通篇由平实入空灵,摇曳生姿;二是将上面所议论的内容突然收起,将欲尽未尽之意如盐著水般地化入景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品味和领悟,从而引发出深沉的思考,显得含蕴无穷,韵味悠长。《东西船行》的结句“行藏任天理”之所以不能与“注目寒江”同日而语,就在于已经把道理说尽,没有回味的余地。
创作背景此诗当是大历元年(766)冬西阁所作。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际,至玄肃两代的宫廷政变,下至大小军阀割据、争夺。他逃难栖身四川,数经战乱,历尽沧桑,诗人自不免鄙视这人世间的作为,而以鸡虫为喻,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