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6 04:58:2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动次大次切克闹

出自唐代王勃的《春日還郊》

閑情兼嘿語,攜杖赴岩泉。草綠萦新帶,榆青綴古錢。魚床侵岸水,鳥路入山煙。還題平子賦,花樹滿春田。譯文及注釋

譯文最近“我”心情閑散,寂寞不語,于是就攜帶着手杖去觀賞山水。芳草萋萋,碧綠如帶,榆莢成串而綴,遠遠看去,像串串古錢。捕魚的圍欄插入臨岸的江水中,大鳥展翅高飛,直入雲煙。“我”要像張衡那樣寫《歸田賦》,這時田野裏滿樹繁花,春色正濃。

注釋還郊:回到城郊住處。嘿(mò)語:沉默。一作“嘿嘿”。攜杖:拄杖。萦新帶:形容綠草繁生,漫延郊野,一片春色。榆(yú):榆樹。落葉喬木,葉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稱榆莢、榆錢。綴:連結。古錢:古代貨币,此處借指榆莢,因榆莢形似小銅錢。魚床:編竹木如床席大,上投餌料,沉入水中,供魚栖息。鳥路:鳥道,高山小徑。山煙:山中雲霧。平子:後漢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曾爲河間相,仕途不得志,因作《歸田賦》。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王勃在虢州參軍(672-674)任上,詩歌記叙了詩人春日一次外出郊遊時的所見所感。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

”之首。

出自唐代王勃的《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译文注释

译文最近“我”心情闲散,寂寞不语,于是就携带着手杖去观赏山水。芳草萋萋,碧绿如带,榆荚成串而缀,远远看去,像串串古钱。捕鱼的围栏插入临岸的江水中,大鸟展翅高飞,直入云烟。“我”要像张衡那样写《归田赋》,这时田野里满树繁花,春色正浓。

注释还郊:回到城郊住处。嘿(mò)语:沉默。一作“嘿嘿”。携杖:拄杖。萦新带:形容绿草繁生,漫延郊野,一片春色。榆(yú):榆树。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称榆荚、榆钱。缀:连结。古钱:古代货币,此处借指榆荚,因榆荚形似小铜钱。鱼床:编竹木如床席大,上投饵料,沉入水中,供鱼栖息。鸟路:鸟道,高山小径。山烟:山中云雾。平子:后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曾为河间相,仕途不得志,因作《归田赋》。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王勃在虢州参军(672-674)任上,诗歌记叙了诗人春日一次外出郊游时的所见所感。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

”之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497.html

上一篇: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