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03:05:5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美人拈花笑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沁園春·夢孚若》

何處相逢,登寶钗樓,訪銅雀台。喚廚人斫就,東溟鲸脍,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将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賞析

  上片是叙述夢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負;但是,作者對于南宋小朝廷那種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滿,已洋溢在紙墨之上,語氣在含蓄之中閃爍着尖刻的諷刺。南宋時,寶钗樓和銅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劉克莊和方信孺都沒有到過。但劉克莊故意舉出這兩個地方,意在表示兩人平日都沒有忘懷北國河山,兩地名勝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夢中出現了。“喚廚人斫就”四句,寫出夢境裏的浪漫性。這是作者有意虛構的情境,這段描寫在虛構之中還可看出一點真實的影子。這裏着力寫出夢中人的豪情勝概,寫法上很有點浪漫主義氣派;又因爲是寫夢境,所以使人不覺得是過分誇張失實。借用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許,又是對摯友方孚若的論評。作者希望能夠有千輛大車,迎接這些燕南趙北的劍俠奇才,共同收複北方的失地。這裏點

點出“燕南趙北”,又回應了上文的“登寶钗樓”和“訪銅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與“訪”的用意,并不隻是看望一下祖國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結構上,又是彼此呼應,正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其首又應。足見作者行文的細密。作者結合實際生活,融會曆史題材,虛實結合,而以虛爲主,表現出豪邁爽朗的氣魄北方的豪傑之士了。

  詞的下片寫夢醒之後的現實景象。“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晨雞無情地喚醒美夢,使作者不得不面對現實。夢境值得留戀,但實際生活的境遇卻如此殘酷無情。 “歎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是作者與方孚若共有的無奈歎息,但決不是絕望悲鳴。在劉克莊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已處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經曆了孝宗、光宗、甯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曆盡波折,他曾四次被罷官,因此,懷才不遇之感,黍離哀痛之情,在他的詩詞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作者還懷有強烈的願望,幻想能像李廣那樣在國家多事之秋建功立業。作者在表現思想矛盾、表達一貫的愛國感情時,用的不是平鋪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曆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

。這三句話基本上引用《漢書·李将軍列傳》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隻是把《漢書》原文稍加點改,用在詞中,顯得自然妥貼,同時賦予這個典故新的含意。時局是如此危急,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該起用李廣這樣的名将;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賢才能臣根本就是報國無門,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呢?這首詞下片抒發的正是作者這種真情實感。摯友已乘鶴西歸,恢複國家統一的大業更難以實現,感舊生哀,一腔凄涼悲憤的感情發洩無遺,傷時憂國的思想就是這樣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下片描寫以實爲主,跟上片恰成強烈的對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曆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首詞充分體現了作者“拳拳君國”和“志在有爲”的氣慨,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南宋理宗淳祜三年(1243),因夢已故世21年的摯友方孚若而作。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緻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赏析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唤厨人斫就”四句,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又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论评。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这里点

点出“燕南赵北”,又回应了上文的“登宝钗楼”和“访铜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与“访”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国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结构上,又是彼此呼应,正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足见作者行文的细密。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

。这三句话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祜三年(1243),因梦已故世21年的挚友方孚若而作。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166.html

上一篇: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