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5 23:43:1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孤单海岸线

出自唐代鮑防的《元日早朝行》

乾元發生春爲宗,盛德在木鬥建東。東方歲星大明宮,南山喜氣搖晴空。望雲五等舞萬玉,獻壽一聲出千峰。文昌随彩禮樂正,太平下直旌旗紅。師曠應律調黃鍾,王良運策調時龍。玄冥無事歸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宮。九韶九變五聲裏,四方四友一身中。天何言哉樂無窮,廣成彭祖爲三公。野臣潛随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題解

  君主朝堂上會見百官,稱之爲臨朝視事,百官朝見皇帝,向皇帝奏事稱之爲上朝。上朝對于百官來說,是他們每日的第一件大事。

  當長安郊野曙色才分的時候,大明宮裏的鍾聲就響徹長安上空了,鍾聲告訴散居在各街坊的百官們,朝見皇帝的時候到了。待到百官趕到蓬萊宮,鍾聲仍然響徹雲霄。宮殿的大門雖已開啓,又依稀聽見宮裏 "雞人"報曉的聲音,說明皇帝本人也已起身,要與百官們相會于朝堂上。

  百官上朝,唐詩中也有說以"鼓聲"爲號令的。李賀《官街鼓》詩中說:"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呼月出。"王琦注:"《唐書》:“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内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啓,鼓三千撾,辨色而止。”其制蓋始于馬周。舊制:京城内金吾昏曉傳呼,以戒行者。周上書令金吾每街隅懸鼓,夜擊以止行李,以備竊盜,時人呼曰鼓,公私便焉。

。”可見置于街坊的鼓,當日暮、淩晨時敲響,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盜賊,也兼有報時的作用,以啓坊門。原與百官上朝無關,但百官可以據鼓聲判斷時辰,所以唐詩中寫到早朝的詩,多寫鍾聲,也有鍾鼓一齊寫到的。

  "官街鼓"淩晨 "五更二點"敲起,相當于今日的早上五時左右。古代天子講究 "勤政",所謂謂 "夙興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們當然更要早起,因爲他們散居于長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宮殿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程。《明皇雜錄》:"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将欲趨朝,軒蓋如市。”是曉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實寫照。

  唐時帝王每日都要臨朝視事。《唐會要》引《儀制令》:"諸在京文武官員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禦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唐會要》又載:“貞觀十三年十月三日,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奏:‘天下太平,萬幾事簡,請三日一臨朝。‘诏許之。至二十三年 (649年)九月十一日,太尉 (長孫)無忌等奏請視朝,坐日,上(高宗)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擁滞衆務,自今以後每日常坐。""每日常坐"即謂之 "常朝",是漢以來留下的遺制,唐代帝王大都是嚴格遵守的,房玄齡的"天下太平,萬幾事簡",要求太宗改爲三日一臨朝視事,幾乎可以看作是佞言,所以高宗即位之初 (高宗即位于貞觀

二十三年六月),爲表示勤政,即恢複舊制。到高宗永徽二年 (651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诏:"來月一日,太極殿受朝。此後,每五日一度,太極殿視事,朔望朝,即永爲常式。""受朝。即受朝賀,是在朔望日(每月初與每月中)皇帝會見在京所有官員規模更大、儀式更隆重的活動;"視事"即"每日常參"、"每日常坐",是皇帝會見五品以上"常參官"的日常事務。高宗即位始兩年,即廢務荒政,自壞體例,改 "每日常參"爲"五日一度"了。至高宗顯慶二年 (657年)三月,長孫無忌又奏請 "隔日視事";武則天時,敕 "每十日一朝",受到左台侍禦史盧懷慎的批評。自玄宗以後,皇帝的 "每日常坐",雖然也偶有更改,但基本維持"每日常坐"的舊制。興慶宮裏有勤政務本樓,即有以勤于政事、勵精圖治自勉的意思在内。不過,到玄宗晚年,亦漸廢務荒政,所以白居易在《長恨歌》裏批評他在寵楊妃之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常參官之數,大約不下數百近千人,每日淩晨即起,梳洗一畢,即要匆匆趕往皇帝臨朝之處,休假和因其他特殊情況"辍朝"時可以例外。早朝是官員們的大事。一方面這是官員們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是官員們深感榮耀之事。每日面見君王,與聞或參與處理天下大事,正是一種個人價值所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若早朝不至或遲到,處罰也是很嚴厲的。唐

政府規定:"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文武常參官或有晚入 (即遲到),并全不到及班列失儀,委禦史台錄名,牒所由,奪一月俸;經三度以上者,彈奏。”

  唐詩中寫及早朝的詩格外多,本詩即是其中一首。

作者簡介

鮑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朝官員、詩人。天寶十二年(753年)考中進士科,曆任節度使府僚屬。大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職方員外郎。後召入朝廷任禦史大夫,曆任福建、江西觀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騎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禮部侍郎,封東海郡公。貞元元年(785年),鮑防主持策試賢良方正科。後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追贈太子少保,谥號宣。

出自唐代鲍防的《元日早朝行》

乾元发生春为宗,盛德在木斗建东。东方岁星大明宫,南山喜气摇晴空。望云五等舞万玉,献寿一声出千峰。文昌随彩礼乐正,太平下直旌旗红。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题解

  君主朝堂上会见百官,称之为临朝视事,百官朝见皇帝,向皇帝奏事称之为上朝。上朝对于百官来说,是他们每日的第一件大事

  当长安郊野曙色才分的时候,大明宫里的钟声就响彻长安上空了,钟声告诉散居在各街坊的百官们,朝见皇帝的时候到了。待到百官赶到蓬莱宫,钟声仍然响彻云霄。宫殿的大门虽已开启,又依稀听见宫里 "鸡人"报晓的声音,说明皇帝本人也已起身,要与百官们相会于朝堂上。

  百官上朝,唐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王琦注:"《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其制盖始于马周。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周上书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行李,以备窃盗,时人呼曰鼓,公私便焉。

。”可见置于街坊的鼓,当日暮、凌晨时敲响,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盗贼,也兼有报时的作用,以启坊门。原与百官上朝无关,但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所以唐诗中写到早朝的诗,多写钟声,也有钟鼓一齐写到的。

  "官街鼓"凌晨 "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今日的早上五时左右。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明皇杂录》:"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唐时帝王每日都要临朝视事。《唐会要》引《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会要》又载:“贞观十三年十月三日,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奏:‘天下太平,万几事简,请三日一临朝。‘诏许之。至二十三年 (649年)九月十一日,太尉 (长孙)无忌等奏请视朝,坐日,上(高宗)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拥滞众务,自今以后每日常坐。""每日常坐"即谓之 "常朝",是汉以来留下的遗制,唐代帝王大都是严格遵守的,房玄龄的"天下太平,万几事简",要求太宗改为三日一临朝视事,几乎可以看作是佞言,所以高宗即位之初 (高宗即位于贞观

二十三年六月),为表示勤政,即恢复旧制。到高宗永徽二年 (651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诏:"来月一日,太极殿受朝。此后,每五日一度,太极殿视事,朔望朝,即永为常式。""受朝。即受朝贺,是在朔望日(每月初与每月中)皇帝会见在京所有官员规模更大、仪式更隆重的活动;"视事"即"每日常参"、"每日常坐",是皇帝会见五品以上"常参官"的日常事务。高宗即位始两年,即废务荒政,自坏体例,改 "每日常参"为"五日一度"了。至高宗显庆二年 (657年)三月,长孙无忌又奏请 "隔日视事";武则天时,敕 "每十日一朝",受到左台侍御史卢怀慎的批评。自玄宗以后,皇帝的 "每日常坐",虽然也偶有更改,但基本维持"每日常坐"的旧制。兴庆宫里有勤政务本楼,即有以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自勉的意思在内。不过,到玄宗晚年,亦渐废务荒政,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批评他在宠杨妃之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常参官之数,大约不下数百近千人,每日凌晨即起,梳洗一毕,即要匆匆赶往皇帝临朝之处,休假和因其他特殊情况"辍朝"时可以例外。早朝是官员们的大事。一方面这是官员们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官员们深感荣耀之事。每日面见君王,与闻或参与处理天下大事,正是一种个人价值所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若早朝不至或迟到处罚也是很严厉的。唐

政府规定:"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文武常参官或有晚入 (即迟到),并全不到及班列失仪,委御史台录名,牒所由,夺一月俸;经三度以上者,弹奏。”

  唐诗中写及早朝的诗格外多,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

鲍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官员、诗人。天宝十二年(753年)考中进士科,历任节度使府僚属。大历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职方员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历任福建江西观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骑常侍。跟随唐德宗李适到奉天,升任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贞元元年(785年),鲍防主持策试贤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宣。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九韶九变五声里,四方四友一身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4909.html

上一篇: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