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3 23:51:47
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陵望漢江》
漢江回萬裏,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我君混區宇,垂拱衆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譯文及注釋譯文 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裏,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江水四溢,泛濫于中國,波濤洶湧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淪亡之後,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我朝聖明之君統一天下,垂衣拱手無爲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無需滄海垂釣而罷竿了。
注釋派:河的支流。長江從廬江、浔陽開始分作九支。盤:盤踞。橫潰:泛濫。豁:打開。中國:中南地區。崔嵬:山巒高聳的樣子,這裏用長,J-i皮濤的洶湧來比喻六朝動蕩的政局。迅湍:飛奔而下的激流。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爲都的六個朝代的君主,吳、東晉、宋、齊、梁、陳。三吳:史稱古吳地後分爲三,即吳興、吳郡、會稽。這兩句合起來是說自從六朝之後,長江以東的吳地就日漸分裂,遠不如從前那麽興盛了。我君:指當朝皇帝唐玄宗。混:混合,統一。區宇:全國的範圍。垂拱:垂衣拱手,無爲而治。指天下太平的景象。衆流安:各條江河均平安,借指國泰民安,政治穩定。任公子:《莊子·外物篇》中一個傳說人物。他在長江中下遊廣大的地區用很大的釣鈎和極多
多的食餌鈞起一隻巨大的魚,可供許多人一起享用。這裏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爲和才能的人。滄浪:據《孟子》,有隐者唱《滄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後人用滄浪指代隐居垂釣之地。
賞析這首詩以金陵爲中心,寫眺望長江遠去的感想。全詩情景合一,寓比興之意于寫景之中。詩的前兩句“漢水回萬裏,派作九龍盤。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都寫出了長江下遊萬流橫潰,直下東海,水勢浩瀚,氣勢博大的特點,寫出了遠去的長江氣勢浩大,切中題旨,鋪墊出一派雄壯氣象。接着用江水泛濫造成的巨大影響和損失來寫近古的國運不興,爲歌頌當下盛世蓄好氣勢。但詩的後四句“我君混區宇,垂拱衆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并不是單純而熱烈地歌頌盛世,在一派祥和安甯之中,也透露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詩的感情深沉而表達穩妥,比喻以江水壯闊的氣勢與盛唐的國力相對應,貼切得體,從而自然又蘊含豐富地表達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在此詩中李白已對萬裏長江的風光作了一個全面的描繪:上遊之秀麗,三峽之急險,中遊之宏闊,下遊之浩瀚,都有極生動之描寫,可以說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筆,爲讀者繪制了一幅極其宏偉的萬裏長江風光圖卷。這是其它任何詩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詩人,由
于局于經曆所限,對長江的描繪也隻能是一時一處、一鱗一爪的個别描寫,雖然他們可能寫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對萬裏長江繪出全圖。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樣有遊萬裏長江的經曆,但也未必像李白對長江那樣的鍾情,或雖鍾情而不善于詩。
李白漫遊揚州時賦《秋日登揚州西靈塔》,稱譽像教有“照迷方”之效。而《金陵望漢江》更值得關注,嘲笑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割據者依恃金陵鍾山之險而稱帝終歸複亡的曆史命運,同時盛贊李唐一統天下之偉績。
創作背景此詩作年未詳,或謂作于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謂作于天寶十五載至至德二載(756—757)之間。漢江,此指長江。此詩用意較爲深曲,詩旨衆說不一,其要當是表達懷抱未伸的怨望之情。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译文及注释译文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注释派:河的支流。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盘:盘踞。横溃:泛滥。豁:打开。中国:中南地区。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用长,J-i皮涛的汹涌来比喻六朝动荡的政局。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合起来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了。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混:混合,统一。区宇:全国的范围。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指天下太平的景象。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
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赏析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全诗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诗的前两句“汉水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都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但诗的后四句“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诗的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从而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在此诗中李白已对万里长江的风光作了一个全面的描绘:上游之秀丽,三峡之急险,中游之宏阔,下游之浩瀚,都有极生动之描写,可以说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这是其它任何诗人所作不到的。而其他诗人,由
于局于经历所限,对长江的描绘也只能是一时一处、一鳞一爪的个别描写,虽然他们可能写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对万里长江绘出全图。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样有游万里长江的经历,但也未必像李白对长江那样的钟情,或虽钟情而不善于诗。
李白漫游扬州时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称誉像教有“照迷方”之效。而《金陵望汉江》更值得关注,嘲笑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割据者依恃金陵钟山之险而称帝终归复亡的历史命运,同时盛赞李唐一统天下之伟绩。
创作背景此诗作年未详,或谓作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谓作于天宝十五载至至德二载(756—757)之间。汉江,此指长江。此诗用意较为深曲,诗旨众说不一,其要当是表达怀抱未伸的怨望之情。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