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2 22:05:45
出自宋代淮上女的《減字木蘭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裏雲峰千裏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賞析詞的上阙,寫她被擄北去,不得不離别故鄉山河時的沉痛心情。上阕四句,一山一水,兩兩相對,可以說是一副十分工整的對聯,在詞作中,它又是不很常見的隔句對。“雲峰”、“煙波”,既寫山高水闊,又寫出春天雨多雲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傷情苦,淚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現出一片迷茫的景象。“雲峰”前冠以“千裏”,“煙波”前冠以“萬頃”,寫出了祖國的河山壯麗,暗示作者對它的深情。但此時卻滿目瘡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擄北去,不能安居故土,這萬千愁恨怎能不一齊迸發!“千裏恨”、“萬頃愁”極好地表現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時,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滿了愁恨,因爲它們是這場患難的最好見證。千裏,從縱的角度形容愁恨;萬頃,從橫的方面予以誇張,這樣的表現手法就将愁緒這種無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體化了,它與以往的某些表現手法有所差異: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胡楚《寄人》:“若将
将此恨同芳草,猶恐青青有盡時。”他們着重表現的是愁恨之無窮。應該說這些寫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藝術的獨創性。但這個淮上良家女的這兩句詞卻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一種泰山壓頂、窒息心胸之感。
詞的下阕寫她被驅趕向西,而她的心卻一直向東。“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兩句既是對上片的總結,又是作者眷戀山河的進一步具體描寫她離開家鄉越來越遠,眷戀的感情也越來越重。她一步一回頭地看着自己的家鄉,直至山水完全遮斷了她的視線。天涯淪落,何時能回到故鄉的懷抱?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這一去,也許是永無歸日了,隻能此刻回首東望,直至“遮斷”爲止。“東望眼”三字,真實地寫出了被擄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進而不斷回望故鄉的情景,極形象地表現了她不忍離去的痛苦。面對着這一切,“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這恨,是指對金人南犯之恨,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無恥南逃之恨;這愁,是爲鄉土遭受蹂躏而愁,爲被擄後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離而愁。舊恨加新愁,讓一個弱女子如何經受得了!“恨舊愁新”四字,一般用作“新愁舊恨”,語意顯得平淡。而将“恨”、“愁”二字前置,不但使句尾協韻,加強了音韻美,且構成了兩個節奏緊促、意思完整的短句,使人感到
語新氣逼。末句刻畫了一個哀怨至極而又沉默無語的形象。“有淚無言”,是她的一腔悲憤無處、也無人可以傾訴,隻有和着淚水忍聲吞下這時代加給她的深重災難,這實際上也是對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種無聲的譴責。“晚春”既點出被擄的時間,也含有春光将逝無可奈何的情思。
這首小詞訴說的是一個被金人暴力脅迫的無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與悲苦,凄恻動人,它能引起人們對女主人公的無限同情。詞的形式義富有民歌的特色,寫山寫水,說愁說恨,回環往複,一唱三歎,讀之令人回腸蕩氣。
創作背景作者淮上女,金興定末(1222左右)金人南侵,被掠北去,題此詞于旅舍壁。
作者簡介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邊良家女子。《續夷堅志》中曾記載南宋甯宗嘉定年間,金人南侵,擄走大批淮上良家婦女之事。另有同名詞《減字木蘭花·淮上女》,表現了被擄女子的屈辱與悲憤交加的沉痛心情。
出自宋代淮上女的《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赏析词的上阙,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上阕四句,一山一水,两两相对,可以说是一副十分工整的对联,在词作中,它又是不很常见的隔句对。“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但此时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胡楚《寄人》:“若将
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词的下阕写她被驱赶向西,而她的心却一直向东。“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只能此刻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恨旧愁新”四字,一般用作“新愁旧恨”,语意显得平淡。而将“恨”、“愁”二字前置,不但使句尾协韵,加强了音韵美,且构成了两个节奏紧促、意思完整的短句,使人感到
语新气逼。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晚春”既点出被掳的时间,也含有春光将逝无可奈何的情思。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义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创作背景作者淮上女,金兴定末(1222左右)金人南侵,被掠北去,题此词于旅舍壁。
作者简介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边良家女子。《续夷坚志》中曾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妇女之事。另有同名词《减字木兰花·淮上女》,表现了被掳女子的屈辱与悲愤交加的沉痛心情。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