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19:10:4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蝉音弥夏

出自唐代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版本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本爲聖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版本二)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篇谏書早晨上奏給皇帝,晚上就被貶官到路途遙遠的潮陽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雲彩橫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裏?在白雪厚積的藍田關外,馬也停住腳步。知道你遠道而來定會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邊收殓我的屍骨。

注釋⑴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潮州。藍關:在藍田縣南。《地理志》:“京兆府藍田縣有藍田關。”湘:韓愈的侄孫韓湘,字北渚,韓愈之侄,韓老成的長子,長慶三年(823年)進士,任大理丞。韓湘此時27歲,尚未登科第,遠道趕來從韓愈南遷。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确數。⑷“欲爲”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豈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聖明,指皇帝。⑸秦嶺:在藍田縣内東南。⑹“雪擁”句:立馬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⑺汝(rǔ):你,指韓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韓湘交待後事。瘴(zhàng)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潮州。⑼潮陽:今廣東潮州潮安區。

賞析二

  首聯寫因“一封(書)”而獲罪被貶,“朝夕”而已,可知龍顔已大怒,一貶便離京城八千裏之遙,何異于發配充軍?

  颔聯直書“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谪的憤慨,韓愈之剛直膽魄可見一斑。目的明确,動機純正,後果怎樣,終亦不顧。此聯有表白,有憤慨,而表達卻頗爲含蓄。“肯将衰朽惜殘年”,大有爲匡正祛邪義無反顧的勇氣。

  頸聯即景抒情,既悲且壯。谪貶赴任,“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殡之層峰驿旁山下”,可謂悲極。前瞻茫茫,雪擁藍關,馬也踟蹰起來。“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寶三年(744)因玄宗疏遠而上疏求去,曾

作《行路難》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一聯,亦寫仕途險惡,不過,韓愈比之李白,境遇更爲慘烈。韓愈仿此聯所作,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聯借“秦嶺”、“藍關”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緒,同時也蘊含爲上表付出的慘痛代價。這兩句,一顧一瞻,顧者爲長安,因雲橫秦嶺,長安已不可見,“龍顔”難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爲藍關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馬”固不能“前”,“人”卻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聯很有“雖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師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詩容叙事、寫景、抒情爲一爐,詩味濃郁,感情真切,對比鮮明,是韓詩七律中的精品。

問題研讨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詩人命運的急劇變化,其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朝奏”,點明獲罪的原因是“自取”,是盡職盡責;“路八千”指出貶所的遙遠偏僻。這兩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貶的憤怨,也含蓄地表現了他剛直不阿、堅持真理的倔強性格。2.第六句“雪擁藍關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與心中情的完美統一。請你對此評

價加以分析。答:“藍關”形容關山險惡,歸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馬不前”其實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現了詩人對親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這句借景語言情思,詩人忠而獲罪,遠貶潮陽,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極其傷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表現韓愈被貶原因。3.左遷含義答:指作者被貶到潮州。

賞析

  中唐文學家詩人韓愈一生,以辟佛爲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憲宗“迎佛骨入大内”,觸犯“人主之怒”,差點被定爲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爲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确有八千裏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不言而喻的。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這首詩和《谏佛骨表》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韓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後又遭此難,情緒十分低落,滿心委曲、憤慨、悲傷。前四句寫禍事緣起,冤屈之意畢見。首聯直抒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他很有氣概地說,這個“罪”是自己主動招來的。就因那“一封書”之罪,所

得的命運是“朝奏”而“夕貶”。且一貶就是八千裏。但是既本着“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則雖遭獲嚴懲亦無怨悔。

  三、四句直書“除弊事”,認爲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谪的憤慨 ,富有膽識。盡管招來一場彌天大禍,他仍舊是“肯将衰朽惜殘年”,且老而彌堅,使人如見到他的剛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壯。韓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寫道:“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後家亦譴逐,小女道死,殡之層峰驿旁山下。”可知他當日倉猝先行,告别妻兒時的心情如何。韓愈爲上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淚和憤怒。

  後兩聯扣題目中的“至藍關示侄孫湘”。作者遠貶,嚴令啓程,倉淬離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後趕來。當詩人行至藍關時,侄孫韓湘趕到,妻子兒女,則不知尚在何處。作者在《女挐圹銘》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師,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驚痛與其父訣,又輿緻走道撼頓,失食飲節,死于商南層峰驿。”了解這些情況,便知“頸聯純作景語”、“境界雄闊”之類的賞析并不确當。頸聯上下句各含兩個子句,前面的子句寫眼前景,後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

“雲橫秦嶺”,遮天蔽日,回顧長安,不知“家何在”?“雪擁藍關”,前路險艱, 嚴令限期趕到貶所, 怎奈“馬不前”!

  “雲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征意義。這一聯,景闊情悲,蘊涵深廣,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決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對韓湘安排後事,以“好收吾骨”作給。在章法上,又照應第二聯,故語雖悲酸,卻悲中有壯,表現了“爲除弊事”而“不惜殘年”的堅強意志。

  此兩句一回顧,一前瞻。“秦嶺”指終南山。雲橫而不見家,亦不見長安:“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詩),何況天子更在“九重”之上,豈能體恤下情?他此時不獨系念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馬不前”用古樂府:“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意。他立馬藍關,大雪寒天,聯想到前路的艱險。“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結語沉痛而穩重。《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老臣蹇叔哭師時有 :“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之語,韓愈用其意 ,向侄孫從容交代後事 ,語意緊承第四句,進一步吐露了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從思想上看 ,此詩與《谏佛骨表》,一詩一文,可稱雙璧,很能表現韓愈思想中進步的一面。就藝術上看,這首詩是韓詩七律中佳作。其特點

誠如何焯所評“沉郁頓挫”,風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風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頓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筆勢縱橫,開合動蕩。如“朝奏 ”、“ 夕貶”、“九重天”、“路八千”等,對比鮮明,高度概括。一上來就有高屋建瓴之勢。三、四句用“流水對”,十四字形成一整體,緊緊承接上文,令人有渾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開一筆,寫景抒情,“雲橫雪擁 ”,境界雄闊。“橫”狀廣度,

  “擁”狀高度,二字皆下得極有力。故全詩大氣磅礴,卷洪波巨瀾于方寸,能産生撼動人心的力量。

  此詩雖追步杜甫,沉郁頓挫,蒼涼悲壯,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創,能變化而自成面目,表現出韓愈以文爲詩的特點。律詩有謹嚴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詩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較好。好在雖有“文”的特點,如表現在直叙的方法上,虛詞的運用上(“欲爲”、“肯将”之類)等;同時亦有詩歌的特點,表現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聯,于蒼涼的景色中有詩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摯深厚的感情的抒發上 。全詩叙事、寫景、抒情熔爲一爐,詩味濃郁,詩意醇厚。

賞析三

  韓愈《論佛骨表》是一篇正氣凜然的名文。文中說:“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鳳翔,禦褛以觀,升入大内,又令諸寺遞迎供養

。——百姓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香燒指,百十爲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後時。老少奔波,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曆諸寺,必有斷骨脔身,以爲供養者。傷風敗俗,傳笑四方,非細事也。——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巨不怨悔。”這首詩和這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前兩聯寫“左遣”,一氣貫注,渾灏流轉。“貶”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爲國“除弊”,可見“貶”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貶”,處罰何其迅急!一貶就貶到“八千”裏以外,處罰又何其嚴厲!那麽“九重天”雖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氣壯地聲言“欲爲聖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嚴譴而有絲毫心,其剛正不屈的風骨宛然如見。“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聖明”與“衰朽”、“欲……除弊事”與“肯……惜殘年”,強烈對比,高度概括,擴大和加深了詩的内涵。

創作背景

  韓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歲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兩年後又遭被貶,情緒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陽在廣東東部,距離當時的京師長安有千裏之遙。韓愈隻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隻有他的侄

孫子跟了上來,所以他寫下這首詩。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爲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轼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出自唐代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二)

译文注释

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

《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问题研讨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

价加以分析。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诗人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韩愈被贬原因。3.左迁含义答: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赏析

  中唐文学家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

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

“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

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

  “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赏析三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创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

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1314.html

上一篇: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